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仙来居伴奏网

 找回用户名密码
 註@冊
查看: 43031|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长篇] 三国时期的吕布和赵云谁更厉害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64651
帖子
6378
主题
4865
金币
5531
激情
2154
积分
6199
注册时间
2008-6-12
最后登录
2013-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4-12 17:34:5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落魄狭 于 2010-5-14 12:34 编辑

马中赤兔,人中吕布

怎不说,人中关羽或赵云,吕布武力第一是事实,

再说赵云难道能比三英,

吕布只是人品问题和政治头脑不行,武力上的技能和智慧还是超强的

单挑是绝无对手


温侯吕布世无比,雄才四海夸英伟。护躯银铠砌龙鳞,束发金冠簪雉尾。参差宝带兽平吞,错落锦袍飞凤起。龙驹跳踏起天风,画戟荧煌射秋水。出关搦战谁敢当?诸侯胆裂心惶惶。”
如果没有吕布,赵云是排第一。如果没有吕布,张辽威震逍遥津和甘宁百骑劫魏营 ,可以并列第十。但吕布就是吕布,任何人也无法撼动。
文章写到现在,我真有点江郎才尽了。怎么说呢,吕布的颠峰是辉煌的,吕布的颠峰是庞大的,吕布的颠峰是三国无人能及的神话。

说他辉煌是因为他不废吹灰之力斩了三将(感觉这三人应该与纪灵一个级别,由于出场太少被人忽视)。
说他辉煌是因为他杀得八路诸侯束手,必须合十八路来迎。说他辉煌是因为他逼公孙瓒亲战。说他辉煌因为他是吕布(好象在说因为他是乔丹,所以不需要理由)
说他庞大是因为他作战涉及的面广,这才是与“军神”气概相配的。这也正是胜过赵云颠峰的关键。广得北到公孙,南到孙坚,广得东起袁绍,西至马腾。广得全天下的目光早早的就聚在虎牢关。
说他是三国无人能及的神话只因为那段“三英战吕布”。嘿嘿,三国大将关张联合老大刘备打人家一个,好气派,好威风。“抖擞精神,酣战吕布。连斗五十余合,不分胜负。”张飞在五十合后处下风(后来张飞与吕布斗百合,说明吕布过了颠峰期),于是“云长见了,把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来夹攻吕布。三匹马丁字儿厮杀。战到三十合,战不倒吕布。”好一个“战不倒”,也就是说继续往下打还有一拼。这时,“刘玄德掣双股剑,骤黄鬃马,刺斜里也来助战。”俗话说双拳难敌四手,好汉架不住人多。更何况这三个都不是一般人。即使这样“这三个围住吕布。转灯儿般厮杀。”说明还是打了好一阵子的。最后吕布是全身而退了!试问:三国中谁能在张三爷手下走五十合?(马超),谁能在关羽和张飞联手下走三十合?(赵云也许),又有谁能在刘关张联合下支持一时,且全身而退?(没有!)所以说他是三国无人能及的神话。
吕布一生大小战无数,尤以力敌曹军六将且全身而退著名。但无论哪一回,都无法与这次相比。三国中其他武将的颠峰时刻也无法与之相比。这就是“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吕布的武艺无法用笔墨叙述了,就用比较吧。论快,吕布交战的大多是“不三合”(赵云)。论狠,与他交手除了群欧和几个牛人(张飞,夏侯敦)之外,不死即伤。(马超)。论猛,战十八路诸侯就是明证(关羽)。论守,一生没有受伤记录(赵云)。论气势,战十八路诸侯,不汇合诸将战曹操(张飞)。至于吕布冲阵与赵云有不同,“匡军大败,四散奔走。布东西冲杀,如入无人之境。”赵云是有选择的冲,而吕布是有点横冲直撞的味道(武力超强,不需要选择)。如果按易老师在品三国中的引述来讲,吕布论武力高于赵云。轮智谋可能赵云高点,但也高不了多少,但是论到后勤绝对赵云厉害。
其实我记的看过一个介绍,说真正的赵云其实根本不能打的,能打的是刘备身边的一个侍卫长,阿斗也是他救的,而此人和赵云一样也是银马银枪,但始终在刘备身边,率领刘备的白耳军,所以小说上就把他和赵云俩人合二为一了,历史上的赵云只是武力平平,智谋一般,后勤保障做的很好的一个将军。
而吕布则勇武有余,智谋稍欠,却生性贪婪忘义,也并不是一个没头脑的武夫,而小说上说能和吕布比一下没智商的好像就是张飞,而张飞在历史上却是文雅之人,智谋过人且善画美女,历史的车轮不停的滚动。

还有不同的令类的观点,不妨也看看吧,非本人观点
说起三国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三国有无数的猛将,我想十有八九的人会为这些英雄们排上一个座位。大家看到我这个标题的时候可能有点困惑,因为提起战神一些人可能会想到吕布。破关兵三英战吕布足以使吕布登上三国英雄榜的首位,一些人也就称吕布是真正的战神。但是是不是吕布真是就是无所畏惧的战神呢?他配得上战神这个称呼吗?我个人认为赵云要比他优秀的多,至于到底优秀在哪里,下面我想以个人观点发表一些个人的看法:   首先说人品:吕布大家都知道他本来是丁原的干儿子可后来被董卓收买又做了董卓的干儿子,与董卓发生矛盾时又杀了董卓。所以吕布这个人性情轻狡,唯利是图,,这是他的最大弱点。这个弱点也造成了他的死亡。其次是吕布太重享受吃不了苦这方面表现在他被曹操抓住后被绳索捆住后一直请求曹操把绳索放松,最后的弱点也是我们男人都有的弱点—好色,不听谋士陈宫的意见而听妻妾的话也造成了他的失败;赵云大家都知道他来自常山,他赵云开始随公孙瓒征讨,后投靠刘备。跟随刘备后一直充当刘备的保镖。长当阳长阪坡恶战中保护刘禅和甘夫人脱险,后一直为蜀国尽心尽力,而且赵云品性忠良,直言敢谏,曾力劝刘备将本打算赏赐功臣的土地还与百姓。在刘备伐吴前,又进忠言,劝刘备以国仇为重、私仇为轻。在对他的谥书中,强调了他有贤者之风,能体恤民情,慈爱百姓。其高风亮节至今仍为人们所称道。因此在人品中赵云>吕布   

     再说武艺:吕布三国志曾形容他擅长骑射,武力过人,闻名于并州,袁术攻打刘备时吕布以辕门射戟为赌注从上面可以看出吕布有一身好武艺,但却不知道他到底有多厉害。这里我想借七实三虚的三国演义来说明吕布一生,虽说没遇到真正的对手,但是他一生同样也没有杀一个出色的将领,死在他的戟下的都是些无名之辈;赵云三国志形容他当阳长阪恶战,赵云齐进齐出,杀得曹军闻风丧胆,刘备死后,赵云跟随诸葛亮北伐,子龙单骑退追兵。为蜀汉立下了赫赫战功。在演义中赵云被喻为杀人魔王,因为光是长坂坡之战他就杀了曹军有名将领几十人。另外他还杀了高览打败过张邰。但是吕布战三英的名头大响因此在武艺上吕稍>赵。   

      接着说对敌的情况:吕布在演义中除了对三英大大的出名之后,其后的人生都是从不愉快中度过的。吕布对敌的能力也能力也随着年纪的增加似乎在走下坡路。不管是将军还是士兵都对他没有一丝畏惧这大家可以从演义中得知。也许是他的名头大响大家都把打败他作为自己能否成为天下第一这个标准。而赵云长坂坡之战,接着与徐晃军大战,后赵云跟随诸葛亮北伐,子龙单骑退追兵。这些事都是赵云以单骑行动这足以充分说明赵云群挑能力远在吕布之上。吕布呢?他一打败就当落荒狗到处咬人而人一追他又跑。因此在对敌上赵>吕。   


       最后说影响上:吕布能成为第一三国演义无疑是帮了一个大忙,后世在排座位时都把他排在第一上,但这只是武艺。他的人品性格都不受人喜欢。而赵云英武潇洒,武力超群,数次成为孤胆英雄,被刘备赞为“一身都是胆”,是深受我国民众喜爱的小说人物之一。虽然在排名上在吕布的后面,但是赵云的影响力受欢迎程度是远远大于吕布的。   

       综合以上几点说明三国第一战神赵云比吕布更适合,可能有人可能不太服气,但历史就是历史,演义终归还只是虚够的是靠不准的。所以我希望大家也来认同我这一观点。
[wma]http://fxy.fjnu.edu.cn/oldfxy/xsgz/lym/music/6.wma[/wma]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64651
帖子
6378
主题
4865
金币
5531
激情
2154
积分
6199
注册时间
2008-6-12
最后登录
2013-2-2
2
发表于 2009-4-12 17:42:18 |只看该作者
三国武将的武力问题一直是众多三国同好的热门话题。酒某不才,斗胆要出个系列详细分析讨论一下这个问题。酒某才疏学浅,有不到之处,还望诸位三国同好不吝指点一二。

在正式评比之前,先需要说明几件事情 -- 即本武力点评所遵循的几个重要原则:

(1) 唯一依据:《三国演义》
拙文所论三国武将之武力,完全依据罗贯中之《三国演义》,与正史(如《三国志》)中记录的人物武力和战绩无关,与正史中人物的统军、指战、以及智谋运用等方面的能力就更无关了。所以,说白了,这是篇为了好玩过瘾才写的东东,跟学术研究完全沾不上边儿。请研究正史的朋友看到此处就一笑跳过吧,呵呵。
另外,各类评书和民间传说民间故事也概不作为参考依据,原因也很简单 -- 这些文艺作品对三国武将武力的描写和表现相互间存在极大差异,令人无所适从;另外,它们的流传广度也无法与三国演义相比。因此,以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三国演义为唯一依据,应该是可行和合理的做法。

(2) 罗本与毛本的差异问题
目前网上能够找到的只有毛本,这是毛宗岗父子根据明朝中叶的嘉靖本改编而成;嘉靖本又称罗本或原本。总体上来讲,毛本文字较罗本精练,且具有更强的口口倾向性,文学价值也许更高一些;但毛氏父子对於原本进行了有目的有选择性的删改和增补,令原本中大量生动细节不复为读者所知,因此趣味性有所降低。这个问题在武将阵前交锋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多数演义同好认为,在阵前交锋场景的细节描写方面,毛本明显逊于罗本,因此趣味性亦逊于罗本。本坛“今宵酒醒”兄 (新浪三国论坛“今宵酒醒何处”) 是这方面的评论专家,出有系列文章专门研讨两个版本在战阵交锋方面描写之优劣异同;另,本坛“辽东管宁” 兄于此亦颇多研究,并有多篇评论文字散见于本坛,诸公可多所参考。
酒某这个武力点评亦希望以罗本(原本、嘉靖本) 为依据;奈酒某身居海外,无缘亲读罗本,因此只能做出如下安排:
-- 凡酒某已掌握的罗本描写,即以罗本为依据进行点评;
-- 酒某尚未掌握的罗本描写,暂时只能以毛本为依据进行点评;若伺后发现与罗本有重大差异时再进行修改;

(3) 只关注“前三国”武将
本文将整套《三国演义》分为“前三国” 、“中三国”和“后三国” 三部份:前三国自第1回始至第77回结束,中、后三国则自第78回始至第120回即全书结束。分界线是关公之败亡。
本文只关注在前三国时期出现的武将。对于跨越前、中、后三国的武将,将其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在前三国时期已成名且武力已基本定型者,如:赵云、张合、魏延、周泰等,在进行武力点评和排名时,将考虑其全部战绩;另一类武将在中、后三国时期的武力表现明显优于前三国时期,如:马岱、丁奉、徐盛等,则将主要考虑前三国战绩,其在中、后三国之战绩仅做为参考。

下文将介绍排名依据:重战例,轻勇名/轻评论/轻推测
三国中,武艺超群勇冠三军者,不下30余位。要分析他们之间的武力差别,并最终得出一个排名,我们有许多信息可以使用,比如:武将的单挑战例和战绩、武将的威名、其他武将对该武将的评价,还有我们根据实际生活经验推理而得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但这些信息的利用价值却未必相同。俗话说得好: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要看某个武将厉害不厉害、跟其他武将相比究竟有多厉害,必须靠实力说话!什么是实力?就是实打实的阵前交锋的战例!因此,本武力点评的核心依据就是一个个实打实的战例,其他东西只能做为参考,只有当我们无法从战例中获取我们所需要的信息时才可以使用。具体来说,有这么几个重要原则:


1 重战例,轻勇名威势;
举例:不能因为张飞曾喝退曹操百万兵就认为他武力比吕布还牛,因为这毕竟不是一个实打实的战例,在整个过程中张飞没有跟任何人交过手。曹营众多名将之所以开始没敢上桥与之交锋,主要是忌惮“诸葛村夫”的诡计,再加上胜利在望,诸将死战之心锐减。后来老张闹了这么一嗓子,於是大夥儿就开始绕世界乱跑,实际上曹操是始作俑者,是他先生出恐惧情绪的,并进而将这种恐惧情绪传染给了众将。而且众将也未必全都被恐惧情绪所控制,比如胆大如许褚者、稳健如张辽者等等,这从后来许褚、张辽先行拦住曹操坐骑就可以看得出来。曹操为何会生出恐惧情绪?一方面是因为他对诸葛村夫的诡计也是颇为忌惮,另一方面是关公斩完颜良以后对他说的关于张飞的那番话。 当然,张飞嗓门儿超大、气势超猛也是原因,但所有这些毕竟都不是实打实的武力表现。由於这一口口并非一个单挑战例,因此煮酒不做为武力点评的依据。


2 重战例,轻人物评论;
对於书中某武将或某人物对其他武将武力的评论,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能照单全收。比如关羽曾于突阵斩杀颜良后对曹操说:“某何足道哉!吾弟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耳。”先不说张飞有没有于百万军中取过上将的首级(因为对上将一词的含义大家会有不同理解),关羽此言明显是“张飞武力比我高出许多”的意思,这与事实明显不符。 此前,关羽更曾对张飞如此评价张辽:“此人武艺不在你我之下。。。”关羽此言亦与事实明显不符。因此,对於这类信口开河式的评论,我们不能照单全收拿过来做为决定性依据来判定武将之间的武力高低。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些评论中的有意夸张成分。这些东西只具有某种参考价值,可以与其他更有说服力的证据结合在一起完成一个判定,其本身却不能单独完成一个判定。


3 重战例,轻推测;
许多朋友都有这样的看法:黄忠60岁时能跟关羽打成平手,那么他48岁时武力一定比关羽高。
这就是推测。
为什么呢?因为书中只字未提老黄48岁时有过什么战例、表现出多高的武力,那些朋友不过是依据我们生活中的经验 (人在年老时力量和机动性不如青壮年时期) 推测出了这个结论。这种推测存在几个问题:
(1) 关黄之战黄忠是落于下风的(下文会有详细评论),因此即使我们承认黄忠48岁时比长沙之战时武力高些,也无法判定48岁时的黄忠就一定比48岁时的关羽武力高;另外,即使我们承认他比关羽为高,但我们又该如何比较他和吕布呢?因此这种推测所带来的麻烦太多;
(2) 书中只字未提黄忠因为年老而武力不如当年,如果您在这里做这种推测和判定的话,那么别人也可以在别的地方使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规律和经验来做其他推测和判定。这个口子一开,势必会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家在讨论武力时将缺少一个共同的基础,而完全依据个人偏爱和倾向性随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推测能力,於是这个话题也就很难继续讨论下去了;
(3) 我们讨论武将的武力时,我们真正关心的是他出场之后的表现,他出场之前是个什么状态、武力有多高,我们并不关心。因此,考察黄忠的武力自然应该以其出场以后的表现为唯一依据,他的青壮年时期在其出场之前,我们自然就无须考虑
这里,煮酒以黄忠的年龄与武力的关系问题为例,试图说明推测对於武力讨论可能带来的问题和麻烦。当然,推测还有许多其他表现形式,这里就不一一陈述了。总之,我们应该重战例分析而轻推测和想象,要想给黄忠的武力一个合理的定位,唯一正确的方法是,仔细分析其全部战例,并拿他的全部战例与武力大致相当的其他武将进行仔细比较,而不应去凭空推测想象黄忠出场前的青壮年时期武力有多高。


4 重原文单挑描写,轻个人推测想象;
举例:93回中赵云所部曾中姜维之计,赵云在与姜维单挑10数合后见无法短时间结束单挑,而战场局势对己方非常不利,因此选择退走。有些朋友即认定这是赵云的一次单挑失利。这些朋友的看法,其实完全是基於其个人的推测和想象,却没有忠实于原文 -- 原文交代得非常清楚:
(1) 赵云中计后为确保所部免于严重损失而主动撤走,因此其做出撤走这个决定是源于战场局势,而非与姜维的单挑局面;
(2) 原文中写明是“退走”,而非“败走”,目的就是要让读者明白:此战并未分出胜负。如果作者的本意真的是赵云单挑不敌姜维的话,他完全可以使用“败走”这样的表述,可他却偏偏用的是“退走”。如果硬要将赵云这一“退”理解成“败”的话,那么煮酒也可以说吕布单挑曾败于张飞(19回)、张飞单挑曾败于徐晃(31回)、赵云单挑曾败于张辽(31回)、马超单挑曾败于夏侯渊(64回),等等。

煮酒以为,整套三国演义,特别是前三国阶段,对於阵前武将之间的单挑或以一敌多的“武将战例”是非常重视的。要知道,三国演义脱胎于许多民间的评书、评话和戏剧,这些东东有个共同特点,就是极力渲染个人英雄主义,因此,三国历史上的两军混战,到了演义里就变成了两军主将之间的个人单挑。三国演义正是靠着这些充满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的武将单挑,才吸引了许许多多贩夫走卒下里巴人式的读者 (毕竟从文学欣赏角度或从军事、口口角度阅读三国演义的人是少数嘛)。因此作者对於这些单挑场景的设计、牵扯到单挑的措辞的使用,都不是胡乱随意的,而是含有深意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对於我们这些醉心于武力讨论的人来说,凡是单挑场景的描写和措辞,我们都应该奉若神明。我们必须严格地、忠实地、近乎机械式地去理解原文单挑部分的描写和措辞,而不应无视原文中的描写和措辞,随意使用自己的推测和想象。前面举的那个“赵云单挑败于姜维”的例子就是这种“重个人推测而轻原文措辞”的典型。
具体来说就是,凡是书中写明“气力不加拨马回走”的、“败走”的,都应判定为一方单挑失利;凡是书中写明“退走”的而没用“败”这个字眼儿的情况,都不宜判定一方单挑失利。

煮酒在这里高度强调要机械地忠实于原文,而不要耍小聪明使用自己的想象和推测。不过书中有一些虽不是单挑却与单挑密切相关的场景描写,而这些描写中的确存在一些不尽合理严密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只好运用我们的想象、推测和常理、逻辑等等手段了。这方面的具体细节容后详述。


三国武力点评(3) -- 排名原则:全面考量武将战绩


前文解释了“重战例/重原文单挑描写,轻勇名/轻评论/轻推测”这几个原则,本文将说明另一个原则 -- “全面考量武将战绩”。

所谓“全面考量武将战绩”,就是要充分考虑到武将在较为正常、公平的情景下也会出现武力发挥忽高忽低现象的情况。这就是说,我们既不能将视线只集中在某武将表现最牛的一个战例,也不应牢牢顶住他表现最烂的一个战例,因为前者容易高估武将的武力,而后者则相反。正确的做法是考察他的全部战绩然后再判定其武力。
举个例子,关羽最辉煌最牛掰的战绩是1合阵斩华雄,最为人诟病的是20合没能拿下纪灵,还有连续两战夏侯敦共计40余合也未能抢得上风;捧关派只注意前面那个战例,而贬关派则总拿后两个战例来说事儿。再举个例子:张合10数合败于赵云,3合败于马超,却能与张辽大战40~50合平分秋色,还能在赵云武力发挥不佳时10数合逼退赵云,尤其是与张飞大战110余合未致全败;如果只看前两个战例,则会认为张合只能算是二流(与李典、乐进、于禁一个档次),如果只看中间那个战例,会认为他属一流(张辽、徐晃、夏侯敦那个档次),如果只看最后那个战例,则甚至会怀疑他能晋身超一流与张飞列同一档次。
煮酒以为,正确合理的做法,是全面考量这些战绩,取一个感觉上的均值。(这种思维实际上与统计学中计算 Expected Value 完全相同,即将某武将的全部战绩视作一个样本集合,将每一个战绩视作一个样本。)

有一种武力评定思维,就是看每一位武将所表现出的最高武力水准:谁的最佳战例最辉煌,就认为他的武力最高。本文不苟同这种思维,原因是,在一个武将的所有战绩中,最佳表现只有一次,而这一次最佳表现却不能代表该武将的真实水平;如果我们认为这一次最佳表现能代表该武将的真实水平,那岂不是说其他10几次20几次战绩都不代表他的真实水平了么?这显然是非常荒谬的。


另外,前文提到“要充分考虑到武将在较为正常、公平的情景下也会出现武力发挥忽高忽低现象的情况”,这句话里特意注明“较为正常、公平的情景下”,具体说明后文会有详述,本文仅举例略述一下:

1 当武将遭受来自正面、侧面和背后突如其来的袭击时而卒不及防的情景,被视为非公平情景,具体如关羽斩颜良、赵云挑高览、黄忠斩夏侯、魏延斩王双、姜维挑徐质等;
2 当武将突然遇袭时被迫仓促应战因而武力发挥大打折扣,这种情景也被视作非公平情景,具体如文丑遇关羽、冷苞遇黄忠、魏延遇庞德、关兴首战越吉等;(如果该武将虽武力表现不佳但还是表现出了基本武力的话,则不被视作非公平情景,具体如魏延之突遇冷苞等,对这一类战例将继续视为较公平战例,但在分析时将具体考虑该武将所处的不利形势)
3 武将因酒醉、疲惫、伤病致使武力发挥明显欠佳的情景,被视为非正常情景,具体如张飞酒后战温侯3合即败、许褚酒后战张飞不数合被挑伤肩部、关羽右臂少力战徐晃80合堪堪不敌等。


本文的主旨是,武将在极其不公平、不正常的情景下武力发挥往往会大打折扣,但即使我们将这些特殊情景下发生的交锋排除掉,只考虑较为正常和公平的情景下的交锋情况,我们依然不能排除武将武力发挥上下起伏的情况。正因为如此,我们不能只关注某武将的某次极端表现而据此为其武力进行定位,而是应该全面考量其全部战例。

三国武力点评(4) -- 武力评定的具体标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本武力点评将首先制定出一个评定系统,所有的武力分析和比较工作,都将尽可能忠实于这一评定系统。本评定系统具体如下:

考较一员武将之武力,应从多角度多侧面进行。本武力点评将从四个大方面进行观察和分析,这四个方面分别是:攻击武力,防守武力,体能,以及特技。


攻击武力和防守武力某将在后文详述,这里仅简单做一下说明:这两种武力都是指武将在使用军器进行马上交战时所表现出的攻击和防守能力。需要特别澄清的是:这里的防守武力与对弓箭暗器的防范能力是两码事,它仅指武将使用军器进行马战时所表现出的武力。对弓箭暗器的使用和防范能力属於特技范畴。
举个例子:关羽、张辽二人皆曾多次为暗箭所伤,但这二人在马上使用军器与敌将交锋时的防守武力却都很高。因此,箭防差并不代表防守武力低,就是这个道理。

演义中还有四五场步战和船战,在对这些战例进行分析时原则上也遵循上面的标准。

如果某武将在与另一公认武力较高的武将交锋时能在50合之内击败对方或占据绝对优势,则我们认为该武将的攻击武力很高。当然,在具体分析某一战例时还将考虑单挑双方当时体能精力以及战场局势等方面的对等性问题。
另外,某些武将在单挑中会凭借突然大喝或突然发力的手段快速击败敌将或抢得优势;前者文中多写明“大喝” 二字,后者则使用“奋威” 、“奋力” 等词语予以表示。武将的这种能力也被归入攻击武力之中。
如果某武将在与一公认武力高于他的武将交锋时坚持的回合数越多,则其防守能力就越高;另外,如果某武将曾有以一敌多的战例,特别是如果曾有较长时间单骑冲阵的战例,则我们认为该武将防守武力很高。


武将的体能,或曰久战能力,与其天生体能状况有关,与其所使用军器也有一定关系,同时与其年龄也有相当关系。对於这个方面的判定,在缺乏足够证据的情况下,只能由酒某个人按照常理及大多数人的感觉进行推测;比如,由於多数人都同意庞德体能比黄忠更强,又因为按照常理,壮年比暮年耐久力更优,因此我们判定庞德体能比黄忠强。


特技包括如下几个武力表现方面:
(1) 使用弓箭和暗器进行攻击的能力;
(2) 对於弓箭和暗器的防范能力;
(3) 发动突袭并一招毙敌的本领(如关羽之斩颜良、赵云之挑高览、黄忠之斩夏侯、魏延之斩王双,等)
(4) 必杀技 -- 在演义中主要指拖刀计;


本武力点评的原则是:攻击武力和防守武力并重,武将体能和特技仅做为参考。
具体来说就是,如果能判定甲武将在攻击武力和防守武力方面优于乙武将,则二将的体能和特技这两个方面就没有多大用了,即使乙武将在体能和特技方面优于甲武将,也无法改变甲武将排名靠前的判定了。但是当我们没有足够证据判定两员武将孰优孰劣时,则体能和特技这两个方面将成为我们判定谁排名靠前的关键依据

三国武力点评(5) -- “攻击能力”和“防守能力”



上文中谈到,要考较一员武将的武力,主要应从两个方面进行:“攻击能力”和“防守能力”(久战能力和特技属於参考项目,核心项目就是攻击和防守)。 应该说,这种将攻击与防守割裂开来的做法是一种全新的武力观察视角和分析手段。本文将对此予以详细说明。

目前各类三国游戏对于武将战力的量化都是一维的,即:只有一个武力指数。窃以为这未免过于简单了,无法全面准确地反映出战力的复杂表现。实际上,<<三国演义>>中有一些重要单挑的结果,用这套一维的武力指数来观察的话,就会觉得很不合逻辑;比如关公速胜华雄。本篇的主旨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现在我们以温酒斩华雄这一战例来说明一维武力指数的缺陷。
董卓麾下猛将华雄,曾突袭阵斩一将,并在严格单挑或被突袭的情况下轻松阵斩三将,其中包括袁绍之上将潘凤,以及与程普、黄盖、韩当齐名的祖茂。华雄还曾在己方占据战场优势对方无心恋战的情况下不到20合击走江东猛虎口口台!后来的曹营名将如张辽、徐晃、夏侯敦、张合等人,几曾有过如此战绩?然骁勇如华雄者,单挑关羽却不过一合即阵前授首,何也?

网上三国同好对此战亦多有评述,基本意见不外三种:
(1) 华雄武力很低,不仅关羽能一合轻松斩之,换了张飞、以及后来的赵云、典韦、许褚等也都可以3合之内轻松斩之;
(2) 关羽偷袭,因此这场单挑的结果是个意外,华雄死得冤;
(3) 关羽武功恰巧克制华雄;

某认为以上三种解释都不太有说服力,现逐一驳之。

(1) 华雄武力很低,不仅关羽能一合轻松斩之,换了张飞、以及后来的赵云、典韦、许褚等也都可以3合之内轻松斩之;
我们拿华雄与夏侯敦做个比较吧。夏侯敦曾在严格单挑中枪挑3将,击败1将,单挑胜绩在曹营中当位居前五,而超过张辽、张合等人。夏侯敦所挑所败的4人当中,武力最高者当属高顺,而华雄所斩所胜的5人之中,武力最高者是孙坚。有谁认为高顺武力比孙坚还猛的么?既然大家公认孙坚更猛,而华雄不到20合即击走孙坚(虽然很大程度上孙坚是无心恋战)、夏侯敦40~50合才击败高顺,因此可以判定华雄武力至少不明显弱于夏侯敦。或者再退一步,华雄武力至少不低于其手下败将孙坚。因此“华雄武力很低之说”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2) 关羽偷袭,因此这场单挑的结果是个意外,华雄死得冤;
原文有“众诸侯听得寨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这样的描写。在“鼓声大振,喊声大举”的情况下,就算华雄此前已经睡着了,此时也该给吵醒了吧?也该凝神备战了吧?因此从逻辑从常理上讲根本就不存在颜良、夏侯渊精力不集中、措手不及的那种情况。也就是说,华雄是在有着充分思想准备的情况下与关羽接战的。况且原文还有“云长出马,只一合斩了华雄”的叙述 -- 什么叫“一合”?双方没有相互交锋何来回合?而且文中毫无“华雄措手不及”之类的文字,因此可以完全排除华雄被偷袭的可能性,进而判定此战属严格单挑。关羽没有偷袭,华雄也死得不冤。
(多谢宵兄帮忙提供罗本此处描写)

(3) 关羽武功恰巧克制华雄;
此说虽不无道理,但某却以为其流于任意随性,因此不足为凭。试想,如果我们接受此论,那么对于吕布张飞首战,颜良完胜徐晃之战,是否皆可用“吕布、颜良武艺恰好克制张飞、徐晃”为借口,来否定前二人武艺高于后二人呢?甚至对于演义中的许多场单挑我们都可以一言以蔽之 -- 不是获胜一方武艺高强、落败一方武艺低微,而是胜方武艺恰巧克制败方。嘿嘿,如此一来可就热闹啦,大伙儿也就不必比较谁比谁武艺高啦,全改成讨论谁恰好克制谁啦,呵呵。
某以为,“武功相克”或“打法相克”的分析方法,必须要有“连环套”的情况发生才能有说服力,-- 比如90年代中,韩,沙特男足之间的多场较量结果,用“打法相克”的理论来解释就比较合理。如果<<三国演义>>中也有这样的连环套战例,比如华雄武力不低于吕布,吕布武艺又比关羽高,而关羽却偏能速胜华雄,如果能有这样的连环战例的话,那我绝对同意“打法相克”之说。可现在咱没有呀!因此,“武功相克”之说没有说服力。

口口了这三种流行的解释,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关羽一合速斩华雄,有着很大的必然性;也就是说,华雄阵前授首且败亡得如此迅速,确实是其技不如人。

分析至此,我们就碰到了一个问题:到底华雄跟关公在武艺上的差距大不大?

以华雄丝毫不逊于张辽、夏侯的战绩,如果硬要说他的武艺与关羽差距悬殊,恐怕绝难服众。事实上,煮酒曾在新浪三国征询各位三国高手“华雄与张辽单挑,结果如何?”,没有一位朋友认为张辽武艺比华雄高。而大家又公认张辽与关羽虽有差距,但却不致相差太远。既然关羽武艺并不远胜张辽,他又怎么可能远胜华雄呢?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华雄与关羽武艺差距并不悬殊。

既然两人武艺差距并不悬殊,关羽又如何能一合之内速斩华雄呢?

现在流行的各类游戏所设定的一维武力数值,对于这个问题就很难作出圆满的解释。多数游戏将关羽的武力设定为98左右,而将华雄的武力设定为90左右,却又将纪灵的武力设定在80出头。结合关羽速胜华雄却20合拿不下一个纪灵的情节,我们不难看出现行的一维武力数值是多么的不合逻辑。

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人才推出二维武力这个概念,即:将武将的武力分成“攻击能力”和“防守能力”两个部份。而且,攻击能力与防守能力这两个方面是分立的,相互之间不一定有很强关联的,即:一员武将的攻击能力强,并不代表他的防守能力就一定也强;反之亦然,防守强并不一定代表攻击强。 这一点是二维武力与传统一维武力的核心差异!


用二维武力的思维方式来观察温酒斩华雄之战,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华雄攻击能力极强,甚至达到超一流水准(接近关羽,高于许褚、黄忠等人),但其防守武力却偏弱,大致在二流水平上,甚至可能低于于禁、纪灵之辈。华雄凭借其超强攻击力,可以连斩连败上将,但面对具有同样超强攻击力的关羽时,其低下的防守能力令其不堪一击、迅速败亡!

当然,仅仅用“华雄防守武力偏弱”还不足以圆满地解释他一合即阵前授首这个事实,还需要武力浮动说以及关羽攻击力超强这两个判定一起,才能比较圆满地解释这一惊人单挑战绩。相信大家还有许多疑问,煮酒将在下一篇中予以解释。

三国武力点评(6) -- “攻击能力”和“防守能力”(续一)


前文论证了二维武力比一维武力更为合理。本文将举例具体说明。我们以关羽、华雄、张辽、徐晃、夏侯敦、乐进、于禁、潘凤、俞涉、纪灵、祖茂为例。下边是我为这11员武将设定的二维武力数值:

武将----攻击指数(+) 防守指数(=)单挑武力
--------------------
关羽__198 (+/-8)___176 (+/-3)_____374
华雄__198 (+/-3)___164 (+/-3)_____362
张辽__190 (+/-3)___174 (+/-3)_____364
徐晃__190 (+/-3)___173 (+/-3)_____363
夏侯__190 (+/-3)___173 (+/-3)_____363 (夏侯敦)
乐进__186 (+/-3)___170 (+/-3)_____356
于禁__182 (+/-3)___168 (+/-3)_____350
潘凤__184 (+/-3)___167 (+/-3)_____351
俞涉__183 (+/-3)___165 (+/-3)_____348
纪灵__185 (+/-3)___168 (+/-3)_____353
祖茂__185 (+/-3)___160 (+/-3)_____345
--------------------

从上表武力指数我们可以看出,华雄的攻击武力与关羽相若,明显高于张辽、夏侯敦和徐晃这些一流武将;但华雄的防守武力却低于乐进、于禁和纪灵,明显低于张辽这一级别的防守武力。

那么我们该如何判断两员武将单挑谁胜谁负呢?现行的一维武力指数很直观,谁的武力指数高谁就获胜。煮酒这个二维武力指数稍微复杂一点。

以华雄-俞涉之战为例吧,我们先假定华雄只防守不进攻,看看俞涉要用多少回合才能阵斩华雄,也即看看华雄的防守能力面对俞涉的攻击能力最多能够支撑多少回合。按照煮酒的公式,俞涉约在第171合上阵斩华雄 --这是假定二人的武力都得到正常发挥。理论上,俞涉最快也要用31合(假定俞涉超水平发挥而华雄以最低水平应战),而最慢则需1733合(假定俞涉最低水平攻击而华雄超水平防守) ,才能砍死华雄。
然后我们再假定俞涉只守不攻,看看华雄需要多少回合能阵斩俞涉。按照煮酒公式,华雄约在第口口阵斩俞涉。理论上华雄最快仅需2合即可砍死俞涉、最慢也不过22合。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远远在俞涉的攻击能够威胁到华雄之前,华雄就可以阵斩俞涉,因此华雄几乎没有落败的可能性,此战以华雄约用口口阵斩俞涉结束。

当然,以上的假定肯定有其有悖常理之处,比如有朋友会说:怎么可能一方完全不进攻傻等另一方来砍他呢?呵呵,的确不可能,但这种思考方式作为一种帮助理解的手段应该还是可以被接受的吧。另外,大家一定对那个“口口阵斩俞涉” 可能会感到匪夷所思。其实我在前边还有一个“约”字。如果更准确地描述我的计算结果的话,那应该是一个范围,即华雄最多不会超过22合,最少不会低于2合,就能阵斩俞涉(上文已述)。下边为简略起见,一概都只用一个数字来表示,而不再给出范围。

用同样的办法,可以计算出华雄约在第9合上阵斩潘凤。而张辽、徐晃、夏侯要斩潘凤则约需43合,都明显比华雄的9合用时为长。因此,华雄在攻击方面表现出的杀伤力是惊人的。

与其刚猛无俦的攻击力相比,华雄的防守武力则明显偏低,这就是他会速败给关羽的原因。然而,这虽然可以解释华雄速败于关羽,但却尚不足以解释华雄1合(!) 即授首于关羽刀下的事实。

为了能够合理地解释这个事实,我们还必须引入武力浮动的概念 -- 只有当关羽发挥出最高攻击力,即206时,且华雄防守武力处於最低点,即161时,才有可能出现1合斩将的情况。

有朋友会说:你非要这些条件全都凑齐了才能解释清这个战例,可那些条件怎么就刚刚好全给你凑齐了捏?
呵呵,关公温酒斩华雄 (关键是只用了1合) 这个战例,在整套三国演义中应该是最令人匪夷所思、也最难解释的一个战例了。(管兄甚至提出将此战视为一个特例不必解释。) 煮酒无能,实在无法找到更合理的解释了。如果哪位能给出更加合理的解释,煮酒愿意洗耳恭听。

下面我们来比较一下华雄与夏侯敦在武力表现方面的差距。我们假定下面所有武将均正常发挥 (即排除掉超出发挥和状态低迷这两种情况),然后比较一下华雄与夏侯敦在面对关羽和面对潘凤时的表现。
以煮酒公式计算的结果是:关羽斩华雄只需5合,而斩夏侯敦却需要37合 (关羽战夏侯敦40合不下可以有多种解释,比如关羽不愿对曹操的心腹痛下杀手,或者关羽发挥一般而夏侯有点超水平发挥,等等)。
当华雄、夏侯对阵潘凤时,华雄仅需9~10合即可较为轻松地阵斩潘凤,而夏侯敦却需与对方苦战至56~57合才能挑之。

可见,华雄与夏侯敦在面对攻击力超强的对手时,华雄远比夏侯先告不支;但当对阵较弱的对手时华雄却远比夏侯更为轻松地解决战斗。
结论:两人相比,华雄功强守弱,而夏侯攻守均衡。

(多说一句,其实华雄在与关羽这样的对手交锋时,其表现还不如于禁;但你要让于禁阵斩潘凤,呵呵,那可就难了 -- 按照煮酒公式,于禁要跟对方鏖战至仅800合才能斩之。从理论上于禁还是有斩对方的可能性,但在实战中是没有什么希望了)
-------------------------------------------------------------------------------------------------------------------------------------------------

需要澄清的是,这里的“防守武力”仅指抵抗对方军器的能力,与防备敌方暗器、暗箭的能力无关。因为现在我们是在讨论武将之间使用军器所进行的交锋(单挑 + 以一敌多)。

三国武力点评(8) -- “攻击能力”和“防守能力”(续三)


本篇和下一篇着重回复一些朋友的置疑。

华雄的武力究竟高还是不高?

虽然我前文已经做了相当详细的分析,但有些朋友依然怀疑华雄的武力,认为我说华雄武力高是推测,没有什么说服力;并且说华雄击败孙坚那个战例属无效战例;然后以此来反驳我“关羽攻击超强”的观点。那么好,我就先退一步,先将华雄击败孙坚那个战例放在一边,只计他那三场严格单挑 (斩鲍忠的都可以不算),而且我们假定华雄武力低于张辽、徐晃和夏侯敦,那么乐进怎么样?要不要比一比华雄和乐进的战绩谁的更辉煌?恐怕不用比了吧?将华雄与乐进比做一个档次的绝对不致辱没了乐文谦吧?那么请问:能在严格单挑中1合速斩乐进的人有谁?马超?赵云?张飞?颜良?甚至吕布也几乎没有这个可能性。要说以上诸人在正常情景下10~30合击败乐进,恐怕多数人都没有异议,但1合阵斩?嘿嘿~
既然如此,那么能1合速斩乐进这个档次的武将者,攻击武力高不高?这好像不用争论吧?更何况乐进的武力如何能与华雄相比??

有朋友还说:当时18路诸侯无人出战华雄是因为他们都想保存实力,虽然做武将的心中不服意欲出战,但其主公不愿让自己的大将白白去冒这个险,因此会约束他们不让他们出战。
我以外此说不能成立。
(1) 说别人保存实力可以,但曹操呢?曹操但凡有保存实力的念头,他又何必后来坚持以本部人马孤军追击强敌?可见曹操是一心要剪除董卓的,因此曹操意欲保存实力、不让其麾下诸将出战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2) 书中根本就没有提到曹操约束麾下禁止其出战,因此这种说法属於推测;合理的推测当然是可以接受的,但由於这个推测是站不住脚的,因此该推测无法构成对“华雄武力高强”这个判定的否定。

结论:曹操并未约束其麾下众将禁止出战华雄,而诸将却无一人敢於出战华雄,何也?显然是被华雄连续挫败18路诸侯、尤其是击败江东猛虎的气势给镇住了。能把夏侯敦、夏侯渊、曹洪这等勇将镇住的人,就算武力不如夏侯敦,也不致相差太远吧?再低也低不过乐进、李典这个档次吧?请问,乐进、李典这个档次的人物是随便什么人都能1合阵斩的吗?能1合速斩华雄者,能说他攻击力不是超强吗?


再说孙坚的问题。罗本中明明在华雄、孙坚交手10数合后写明“坚败”,为何我们非要认为孙坚完全是因为中计而引军撤走而不是单挑不敌而败逃?请注意,赵云、张飞等人都曾在战局对自己极其不利的情况下放弃单挑落荒而逃,可您看书中可曾有过一个“败”字?对这两位的逃走,作者使用的都是“无心恋战”这类的字样。为何他放着简单省事的“败走”不用而非要使用那些表述?不要告诉我那是作者的随机措辞啊~
有朋友可能会说,演义里明摆著是要突出刘系人物贬低曹、孙两系人物,自然不会说赵云、张飞败了。呵呵,如果按照这种逻辑,那么我们是否该排除掉赵云的全部单挑战绩呢?因为那本来就是老罗为突出这位刘系人物而杜撰出来的。不仅如此,演义中全部近400场单挑除了几场之外也都可以不作数了??因此,说演义褒刘贬曹孙的说法虽然说的是一个事实,但作为一个逻辑使用在我们现在这个特定场景中就是非常荒谬的。
另外,演义中对於许多非刘系人物在类似情景下也都没用过一个“败”字,比如吕布、许褚、文丑等。对於他们在类似情景下主动放弃单挑而逃走的行为,作者使用的是“无心恋战”,甚至“心怯”,却从未使用过一个“败”字!

由此可知,老罗不会毫不负责毫无道理地使用这个“败”字。应该说老罗是比较吝啬使用这个“败”字的。既然他在孙坚这里使用了“败”字,而没有使用“无心恋战”这样的表述,那么我们只能理解为孙坚在这场单挑中确实武力不及华雄!

能够击败江东猛虎孙坚的人,试问得有几人乎?这样的人还能说他武力不高?


结论:华雄武力高强
有朋友认为煮酒的攻击/防守武力理论缺乏合理性。本篇和下篇将使用足球和拳击来论证煮酒这一理论的合理性。然而那位朋友认为:足球与单挑缺乏可比性,所以你这么比本身就不合理,由此得出的结论自然也是不合理的。因此我们需要先花点笔墨论证一下足球与单挑的可比性问题。

当我们在认识一件新事物并努力寻找其内在规律时,类比是我们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使用基本上可以分为两步:
-- 第一步:确定我们所熟知的事物与我们要认知的新事物之间,或者在整体上,或者在局部某个方面,具有较好的可比性;
-- 第二步:由我们所熟知的事物的发展规律来推测我们所要认知的事物可能具有的内在规律。

可见,要认识一个新事物,我们在寻找可进行类比的旧事物时需要关注这样两个方面:(1) 我们对於这个旧事物的熟知程度;(2) 这个旧事物与新事物的可比性如何。这两方面加起来,就构成了旧事物的整体利用价值。如果你选择一个熟悉的但可比性不大的事物进行类比当然不尽合理,但如果你选择一个具有较好可比性但你对其知之甚少的旧事物来类比,你干脆就得不到任何结果。

现在进入正题。严格来说,足球与单挑的整体可比性 不如拳击,但是我们对於足球信息的熟悉和掌握方面却明显强于拳击 -- 我的意思是,我们对多个国家队之间交锋的结果以及场面细节这些信息的掌握,明显优于对多个拳手之间交锋的信息的掌握。事实上,在同一时代,世界一流拳手的数目远比世界一流国家足球队的数目要少:前者不会超过5位,而后者却可以是10几只队,相应地,后者彼此交锋的机会明显多于前者。从统计学观点出发,样本数量越大,越利於推测规律。因此足球在信息的丰富、样本的数量方面,都要优于拳击。将可比性和信息样本数量这两方面综合来看,足球对於我们认识单挑内在规律的整体可利用价值,未必就比拳击低。拳击虽然与单挑的可比性比足球高,但许多时候你缺乏拳击的翔实信息资料 (有时是存在那种信息但我们无从了解到,有时是那种信息压根儿就不存在),因此借助足球进行类比是合理的。当然我们应该注意到足球与单挑之间的差异 (主要是偶然因素),不应让这种差异干扰我们做出正确的判断。

这还不是我的重点。我的重点是,即使我们判定足球的整体利用价值低于拳击,但是足球在某一方面的局部利於价值却有可能很高。说白了就是,足球与单挑在整体可比性方面虽然不及拳击,但在局部上却不逊于拳击。这个局部就是煮酒的攻击/防守理论。

煮酒攻击/防守理论的要点是:确实存在两个类型的武将,一类功强守弱,另一类攻守均衡;前者与后者相比更容易出现速胜速败、大胜大败的情况。
煮酒以为,足球运动在这个局部方面与单挑高度可比,现举例论证。

86年墨西哥世界杯赛上,丹麦人首次为全球球迷书写“丹麦童话”,小组赛中先后以1:0取胜苏格兰、6:1狂胜乌拉圭、2:0力克西德(西德有可能未尽全力,但主力也悉数登场了)。
如果您认为乌拉圭是支标准鱼腩部队,那可就错了。该队以南美足球先生 佛郎西斯科李 领军,首战西德1:1战平,后与苏格兰亦0:0战平,虽净胜球为-5,但依然晋级16强。既然乌拉圭并非不堪一击的弱队,那么我们只能判定:丹麦队攻击武力超强!
让我们再来关注一下丹麦队的前锋线。埃尔克耶尔 和 劳德鲁普 是威震欧陆的“红白双煞”,二人单兵作战能力和快速突破冲击能力超强,在锋线上的配合亦独步全欧,无怪由此二人组成的丹麦锋线能屡屡撕破对方的防线。当然,丹麦的中场实力亦不俗,但必须承认,丹麦的攻击压迫力主要来自锋线二将。

然而,出线后的丹麦队却以1:5惨败于西班牙队!而且这还是一场相当正常、公平的单挑 (正常指双方均无多个主力因伤不能上场,公平指裁判执法公正)。耐人寻味的是,足球界公认,当时的丹麦队与西班牙队处於同一档次。排除掉足球项目偶然因素的干扰,我们除了承认丹麦防守偏弱,还有更好的解释吗?
我们再来看看丹麦的防线 -- 巴斯克、贝特尔森,这是我唯一听着耳熟还有点印象的两个后卫队员,其他后卫干脆毫无印象。即使是前面二位相对有点名气的,看官诸公哪位认为他们能与当时欧洲一流的后卫队员相比么?可见,丹麦的后防线基本是由碌碌之辈组成,当己方依靠强力前锋完全压制住对方的攻势时,他们防守能力的虚弱被掩盖了,但当遇到攻击同样强劲的对手 (如西班牙) 时,频频被对方撕破防线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我们再来看看同一届赛事中的意大利队,该队小组赛1:1平阿根廷(该届冠军)、1:0取胜保加利亚、3:2险胜韩国,出线后被风头正劲的法国队2:0斩于马下。无论胜负,意大利从不超过2球。

结论:丹麦与意大利相比,明显是功强守弱,而意大利则攻守均衡。这难道不象华雄与徐晃在武力表现方面的差别么?
如果采用一维实力的研究方法,我们究竟该如何给西班牙、丹麦和乌拉圭这三只球队来定位呢?想必就是西班牙一流、丹麦三流、乌拉圭五流。可事实呢?国际公认当时的西、丹两队处於同一档次,乌拉圭比这两队差一个档次(仅差一档)。如果我们相信足球界公认看法的权威性的话,那么显然我们必须口口一维实力的研究方法。因此二维实力,即将攻击和防守能力分开来研究的方法,比一维实力的方法明显更加合理。

结论:在攻击/防守问题上,足球与单挑高度可比。因此,足球界的一些规律性结论同样适用于单挑,即不应因某一方在实战中以大比分或极大劣势落败,就认为其实力与对手相差极大。对於两队(或两将) 的实力差距,应对攻击/防守这两个方面分割开来研究后再加以判定。既然足球界不因丹麦惨败于西班牙就认为丹麦实力大大逊于西队,那么我们也不应认为华雄总体武力与关羽相差很大。因此华雄武力应与徐晃、夏侯敦属同一档次,再怎样掉也掉不出乐进这个档次以下去。而能1合阵斩这个档次武将者,我们只能认为其攻击武力超强。
-----------------------------------------------------------------

注:丹麦队还曾在84年欧洲国家杯中以5:0狂卷欧洲劲旅南斯拉夫队,而那支丹麦队的主力成员与86世界杯的这支队基本相同,均包括 Laudrup, Elkjaer, Nielsen, Olsen, Busk, and Bertelsen 等。可见,攻击力超强绝对是这支丹麦队的特点。然而丹麦最终未能晋级冠亚军决赛,还是败在了其防守虚弱的问题上。
86世界杯上同样功强守弱的队还有前苏联队,他们在小组赛上1:1战平法国队(苏联占上风)、6:0大胜匈牙利队、2:0轻取加拿大队,但在1/8决赛中以2:3惜败于比利时队(当然有一定裁判因素)。
相对来说攻守均衡的队包括:西德、意大利、比利时、摩洛哥等队。

前文使用足球做类比,论证了煮酒二维武力理论的合理性。本篇以职业拳击做类比进行论证。我们选取 泰森 和霍利菲尔德 为样本进行论证。先看二人全部战绩:

Mike Tyson
总比赛场数 ------------ 54
击倒对方获胜(KO) --- 44
被击倒落败(KO by) -- 03
记点取胜或落败 ------ 07
(上面统计结果去除了两场对方因故放弃拳赛泰森不战而胜的赛事)

Holyfield
总比赛场数 ------------ 44
击倒对方获胜(KO) --- 25
被击倒落败(KO by) --- 01
记点取胜或落败 ------ 16
战平 --------------------- 02


泰森的既往交锋中,“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式的结果占了87% ((44+3)/54),而“不死不活”的结果仅占13%。
霍利菲尔德呢,呵呵,“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仅占59%,而“不死不活”的结果却高达41%!这在一个重拳可达千磅可以打死一头牛的重量级拳击赛中,是否让人有点匪夷所思呀?

很明显,泰森的攻击力绝对超过霍氏,但霍氏防守却优于泰森,因此泰森比之霍氏明显是功强守弱,而霍氏则相对攻守均衡。这不又是一对华雄和徐晃吗?

(注:哪位想详细了解二人的比赛对手、时间、地点等明细,煮酒可以提供相关链接)

这是职业拳击赛。其实,业余拳击赛(指奥运拳击比赛)以及美国黑市拳赛的情况如出一辙,都存在功强守弱和攻守均衡的两类拳手。时间关系,这里就不罗列证据了,只简单提一句:美国黑市拳赛被公认功强守弱的、也是被公认武力最高的,是一位纯种汉族人(!),此公父母系台湾人,生于北美,96场拳赛击毙对手93次(!),仅有两次让对手从自己的铁腿下逃得半条性命。其他俄罗斯、美国、泰国、南美拳手的攻击力均远远无法与之相比,却屡屡有虽负于对手但逃得性命的情况。又是功强守弱和攻守均衡的差异问题。
--------------------------------------------------------------------------


以上煮酒使用足球和职业拳击两个现代竞技项目做类比,均证明了的确存在“功强守弱”和“攻守均衡”这样两类风格。如果按照一维实力的思维模式来分析的话,就无法解释西班牙与丹麦处於同一档次、西班牙与乌拉圭最多相差一个档次这样一个权威性认定,同时也会得出“泰森远强于霍氏”和“霍氏明显优于泰森”这样两个截然相反的结论 (前者仅看到了泰森的攻击能力,而后者却只看到了霍氏的出色防守)。因此,将攻击与防守行不郎当混在一起来分析,很难得出合理的判定;而二维思维模式则明显更为合理和全面

现在来探讨两种较为复杂和麻烦的情况 -- “过去时的简笔”战例和“缺省关键细节”的战例。

众所周知,演义是非常突出武将个人勇武的,因此对於绝大部分单挑都会使用“正在进行时”进行“现场直播”式的描写。但有时为了行文不被阻断,也会对一些无关紧要的战例(注1)采取“一般过去时”式的“事后报道”,而在这种“事后报道”中则多采用简笔。这就是我所谓的““过去时的简笔”战例,具体如:
兴曰:“奉丞相之命,恐老将军有失,特引五千兵前来接应。却才阵上逢着魏将董禧,被吾一刀斩之”(92)

(注1:上文的“无关紧要的单挑战例”是指,有了这个战例,该武将的武力也不会提高,没有这个战例,其武力也不会降低。)

由於这种一笔带过的单挑战例对於武将武力的判定影响不大,因此无论判为单挑还是突袭都不太会引发争议。不过,煮酒还是倾向于将其判定为单挑,原因是:原则上,单挑属於正常情景,突袭属於特殊情景、不正常情景,在我们没有任何场景细节可以拿来进行分析的情况下,只得按照正常情景处理,即:将其视为正常单挑,而非突袭。


再谈“缺省关键细节”的战例。最典型的就是赵云挑高览:
“刘辟急止之曰:“容某死战,夺路救君。”言讫,便来与高览交锋。战不三合,被高览一刀砍于马下。
玄德正慌,方欲自战,高览后军忽然自乱,一将冲阵而来,枪起处,高览翻身落马。视之,乃赵云也。”

分析:
这个战例即没有“措手不及”这种突袭战例的特征性词语,也没有“交马一合”这种单挑战例的特征性词语,所以煮酒将其归纳为“缺省关键细节”的战例。对於这样的战例,我们只得联系上下文,再使用我们的现实逻辑进行分析和推测。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的是,这是一场“正在进行时”式的“现场直播”;不仅如此,这还是一场通过刘备这个剧中人亲眼所观察到的现场情景 -- 刘辟出战高览为其阵斩,是刘备眼中观察到的,高览后军自乱,也是刘备眼中观察到的,一将冲来、出枪、高览翻身落马,这还是刘备眼中观察到的,直至最后的“视之”,这个动作的主体依然是刘备 (不要对我说这些观察主体是刘备军中的任何一个人哟~),因此这是一场完全从刘备眼中观察到的现场场景(!)。

又由於刘备即将出马与高览单挑,因此刘备应该不会错漏任何高览个体方面的重大举动或者反常举动。-- 这个结论我们先摆在这里,后文会用。

再来分析高览的位置和姿态。高览、刘备两军对圆,正常情况下,双方主将应相互面对以随时观察战场情况并做出判断。因此高览肯定会面向刘备军。
又因高览刚刚结束完一场单挑,并正在等待刘备出战,因此高览的位置应该处於自己所部与刘备军之间,又由於高览此时必然是面对刘备军,因此高览肯定是背对自己所部军马。因此,当赵云从高览军中突出并杀向高览时,高览的初始状态应该是背对赵云的。

有一种观点认为,高览当赵云正在军阵阵中冲突、但尚未向自己冲来之时,应该会耳闻身后有异,因此应该已回头,甚至回身、回马。因此,当赵云向高览冲来时,高览应已做好与之交锋的准备 -- 即高览此时应已背对刘备军而面向自己的军马。

煮酒以为此观点无法成立。具体论证如下:

假定此观点成立,即高览确实已经回身、回马,那么他的这一系列动作在刘备眼中必然会是一个极为反常的举动 -- 如果您正在全神贯注地等待与对方单挑,而对方却突然转身并回马,把一个大后背亮给您,难道您不会觉得这很怪异吗?
由於前文已有“刘备应该不会错漏任何高览个体方面的重大举动或者反常举动”,而刘备又确实没有看到这种重大或反常举动(文中未表),因此可以判定:高览并未做出这种反常举动。

那么高览被刺的一瞬间究竟是个什么状态呢?具体是什么状态我下文会猜测一下,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高览绝对没有做好与赵云单挑的准备。

我来猜测一下高览当时可能的状态:
(1) 高览压根儿就没回头 -- 这属於“死都不知自己怎么死的”;
(2) 高览刚回过头去就被挑落了 -- 这属於“眼睁睁看着对方杀死自己”;
(3) 高览正在回身回马就被挑落了 -- 这同样属於“眼睁睁看着对方杀死自己”;
(4) (个人认为这种可能性相当小) 高览刚刚能回身回马,就被挑落了 -- 这也一样属於“眼睁睁看着对方杀死自己”,因为虽然他此时已面向赵云,但这个状态仅持续了极短的时间 -- 短到高览根本不可能做出有效防卫动作 -- 就被赵云挑落马下了。刘备虽然看到高览回身回马这个让人感到惊奇的举动,但几乎就在同一时间又出现了更为震惊的口口 -- 自己的单挑强敌被杀!因此刘备只会记住高览被挑的情景,而不会想起高览曾先回身回马这一远为次要的情景。

以上四种可能性均为煮酒个人猜测。无论如何,高览都是在没有时间做出有效防卫动作的情况下被赵云挑于马下的,因此无法记入单挑,只能判定为突袭。

本篇归纳一下单挑与突袭的判定标准:

只要满足以下条件,一律判定为单挑 (排除突袭):
1 写明回合数的
如:“云长出马,只一合斩了华雄,提头入献,众皆大喜”(5)、“云正杀之间,忽遇朱然,便与交锋;不一合,一枪刺朱然于马下”(84),等等。
2 写明“交锋”、“交马”字样的
3 写明“正遇拦路”字样或类似字样的
如:“苞见了赵云,言曰:“丞相恐老将军有失,特遣某引五千兵接应。闻老将军被困,故杀透重围。正遇魏将薛则拦路,被某杀之。”(84)

如满足以下条件者,一律判定为“非单挑”:
1 从上下文看可以确认被擒斩一方背对攻击一方
举例:陈武从背后赶上张英并杀之。
再如:“关羽之杀孟坦 -- “孟坦曰:“吾有一计:先将鹿角拦定关口,待他到时,小将引兵和他交锋,佯败诱他来追,公可用暗箭射之。... 孟坦出马,轮双刀来取关公。关公约退车仗,拍马来迎。孟坦战不三合,拨回马便走。关公赶来。孟坦只指望引诱关公,不想关公马快,早已赶上,只一刀,砍为两段。”
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此前二人已发生单挑,一方不敌败走被另一方追上并杀死,这种情况应视作前面单挑的自然延续,而不应判定为突袭。具体案例如关羽斩车胄。关羽斩文丑一战情况较复杂,后文另表。
(注意:孟坦在逃走时并未“败”,因此孟坦后来被杀不应被视作是前面单挑的自然延续)

2 文中有“措手不及”、“大惊无措”等字样
如:关羽之刺颜良、黄忠之斩夏侯、魏延之斩王双、姜维之挑徐质,等等。

“事后报道”式的简笔战例,一般判为单挑 (排除突袭)。

非阵前交锋所杀者,不判为单挑,但也不判为突袭,因为这根本就不能算做战例
举例:马岱斩魏延。
再如:“安排已毕,杨陵回到城上言曰:“既是安定军马,可放入城。”关兴跟崔谅先行,张苞在后。杨陵下城,在门边迎接。兴手起刀落,斩杨陵于马下。崔谅大惊,急拨马奔到吊桥边,张苞大喝曰:“贼子休走!汝等诡计,如何瞒得丞相耶!”手起一枪,刺崔谅于马下。”(92)
再如:魏延之杀韩玄,以及张翼之杀刘璝
(刘璝在城上大骂。严颜方待取箭射之,忽见城上一将,拔剑砍翻刘璝,开门投降。玄德军马入雒城,刘循开西门走脱,投成都去了。玄德出榜安民。杀刘璝者,乃武阳人张翼也(64))
这四个案例都是在遭到攻击一方于彼情彼景中完全没想到会大祸临头的情况下遭到“自己人”毒手的,而且双方当时是“战友关系”,因此根本不能算作战例,更遑论单挑了。

特殊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赵云挑高览当判为突袭。
还有一例,也颇头痛:“于是复回军。走不十里,赵云引一军刺斜里杀出,一枪刺道荣于马下。(52)”
我意此战当判为突袭,因为人对於侧翼的突发口口的反应速度肯定不如来自正面的突发口口,因此邢道荣所处的那种情况,换了任何人,包括赵云自己,也未必能及时避开。如果是赵云自己如此这般突然刺斜里杀出发枪刺向赵云(对,就是他自己),相信后一个赵云即使能逃得性命,也必然会挨上一枪,只不过可以避免最致命的部位中枪,然后身带枪伤而逃。如果把这样的战例视作单挑的话,那岂不是说“赵云可以1合击败自己”了吗?何其荒谬也哉~

前文归纳了单挑与突袭的差别,本篇开始探讨单挑与混战之差别。与单挑和突袭的问题相比,单挑/混战这个问题更微妙,对武力的影响也更大,因而争议就更多。

简而言之,单挑与混战最根本的区别就在於:单挑是1对1,而混战是多对多、军对军。本来应该是很容易区别的,可惜,老罗在行文中常常以某将来指代其所部,这就给我们制造了许多麻烦。举个例子:
“曹仁知有准备,急令退军。赵云掩杀将来。仁不及收兵回寨,急望北河而走。将到河边,才欲寻船渡河,岸上一彪军杀到:为首大将,乃张飞也。曹仁死战,李典保护曹仁下船渡河。曹军大半淹死水中。”(36)

这里,如果读者不注意上下文,就很容易理解为曹仁与张飞发生了“死战”,但如果联系上下文来看,显然两人身边都带着兵呢,因此那个“曹仁死战”实际是“曹仁率部死战”的简写,而曹仁“死战”之对象也不是张飞一人,而是张飞所部。因此这是一场两军混战。

那位朋友说了,那怎么样才算是两将单挑啊?
我再举个例子,看官可以与上边那段文字做个比较:
“张郃骤马到面前,一枪刺倒,却是一个草人。急勒马回时,帐后连珠炮起。一将当先,拦住去路,睁圆环眼,声如巨雷:乃张飞也。挺矛跃马,直取张郃。两将在火光中,战到三五十合。”(70)

这才是两将单挑呢。张飞、张合虽然各自都带着所部军马,但由於文中明写“挺矛跃马,直取张郃。两将在火光中,战到三五十合”,因此可以完全排除混战的情况。这是毛本,而罗本还多了一句“两边牙将各自拒住”,干嘛呀?很明显,就是两边主将要单练,为保证公平,两边的牙将相互防止对方加入战局。

我们随时分析随时归纳:如果文中仅出现“某某死战”之类的文字,不能轻易判定其为单挑,而必须要结合上下文来分析;如果文中明确提到“两将如何如何”,或者有“某某纵马舞刀直取某某”这种极具限定性和针对性的文字,那么就可以非常有把握地判定此战为单挑了。如果没有这些文字,却反而有“某某引军如何如何”,那么只能判定为混战。再举一对战例,交战双方同是吕布和夏侯敦,但一场是单挑,另一场则只能判定为两军混战:

“夏侯惇挺枪跃马,直取吕布。战不数合,李傕引一军,从左边杀来,操急令夏侯渊迎敌。右边喊声又起,郭汜引军杀到,操急令曹仁迎敌。三路军马,势不可当。夏侯惇抵敌吕布不住,飞马回阵。”(6)

--- 前面的文字描写不会造成任何误解,这就是一场夏侯敦与吕布两人之间的交锋,因为“挺枪跃马”是非常具体化、有限定性的描写,而“直取吕布”又是极具针对性的文字,还有这个“战不数合”,也是多见于武将之间单挑的措辞。
但是,接下来的“三路军马,势不可当”八个字,却开始令人产生一丝困惑。看官可能会想,夏侯敦之所以败回,也许是因为吕布的军马上来助战来了?我认为不是,因为如果吕布所部军马真的上来助战的话,那么原文完全可以交待一句“吕布身后军马齐到”(第26回中徐晃与文丑交锋时就是这么写的)。可见,吕布军马并未上来助战,夏侯确实是因单挑不敌吕布才败回本阵的。

--- 至於夏侯渊和曹仁,这两处应该是以武将之名指代其所部军马,原因很简单,因为对方(李郭)是两路军马,曹操绝对没有道理派夏侯渊和曹仁单人独骑各自去迎敌两路虎狼之师。因此夏侯渊与曹仁都是带领所部军马与李、郭所部进行混战的。文中之所以说“三路军马,势不可当”,我觉得应理解为:李、郭两路军马在混战中已占据上风,而吕布所部也同样气势威猛、蓄势待发;夏侯敦在与吕布的单挑中本已处於明显下风,这时又发现整体战局对己方非常不利,如果继续与吕布硬撑苦战下去,一旦己方军马全线崩溃,则自己由於身处突前位置,最终必陷于吕布军重围之中,如果吕布武力与自己相若,那还有一定突围逃跑的机会,但对方武力明显高于自己,因此如果挨到那个时候定然不保!因此,这一战夏侯之败虽然有忌惮对方军马强盛的因素,但更主要的还是感觉自己武力明显不敌吕布。
--- 简单来说,夏侯单挑负于吕布,夏侯渊、曹仁所部混战不敌李、郭两军。

再看另一场:
“曹操正慌走间,正南上一彪军到,乃夏侯惇引军来救援,截住吕布大战。斗到黄昏时分,大雨如注,各自引军分散。”(12)

--- 这里明确写了“夏侯敦引军。。。”,他所截住的那个“吕布”,也不是单单一个吕布,而是吕布及其所部军马,因为后文有“各自引军分散”。如果吕布孤身一人,又如何“引军分散”呢?
--- 因此,此战绝对不是单挑,只能算做混战。

总结一下经验:如果从交锋的局部描写文字中无法判定交锋双方究竟是两将还是两将所部军马,那么一定要结合上下文进行合理的分析和推测。

(后文将讨论一些更为头疼的战例)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64651
帖子
6378
主题
4865
金币
5531
激情
2154
积分
6199
注册时间
2008-6-12
最后登录
2013-2-2
3
发表于 2009-4-12 17:45:46 |只看该作者
续举例分析:
“原来张飞比及去救龚都,龚都已被夏侯渊所杀。飞与龚都报仇,杀散夏侯渊,迤逦赶去,被乐进、徐晃拦住。云长路逢败军,寻踪而去,杀退乐进、徐晃,与飞同回见玄德。”(罗本31回)

可以非常肯定地说,这里所有武将的名字都指代其所部军马,而非其个人。何以知之呢?很简单,龚都绝无可能一人运粮,因此肯定是与所部军马一同押运粮草。同理,夏侯渊也绝无一人来劫粮杀都的道理,张飞也不可能只身前往为龚都报仇。最说明问题的是这个“杀散夏侯渊”五字,大家可以想一想,你怎么去杀散一个人?只有杀散一个群体,才是符合逻辑的。因此可以100%判定:此处的“夏侯渊”是指代其所部军马。那么张飞能以一人之勇,杀散夏侯渊所部军马吗?张飞又不是天神!因此此处的“张飞”也是指代其所部军马。其他的依此类推,“乐进”指乐部军马,“徐晃”指徐部军马,“关羽”指关部军马;这里的所有交锋都不是两将单挑,而是两军作战。

最重要的结论是:张飞从未在单挑中击败过夏侯渊!

那位朋友说了:确实是两军作战,这个我同意,但你能绝对排除两军主将之间的单挑吗?兴许正是张飞在单挑中击败了夏侯渊,才赢得了那场战事的胜利呢。

答:这种分析方法带有过於明显的臆测成分。如果以这种方法进行分析的话,那么我还可以说夏侯渊在陇西数败马超,也都是因为夏侯渊在单挑中屡次击败马超才赢得的呢。这显然是没有任何说服力的。
另外,再次强调这个观点:演义是非常突出个人勇武的。基於这个前提,我们应该相信,但凡真的“发生”了重要的单挑战例,老罗是不会不予记录的。或者应该这么说:但凡老罗真的想设计一场重要单挑,他是不会采取这种简笔写法的。如果张飞与夏侯渊果真“发生”过单挑 (老罗果真设计了这场单挑),那么为何没有回合数和交锋场景描写?由於双方的出场人物都是重量级的,因此这是一场非常重要的单挑,远比太史慈战程普、臧霸战乐进、张辽战凌统、乐进战凌统要重要得多,为何后面4场均有回合数记录和交锋场景描写,而更为重要的张飞-夏侯之战却没有?这显然是不合逻辑的。

重申判定:
(1) 以上所有人物名字均指代其所部军马;
(2) 以上所有交锋均系两军交战,并非两将单挑;
(3) 张飞从未在单挑中击败过夏侯渊


再看这一段:
“荀攸曰:“韩猛匹夫之勇耳。若遣一人引轻骑数千,从半路击之,断其粮草,绍军自乱。”操曰:“谁人可往?”攸曰:“即遣徐晃可也。”操遂差徐晃将带史涣并所部兵先出,后使张辽、许褚引兵救应。当夜韩猛押粮车数千辆,解赴绍寨。正走之间,山谷内徐晃、史涣引军截住去路。韩猛飞马来战,徐晃接住厮杀。史涣便杀散人夫,放火焚烧粮车。韩猛抵当不住,拨回马走。”(30)

由於“飞马来战”、“拨回马走”通常是形容个体行为的,因此可以确定韩猛方面是一个人出战的。接下来的问题是,究竟是韩猛与徐晃1对1地交锋呢,还是韩猛一人对敌徐晃及其所部军马(或至少左右亲随)。我们知道,徐晃武力相当可观,韩猛武力并非极高,如果真的是韩猛单人独骑对敌徐晃所部的话,不大可能形成“厮杀”的场面。更重要的,演义是非常突出个人勇武的,因此如果韩猛真的以一人之力对敌徐晃所部的话,演义绝不会如此简单一笔带过的。
因此可以判定:韩猛与徐晃之战属於单挑。

由於韩猛与徐晃接战了一段时间,又是在战局极其不利的情势下才败走的,更兼前文荀攸曾评论韩猛为“匹夫之勇”,可见此人还是有两下子的。因此我将其排在二流,与乐进、李典、纪灵、管亥、严颜等属同一档次 (徐晃为一流)。

本文将“单挑”这一概念的内涵扩大一下,将那些仅在武将之间进行的、没有士卒参与的以一敌多战例,也包括进广义的“单挑”战例中。举例分析:
“黄忠教马军一齐下马,取柴堆于米粮之上。正欲放火,张郃兵到,与忠混战一处。曹操闻知,急令除晃接应。晃领兵前进,将黄忠困于垓心。......
见张郃、徐晃两人围住黄忠,军士被困多时。云大喝一声,挺枪骤马,杀入重围,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那枪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张郃、徐晃心惊胆战,不敢迎敌。云救出黄忠”(71)

分歧所在:究竟黄忠是否曾独战张合、徐晃;如果是,那么这场以一敌二究竟打了多长时间。
多数读者都会感觉到,原文的描述是有些自相矛盾的,至少有点让人无所适从 -- 从“见张郃、徐晃两人围住黄忠”来看,似乎应该判定为黄忠以一敌二,就象吕布独战关张、许褚独战周韩一样。然而除此之外却再无能够让我们进一步确信是以一敌二战例的描写了。让我们来看看典型的以一敌多战例的措辞是怎样的:

(1) 云长见了,把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来夹攻吕布。三匹马丁字儿厮杀。战到三十合,战不倒吕布。(5)
(2) 瓚手下健将四员,一齐迎战;被文丑一枪,刺一将下马,三将俱走。(7)
(3) 于禁、乐进双战吕布不住。(11)
(4) 高顺、侯成拦住。典韦怒目咬牙,冲杀出去。高顺、侯成倒走出城。(12)
(5) 操令许褚迎战,四将一齐出马。许褚奋力死战,四将抵敌不住,各自败走
(6) 后面赶的是马延、张顗,前面阻的是焦触、张南,都是袁绍手下降将。赵云力战四将。 (41)
(7) 五将挥刀齐出。超纵步出帐外,五将围绕混杀。超独挥宝剑,力敌五将。(59)
(8) 东吴大将韩当、周泰,两骑马直冲将上来。操背后许褚纵马舞刀,敌住二将,曹操得脱归寨。许褚与二将战三十合方回。 (61)
(9) 前面一军摆开,为首的是杨阜。超切齿而恨,拍马挺枪刺之。阜宗弟七人,一齐来助战。 (64)
(10) 许褚大呼曰:“吾当敌贼!徐公明善保主公。”说罢,提刀纵马向前,力敌二将。(67)
(11) 瑶抵敌不住。三子韩琼,急挺方天戟骤马前来夹攻。云全然不惧,枪法不乱。四子韩琪,见二兄战云不下,也纵马抡两口日月刀而来,围住赵云。云在中央独战三将。(92)

注意以上红色字部分,正是由於这些极具以一敌多特征的措辞,才使我们可以将这些战例与混战或车轮战明显区分开来。由於黄忠与徐晃/张合之战没有这些典型性的措辞,因此无法判定为严格以一敌多战例。总体来说,对“黄忠独战二将”观点形成严重弱化的论据如下:

1 缺乏上面所列以一敌多战例中那些典型性措辞;
2 在“张郃、徐晃两人围住黄忠”一句之后,紧跟着“军士被困多时”,而且前文也有“与忠混战一处”、“晃领兵前进,将黄忠困于垓心。”这样的文字,给人比较强烈的感觉是两人率军围住黄忠所部进行混战;
3 也不能排除这样一种可能性,即当赵云杀到时,黄忠确实在与徐晃张合进行严格的以一敌二式的战例,但这种交锋才刚刚开始。黄忠所部被围困达3个时辰之久(自“东方日出”至“等到午时”),但这并不意味着黄忠独战徐晃/张合这么久。

有朋友会说,黄忠兵寡,徐、张兵多,黄忠所部能支撑达3个时辰之久,唯一的解释就是黄忠依靠其个人武力弥补了所部军马战力的不足,也就是说他会尽可能地承担下对方的攻击力量;而且徐晃、张合也一定会寻找黄忠对决,期待擒斩主将以取全胜,因此黄忠无法避免以一敌二的局面。

煮酒以为这种推测还是存在比较大的漏洞。当一部军马被围以后,如果该部军马训练有素且军心不散,再加上主将指挥若定,还是可以固守相当一段时间的。而对占据主动的一方来说,急于猛攻容易造成很大伤亡,因为对方战力依在;不如在保持包围状态和一定攻击压力的前提下与对方耗时间,反正对方军中无粮,时间一久,军心易散,即使军中断粮后军心依然不散,但饿着肚子的士兵战力是要大打折扣的,此时再发动猛攻,伤亡会大为减少。当然,这个思想是基於敌人没有强援、或者己方已经安排应对对方援军这样一个前提之下的。事实是,曹魏方面确实安排了文聘将重兵于外围阻截援军,因此徐晃、张合在开始的一段时间里不必急于发动猛攻。因此在这3个时辰中,双方士兵发生中等强度交锋的可能性比较大,而双方主将全力拼杀的可能性相当低。当然,不能排除黄忠曾率亲随进行过突围的尝试,在那个过程中当然不免会与徐晃、张合硬碰硬,但我猜黄忠发现冲不出去就会退回来,因此以一敌二的局面不会长久。

总之,无论我们是死扣原文还是任由我们进行推测和想象,判定黄忠曾与徐晃、张合发生过长时间以一敌二都是欠缺说服力的。反之,其相反方面的判定 -- 黄忠没有与二将发生过长时间的以一敌二 -- 显得更有说服力一些。
不过,做出这个判定并不意味着要否定黄忠与二将短时间交锋的可能性

最头疼的战例:
“忽后城中一将默然跳起,引数百人径上城楼,来杀蔡瑁、张允。此人是谁?身长八尺,面如重枣,目似朗星,如关云长模样,武艺独魁。江表义阳人也,姓魏,名延,字文长。延大呼曰:“刘使君乃仁德之人也!汝等何投曹贼?以图爵禄,非义士之所为!吾今愿请使君,入城诛贼!”轮刀砍死守门将,遂开城门,放下吊桥,大叫:“刘皇叔领兵杀入城,以讨国贼!”张飞跃马,欲引军入城,玄德急扯住曰:“休惊百姓!”飞因城上人放箭,恨不得踏平襄阳,争奈玄德不肯。魏延正言语中间。一将飞马引军至,叱之曰:“汝是无名下将,安敢乱言以犯上耶?”其人身长八尺,面貌雄伟,南阳宛城人也,姓文,名聘,字仲业,乃荆州之大将也,挺枪跃马,直取魏延。两下军在城混战,喊声大震。玄德曰:“本欲保民,反害民也!吾不愿入襄阳矣!”孔明曰:“江陵乃荆州紧要钱粮之地,不如先取江陵为家,胜襄阳多矣!”玄德曰:“正合吾心。”于是百姓尽离襄阳大路,望江陵走。襄阳城中百姓,多有乘乱逃出城来,跟玄德而去。魏延战文聘,从已至未,手下人皆尽折,匹马出城。后面蔡瑁、张允又赶。魏延不见玄德,自投长沙太守韩玄去了。
。。。却说襄阳城中,因文聘,魏延厮杀,杀死千万余人。”(感谢辽东管宁兄摘引罗本)

在上边这段文字中,文聘、魏延交锋的事被提到三次,第一次是“姓文,名聘,字仲业,乃荆州之大将也,挺枪跃马,直取魏延”,这里看来具有非常浓重的两将单挑色彩,因为:
(1) 对出场两将都有形貌特写,给读者比较强烈的感觉是要突出个人勇武;
(2) 典型的正在进行时和现场直播式的交锋描写;
然而紧接着一句“两下军在城混战,喊声大震”,却又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单挑的色彩。有朋友会说:也可以理解为兵对兵、将对将啊,所以还是单挑啊。先按下不表,继续往下看。
第二次提到二人交锋是“魏延战文聘,从已至未,手下人皆尽折,匹马出城。”由於“魏延”一词与“匹马出城”词组之间没有句号分割,且“匹马出城”也找不到其他主语,因此“魏延”必然是“匹马出城”的逻辑主语,因此可以判定此处之“魏延”指代魏延本人,而非其所部军马。前面的“手下人”也证明了这一点,因为如果将“魏延”理解为“魏延所部”的话,那么“魏延所部”怎么会有“手下人”呢?显然是不合逻辑的。因此此处之魏延必指其本人。但是那个文聘究竟是指代其本人呢,还是其所部军马呢?本人以为,按照通常的写作习惯,如果一句话中提到交锋双方,如果一方为个体,那么另一方也该是个体。
第三次提到二人交锋是“因文聘,魏延厮杀”,这里的文、魏自然指代各自所部。但这里是事后的总结性评论,并非对正在进行中的战事所进行的现场直播,因此这里的文、魏虽指代各自所部,但并不影响上面的判定。

结论:此战基本上是魏延与文聘的两将单挑。即:两人单挑长达2个时辰之久(约160-180合)。

至於蔡瑁和张允,由於文中写明是在魏延已经终止单挑、“匹马出城”后,二人才追来的,而且此处疑为二人所部而非蔡、张本人,还有就是在文、魏交锋过程中原文未提及蔡、张参战,因此可以基本判定:蔡、张与文、魏单挑无关。
--------------------------------------------------------------------------------------------------------------------

归纳一下“单挑”与“混战”的判定标准:

标准1
如果文中仅出现“某某死战”之类的文字,不能轻易判定其为单挑,而必须要结合上下文来分析;如果上下文中明确提到“两将如何如何”,或者有“某某纵马舞刀直取某某”这种极具限定性和针对性的文字,那么就可以非常有把握地判定此战为单挑了。如果没有这些文字,却反而有“某某引军如何如何”,那么只能判定为混战。

标准2
以事后一笔带过的形式简述的、且只报结果不表交锋场景的战事,均判定为“战事”或“混战”,不判定为“单挑”。(具体如“张飞杀散夏侯渊”) 尤其应该注意以武将姓名指代其所部军马的用法。

其他情况只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点评武力之前,先聊两句足球。段位较高的球迷都会记得86世界杯中的一场经典赛事 – 1/4决赛:巴西VS法国。这场比赛的结果是90分钟战成1平,加时30分钟依然是1平,最终双方靠点球才决出胜负。如果我们不考虑点球结果的话,应该说两队激战120分钟胜负未分。然而,凡是全程观看那场比赛的朋友都会有一个强烈的感觉:这不是一场平分秋色的比赛;巴西队明显占优。

之所以公认这是一场经典赛事,一个重要原因是,双方都属於技术型球队,而且都认为自己的技巧和意识独步世界足坛;巴西的“桑巴足球” 自不待言,法国当时拥有号称“中场铁三角” 的普拉蒂尼、蒂加纳和吉雷瑟三位技术大师。因此双方都不屑于使用犯规动作来争得上风,而是力争纯粹依靠技术来击败对方。也就是说,不仅要胜,还要胜得堂堂正正、胜得漂亮!这两个队要是都存着这个心思,那球踢起来能不漂亮吗?根据赛后统计,上下半场共90分钟比赛,其中有效比赛时间竟然有近89分!双方犯规次数极少,将球故意破坏出场的次数也很少,全场比赛自始至终均极为流畅,令人赏心悦目、叹为观止!

不过,也正是因为双方都大打技术足球,才使得法国队逐渐落于下风。巴西人鬼魅般的脚法和配合,在上半场进行到一半时就将法国享誉世界的“中场铁三角” 逼到了自家大门附近 -- 法国队在剩下的比赛时间里基本上放弃了中场的争夺!这基本上是一场巴西人围攻法国大门、法国人伺机反攻、以及双方门将左扑右挡的比赛。由於法国人放弃中场,而法国人的多数进攻又都是防守反击,因此双方绝少中场纠缠,也较少看到那种紧逼式的死缠烂打。尤其是巴西人,战术组合成功率极高,攻击套路和传接配合打得酣畅淋漓,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上半场18分钟,巴西右锋卡雷卡先下一城。紧接着巴西人掀起攻势狂潮,法国队门前一时风声鹤戾、草木皆兵。不过法国人运气很好,居然挺过惊涛骇浪,趁巴西人上半场结束前的些许松懈,由普拉蒂尼于43分突袭得手,扳回一城。
下半时双方易地再战,巴西人依旧攻势如潮,而法国人依靠死守禁区、门将巴茨的神勇表现、以及绝好的运气,继续与巴西人周旋。75分,上场未及3分钟的巴西宿将济科逼得点球。当素有“白贝利” 之称的济科一脚罚出一记弧线球之后,法国门将巴茨居然如有神助般地扑住了这记点球!英雄迟暮的济科唯有仰天长叹。。。大难不死的法国人最终坚韧地将1:1平的战果守至120分钟,并凭借点球将巴西人挤出4强。。。

所有亲眼目睹那场赛事的人都会认为,虽然比赛结果是平局,但巴西人占据了相当的优势。赛后的技术统计也证明了这一点。煮酒现已无法找到那些统计资料(控球时间、攻入对方半场次数、攻入对方禁区次数、射门次数、射正次数,等等),但依然记得当初曾与同学对着足球报上的统计数据长叹不已。。。

足球侃得太多了,呵呵。书归正传,演义中也有许多场单挑都以平局收场,但有相当一部分平手仅仅是结果上的,并非场面上的。也就是说,虽然双方均未能击败对方,但双方的交锋场面却有高下优劣之分。下文将结合具体战例予以说明

国武力点评(19) - 胜负未分而高下已判(2)


战例1
“纪灵乃山东人也,使一口三尖刀,重五十斤,手下战将极多。是日,纪灵引兵出阵,大骂:“刘备村夫,安敢侵吾境界!”玄德曰:“吾奉明诏,以顺讨逆。汝今罪不容诛!”纪灵大怒,拍马舞刀来迎玄德。关公大喝曰:“有吾在此!”聚马与纪灵大战二十合。纪灵少歇,关公回阵立马久等。纪灵遣手将荀正出马来。关公曰:“只教纪灵来,与他决个胜负!”荀正曰:“汝乃无名下将,非是纪将军之对手!”关公大怒,直取荀正;交马一合,砍荀正于马下。玄德驱兵杀将过去,纪灵大败,退守淮阴河口,不敢交战……”(第14回)

分析:
虽然关公与纪灵战20合胜负未分,但很明显,这场交锋在场面上已经分出高下了:纪灵不是关公之敌。
何以知之?纪灵打着半截即归阵少歇,而且“少歇”后就再也不敢上来了,先是遣副将当替罪羊,副将为关公所斩后更不敢上前接战,以致以优势兵力而大败,退守淮阴河口后依然不敢出战。纪灵那哪里是去“稍歇” ,他是明知再打下去必然无幸,所以才找这么个托辞。
我们由纪灵主动终止单挑归阵“稍歇” ,以及后来不顾一切地避战这些事实,可以推测出,纪灵与关公战至20合时,场面必然已相当被动甚至危险。一句话,关公与纪灵战20合,虽胜负未分,但高下已判!


战例2
“先锋张辽与凌统交锋,斗五十合,不分胜败。孙权恐凌统有失,令吕蒙接应回营。”(第68回)

分析:
又是一场“不分胜败”,但难道我们没看出一点什么吗?为何孙权会“恐凌统有失”,而张辽一方却不担心张辽有失?显然,张辽在场面上占优。至于凌统性命是否已危在旦夕,由於孙权仅仅是“恐凌统有失,令吕蒙接应回营” ,而非“急鸣金收军” 那样迫不及待,因此可以大致推测出:张辽虽已抢得优势,但要想将这种优势转为胜势,还需要费些周折;凌统虽落下风,但性命暂时无忧。
-----------------------------------------------------

演义中还有很多处这种“胜负未分而高下已判”的情况,如许褚VS徐晃、关羽VS黄忠、关羽VS庞德、庞德VS陈武等。由於下文将逐一分析各关键单挑战例,此处就不细表了。这里只想说明一点:某些武将武力非常接近 (如关公与黄忠,关公与庞德),是以只能靠这个分析方法才能让我们捕捉到这一微小差距。

归纳一下“胜负未分而高下已判”情景的判断依据:
(1) 在单挑中,一方本人突然叫停 -- 如关公VS纪灵 (演义中仅此一例)
(2) 在单挑中,一方阵营中人物“恐有疏失”,或派人接应回阵,或“急鸣金收兵”(如张辽VS凌统)
(3) 其他情况 (如许褚VS徐晃,等);根据上下文个案分析


下文将使用“胜负未分而高下已判”原则分析关旁大战。

国武力点评(20) -- 关羽 VS 庞德(1)


先看原文:
关公大骂曰:“量汝一匹夫,亦何能为!可惜我青龙刀斩汝鼠贼!”纵马舞刀,来取庞德。德轮刀来迎。二将战有百余合,精神倍长。两军各看得痴呆了。魏军恐庞德有失,急令鸣金收军。关平恐父年老,亦急鸣金。

由于是庞德阵中首先鸣金,且有“恐庞德有失”一句,而且还是“急令鸣金收军”,给人的感觉是间不容发,十分急迫。根据“胜负未分高下已判”理论,基本可以判定:庞德场面上落于下风。
但请注意:由於二人战例数量颇大,因此我们尚不能因为这一场单挑的场面谁占些优势而判定谁武力高,还应综合两人全部战绩,才能最后判定。


有朋友会说:任何势均力敌的交锋,在结束时总会有个谁先鸣金谁后收兵的问题,不能据此来判定谁占优势。

--- 关键的问题不在於谁先鸣金,而在於是否有“恐某某有失”这样的交待。比如马超与张飞的第二个百合恶战,也是由刘备叫停的,但刘备当时并未担心张飞有失,我们自然就不能判定张飞在这百合中落于下风。
[看张飞与马超又斗百余合,两个精神倍加。玄德教鸣金收军。二将分开,各回本阵。] (65回)

--- 另外,演义中确实有多场势均力敌的交锋,文中都没有特意告诉我们是哪一方先鸣金收兵的。比如:
1 [壮士曰:“你若赢得手中宝刀,我便献出!”韦大怒,挺双戟向前来战。两个从辰至午,不分胜负,各自少歇。不一时,那壮士又出搦战,典韦亦出。直战到黄昏,各因马乏暂止。] (12回)
2 [言未绝,许褚拍马舞刀而出。马超挺枪接战。斗了一百余合,胜负不分。马匹困乏,各回军中,换了马匹,又出阵前。] (59回)
3 [德叫曰:“吾奉魏王旨,来取汝父之首!汝乃疥癞小儿,吾不杀汝!快唤汝父来!”平大怒,纵马舞刀,来取庞德。德横刀来迎。战三十合,不分胜负,两家各歇。] (74回)

在这三个单挑战例中,作者均未刻意强调哪一方首先鸣金收兵,但他却偏偏在关庞之战中明确点出是庞德一方首先鸣金,而且还给出了原因 -- “恐庞德有失”,这难道是偶然的吗?是作者随意所写吗?我以为不是。我以为,我们只能理解为:关庞这一场与上面那三场,确实存在些许微妙不同。是什么不同呢,就是这一场在场面上有优劣之分,而上面三场没有,是完全的势均力敌。


还有朋友会说:后来关平不是也紧接着就“急鸣金”了吗?两边没差多少呀。

煮酒答曰:
1 毕竟还是有个先后早晚;
2 双方所担忧者不同。魏军担心的是“庞德有失”,给人的感觉是庞德武艺方面令人担忧;关平担心的是父亲年老,因此所忧虑者,关羽的体能也;
3 魏军对庞德的关心,应逊于关平对其义父的血肉相连一般的关心程度。因此,按常理推之,当两人处於同等凶险境地之时,必然是关平首先鸣金。但是此战却以魏军首先鸣金而高结束,可见庞德当时的凶险程度高于关羽的凶险程度。也就是说,关羽对庞德的威胁要高于庞德对关羽的威胁;


还有朋友会说:庞德此前先与关平口口两番,首战即战了30合,次战不详,因此体能已有相当损耗。

煮酒答曰:
这一证据对於“关场面略优”的判定的确会起到弱化作用,但此证据本身也遇到其他挑战:
1 关平、庞德交锋地点距关羽大帐约为15里,如果是两战之后关羽才得到消息并马上出发赶至交锋地点的话,再加上关平接入并介绍战况的时间,庞德应有半个时辰左右的时间休息 (原文本有(关平、庞德)“两家各歇”的字样)。因此庞德体能消耗很有限。
2 庞德正值壮年,体力恢复较快;更兼其素以体能好、耐久战著称。前者于58回时即有步战力保韩遂杀透重围的出色表现,后来在七军被淹后居然自深夜直杀至次日日中,还“勇力倍增”。因此,区区数十合的消耗,对於一个体能如此超卓的武将来说,对其武力发挥影响不大;更何况他还歇息了一段时间呢。

因此,这一对“关场面略优”起弱化作用的证据,本身也遭到了弱化,因此其对於中心论点的弱化作用非常小。

更何况,我们还可以找出其他证据以强化“关场面略优”的判定:
1 关羽此时身份类似于一镇诸侯,而庞德不过一中级武将,因此关羽为以大击小,庞德是以小搏大。由於双方这种身份地位的巨大落差的存在,庞德在场面不利时更容易把出同归于尽的拼命招数来,而关羽则不愿与其拼命。由於这种情况,关羽有可能比较吃亏,而庞德有可能比较占便宜;
2 庞德在出征前曾发誓,如果自己砍不了关羽,自己也决不活着回来。因此关庞对刀时,庞德的决死之心远远高于关羽。这也令庞德在场面不利时更易把出同归于尽的拼命招数,以逼退关羽的凌厉攻势;


综上所述,关羽与庞德战至百合,确实抢得一定优势。而且此战较关黄长沙之战,明显要凶险得多,双方对对方的威胁都极大;关羽对庞德的威胁更大一些,致使魏军火急鸣金收军。

三国武力点评(21) -- 诈败(1)


演义中有多场“败走”存在争议。由於是否判定某场“败走”为诈败将直接影响到相关武将的武力排名,因此本文将专门对所有存在争议的“败走”进行分析。

战例1
甘宁引兵至彝陵,洪出与甘宁交锋。战有二十余合,洪败走。
[分析]
由於前文有“曹纯先使人报知曹洪,令洪出城诱敌。”,因此可以轻松判定曹洪此战为诈败。
这一诈败战例对我们唯一有点参考价值的东西就是:甘宁绝对无法仅用20余合即击败曹洪。

战例2 / 战例3
对阵鼓声响处,曹洪出马搦战,瑜自至门旗下,使韩当出马,与曹洪交锋;战到三十余合,洪败走。曹仁自出接战,周泰纵马相迎;斗十余合,仁败走。阵势错乱。
[分析]
由於前文有“曹仁回城中,与众商议。曹洪曰:“目今失了彝陵,势已危急,何不拆丞相遗计观之,以解此危?”曹仁曰:“汝言正合吾意。”遂拆书观之,大喜,便传令教五更造饭;平明,大小军马,尽皆弃城;城上遍插旌旗,虚张声势。”,后文还有陈矫在敌楼上望见周瑜中计,暗暗喝采:“丞相妙策如神!”,因此可以判定曹洪、曹仁此战皆为诈败。

随分析随总结:凡上下文中写明或强烈暗示某场单挑属於用计的一部分,那么该场单挑一律判为诈败!
上边三个战例皆不能做为东吴武将单挑取胜曹将的依据。


战例4
关公约赶二十里,恐下邳有失,提兵便回。只听得一声炮响,左有徐晃,右有许褚,两队军截住去路,关公夺路而走,两边伏兵排下硬弩百张,箭如飞蝗。关公不得过,勒兵再回,徐晃、许褚接住交战。关公奋力杀退二人......
[分析]
由於前文有曹操务要生擒关羽以及“却说程昱献计曰:“云长有万人之敌,非智谋不能取之。。。。”操听其谋”这段交待,因此后来关羽与夏侯敦、许褚/徐晃的交锋,曹将之败皆属诈败。当然,与夏侯敦之战 和 与许褚/徐晃之战 还是有所不同。
夏侯诈败,意在将关羽诱入他处,许褚/徐晃诈败,我以为是为了避免与关羽两败俱伤。按照公认的看法,许褚/徐晃二人的武力之和,当明显在关羽一人武力之上,关羽面对总体武力高于自己的二将,只有殊死一搏,死战不退;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许褚/徐晃也全力施为,极有可能杀死或伤及关羽(因为关羽死战不退嘛),而且自己受伤的概率也大为提高 -- 因为关羽垂败之际必会使出两败俱伤的拼命招数。因此,许褚/徐晃之退,意在避免双方受伤。
但是,无论出於何种目的,夏侯,以及许褚/徐晃之败退,皆属诈败,尤其是许褚/徐晃之退,不能支持“关羽独败二猛武力超强”的说法。

三国武力点评(27) -- 理论和原则补充


“武力”与“武力表现”

我们现在所做的工作,实际上不是武力比较,而是武力表现的比较。严格来说,“武力”和“武力表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举个例子,武安国也有可能具有相当高的攻击武力,可惜他一出场就遇到了吕布,硬撑了十数合后被斩断一臂,从此失去武力表现的机会。虎牢关前是温侯武力鼎盛时期,在那个时候能在吕布马前走到10合尚未落败,武力实在是非同小可!稍后在追击途中,夏侯敦只打了数合就败下来了,如果当时夏侯敦不跑,硬挺,到不了20合也得这么个下场。可见,武安国的武力也许只比夏侯敦略逊,而不比曹洪、夏侯渊之流差。然而武安国的武力表现却明显逊于曹洪和夏侯渊,他没有如曹洪夏侯渊那样有过单挑取胜的战例,其攻击武力没有任何表现。因此多数人还是将曹洪和夏侯渊排在武安国之前。

说白了,武力表现是客观的,是可以清楚地看到的;武力本身也是个客观的东西,但我们却需要依靠主观来估测它。而我们又是通过什么来估测武力的呢?是武力表现!我们是以武力表现为依据,加上我们的判断和推测(我们的主观部分),来完成对武力的猜测的。

这就好比价格和价值的关系。一个公司的股票价格是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得见的东西,是可以拿来做为猜测依据的;但这个公司的股票价值却是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我们只能以股票价格做为依据,加上我们的一些主观判断,来完成对股票价值的估测和把握。在这里,价格相当于武力表现,而价值相当于武力。价格永远是围绕价值波动的,同理,武力表现也永远是围绕着武力波动的。如同我们不能使用某一天的股票价格来判断这只股票的价值一样,我们也不能以某一场单挑的武力表现来判定该武将的武力,而必须全面考量其全部武力表现。
当然,如果某武将只有一场武力表现,那么我们没有别的办法,只能视其这一场的武力表现为其武力了。


补充原则一:经过检验的 比 未经检验的 更有说服力,因此可以得到更高的分数

接前文,如果仅观察防守能力,则武安国并不比曹洪夏侯渊等差。但为何多数人都将曹洪夏侯渊排在武安国之前呢?就是因为武安国没有任何攻击武力的表现机会、而曹洪夏侯渊有这种机会!套用煮酒的习惯用语就是:武安国的攻击武力未经检验,而曹洪夏侯渊的攻击武力得到了检验,因此在攻击方面,曹洪夏侯渊比武安国得分高!

有人认为这样不怎么合理 -- 我没有表现的机会,你不能说我就不行啊~

煮酒以为:以实用主义的眼光来看,这种思维方法是合理的。举个例子:如果你推着一车重物需要过一条河,你面前有两座小桥,都已衰败不堪,你担心这两座桥会因经不住你和你的那车重物而坍塌,而且这两座桥令你的担心程度是相同的,不存在一个比另一个更让你放心的问题。这时候,你看到有一个人推着一车比你更重的重物过了左边那座桥,并且这个人告诉你,他每天都过这座桥,很安全。那么你还会去走另一座桥吗?

因此,经过检验的 比 未经检验的 更有说服力,可以得到更高的分数。

根据这个道理,张飞与吕布交手百合未败,而许褚仅与吕布交手达20合,赵云干脆没跟吕布单挑过,因此在这个方面,张飞的得分就要高于许褚,也高于赵云。
然而许褚曾独战四将并击败之,赵云的情况较为微妙,先不论;张飞只有以一敌二的战例,因此,在这个方面,许褚得分就比张飞高一点。
赵云曾有一次长时间和一次短时间单骑冲阵,另有两次出色的带兵冲阵,而张飞、许褚无一冲阵战例,因此在这个方面赵云得分比那两人都高。

至於是赵云防守更强还是张飞许褚的防守更强,这个实际是在比 跟吕布战平更凶险更难,还是 单骑冲阵 更凶险更难。这个问题下篇会有详述。

三国武力点评(28) -- 单挑 与 单骑冲阵 哪个难度更大

前三国中,单挑高手大致有吕布、关羽、马超等20人,而单骑冲阵好手却不多,其中赵云、太史慈表现最为抢眼,马超、文丑、典韦、庞德以及周泰也都表现出一定单骑冲阵能力。於是就出现了这样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与顶尖单挑高手进行单挑更难、更凶险,还是单骑冲阵更难、更凶险。煮酒不才,试图为此做一番努力。

首先我们必须看到,这是两种不同的能力表现。与顶尖高手所进行的单挑,只有一个对手,但很强;单骑冲阵所面对的对手武力较弱,但却人数众多。有些朋友可能会认为这两种能力表现不太能相互折合转换,两者之间好像很难找到一些共通之处;这种观点如果引向极端,就会产生这样一种观点:单挑高手未必是冲阵高手,反之亦然,冲阵高手单挑未必很强。真的是这样吗?煮酒以为,我们需要首先对武力的基本组成部分做一个分析。

煮酒以为,马战武力有这样几个基本的组成部分:
1 力量
2 速度
3 武艺
4 控马技术

这里只考虑武力的硬件组成部分。软件部分,比如经验、意识、心理等等,不在此考虑范围之内。
另外,体能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由於顶尖武将都具备不停顿交锋100合(2个小时以上)的体能,而连续的单骑冲阵一般少有2小时的情况,因此我们无须考虑体能问题。

控马技术在马战中作用相对较弱,只在一些特定条件下(比如使用拖刀技时)会起到关键作用。因此我们略去不谈。现逐条解释另外三个组成部分。

力量无须多解释,典韦、许褚都是大力士,关羽的力量也十分可观,吕布、张飞、马超等比前面几位略逊。
速度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指武将舞动军器的速度;另一方面指武将身体的灵活敏捷程度。这两个方面有一个共同基础 -- 武将的反映速度。
之所以将武将身体的灵活敏捷程度也列入,是因为许多情况下可以依靠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活敏捷安全闪避对方的攻击,同时出招反攻敌人,以抢得格斗中的优势,甚至擒斩对手。张飞的卖个破绽然后生擒严颜,就是利用身体灵活性的一个典范。(当然,这个动作组合也属於武艺范畴)
武艺则指一些经过长期技击实践而形成的技击套路,以及经过专门训练而形成的格斗组合。对於这种套路、组合运用的娴熟程度、精准程度,以及活学活用的灵性,等等,是技击高手与庸手之间的差别。
对於技击套路想多说两句。真正的技击套路与我们所熟悉的武术表演赛或武打片里的那种套路是不同的。一套表演套路可以由数十个招数联绵不断地组成,其中一些招数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无效的,之所以那么连接多半是出於表演目的,而非技击目的。一套马战技击套路大概不会超过五六招,但招与招之间的连接是有逻辑关系的、重实效的。比如,一个使枪的武将第一招是刺向对方哽嗓咽喉,由於对方必然要招架或躲闪,而不同的招架、躲闪方式会另对方露出不同的破绽来,比如说会有三处不同的破绽吧 -- 双肩、小腹、和腿部,那么使枪的武将就需要根据不同位置的破绽采取不同的后继招数,於是就有了三种不同的第二招,这三个相互不同的第二招与前面那个第一招就组成了三个不同的技击套路。这就是我所谓的招与招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实效性。

这三个方面,既是相互依存的,又具有相互的独立性。比如,如果力量不够大,那么舞动军器的速度就不会太快;武艺(或曰技击套路)是以速度和力量做为基础的,力量不够大、或速度不够快,原本很精妙有效的招数也会失去效用;如果招数简陋或太过明显,则对方可以在你使出第一招时就轻易地判断出你的第二招会是什么,对方就可以根据你第二个攻击招数所必然带来的破绽实施反攻击,这样一来,即使你的力气、速度都不逊于对手,也会落败。
在这三者之间,速度与武艺在许多情况下都是密不可分的;二者之间的关联显然比二者与力量的关联要大得多。比如,当武将做出一连串高难动作的时候,我们很难说得清这究竟是他的速度还是他的武艺在其决定作用。马超见许褚奋威一刀砍来,在扭身轻松闪避的同时能出枪反击,逼迫对方不及撤刀回救而只能靠抢夺军器来化解这一招数。对於这种情况,我们就无法说情究竟是马超的速度(身体敏捷 + 出招速度)优势还是他的武艺优势在起决定性作用。恐怕只能认为是马超速度与武艺相结合的优势吧。

这是三个方面的相互依存关系。

同时,这三个方面毕竟还是相互独立的、彼此不可完全替代的。力量大的未必一定速度就快,反之速度快的未必力量雄浑;如果招数足够精妙有效,即使力量速度略逊,也可以与对方周旋甚至取胜对方。比如你让一个职业短跑运动员或一个举重运动员跟一个职业网球选手比赛网球,多半取胜的是那个网球选手,虽然他的速度和力量不如对方。

总之,这三个方面既有相互依存关系,也具有相对独立性和不可替代性。


无论是与一将单挑还是单骑冲阵,都需具备这三个方面的能力;谁的综合能力高,谁取胜或全身而退的概率就高。但是,单骑冲阵和与强将单挑相比,对於这三个方面要求的苛刻程度是有所不同的。由於单骑冲阵时所面对的是多个武艺不高的对手,因此你的武艺(招法)即使不那么精妙,也不会有太大问题,但如果你舞动军器的速度不够高,则难保你能全身而退。想想看,当对方四五件军器同时从不同方向和位置向你招呼过来,如果你舞动军器速度稍慢,就有可能中招。

单挑强将时,对於出招速度虽然也有要求,但显然无须这么高。你的速度慢一点未必就会落败,只要你的力量或招数武艺能弥补你速度上的劣势就可以。但是,单骑冲阵时,如果你舞动军器的速度不够高,即使你的力量很大、武艺很精,也难保不中招,而一旦中招流血,一方面自己体能会有损耗,另一方面由於伤痛原因会使你在做许多格斗动作时受到制约,而且对方击中你之后士气也会得到鼓舞。因此,如果速度表现不佳,在单骑冲阵时肯定会吃亏。


由以上常理我们可以推知,凡是在单骑冲阵上表现神勇的武将,其速度必然得分极高。而速度又由两个方面 -- 出招速度 + 身体灵活敏捷程度 -- 所组成,这两方面共同的基础是武将的反应速度,因此,赵云、太史慈、马超等想必在这些方面都有顶级资质。

还有一些方面也可以证明这三位武将的反应速度、出招速度和身受敏捷:
- 赵云、马超面对对方的乱箭能够用枪来拨打雕翎,由此可以看出其运枪的速度何等之快;(出招快)
- 马超面对张飞掷回的一锤和回射的一箭都能轻松避开;(反应快、身法快)
- 赵云面对陈应掷来的飞叉居然能轻松接过再反掷回去,还能用枪轻松拨落韩氏兄弟从背后射来的三箭;(反应快、出招快)
- 太史慈一人八面施射,连续射翻数十人,取箭、搭箭、瞄准、施射这些动作一气呵成,不仅箭法出众,而且反应、身法也快。

另外,介于强将单挑和单骑冲阵这两者之间的是独战多将。这种交锋对於武将的速度要求也很高。因此,吕布、文丑、许褚等人都应得高分;张飞、典韦等也表现较为优秀。

由於武艺与速度的高度关联和密不可分,因此,有理由相信,速度表现出色的武将,其武艺也应相当优异。而且,如果说武将的攻击能力会更多依赖于武艺和力量的话,武将的防守能力会更多地依赖于速度 -- 反应、身法、以及出招速度。由於赵云、马超、太史慈等具备速度方面的优势,使得他们在防守上也可以表现出很强的实力来。

现在回到我们的根本问题上来:张飞能力战吕布百合不倒,赵云能单骑冲阵、毫发无损全身而退,两人都表现出了强大的防守能力,但是究竟谁的防守能力更强一些呢?

由於赵云在速度上比张飞占有一定优势,因此在武艺方面也应不逊于张飞。如果说赵云有什么方面逊于张飞的话,也就是在力量上了。但防守能力并不太依靠力量,而主要依靠速度,因此,有理由相信,赵云应该也具备与吕布100和战平的实力。而张飞由於在速度方面逊子龙一筹,因此他是否也能成功地上演单骑冲阵并毫发无损全身而退,这就需要打一个问号了。

由於张飞曾与吕布百合战平,因此张飞的防守能力应该得到一个相当高的分数。但由於赵云单骑冲阵中的神勇表现,有理由认为,赵云在防守能力方面应该得到比张飞更高的分数。

三国武力点评(30) -- 吕布武力判定 (1)


本系列的第33篇拟进行前三国武将的分档工作。由於吕布的武力表现大异于其他武将,因此只好将吕布一人归入最高那一档中。

“吕布第一”已是众多三国迷们的公认看法,本无须赘言,但由於本系列力求完整,因此还是要对吕布的武力进行一个判定。


吕布拥有以下骄横战绩,整套三国无人可匹:

1 力战两大、六大高手,全身而退
令敌方同时动用多员重量级猛将进行群殴者,整套三国,唯吕布也。唯一堪与之相比的有两场,一场是关羽战许褚/徐晃,另一场是许褚力战周泰/韩当。不过前一场摆明了不能伤着关羽;后一场是周、韩二将并肩出击,许褚属被迫应战,与吕布阵前挑战遭群殴有本质不同,因为如果是许褚阵前搦战的话,江东未必一上来就派两将双战虎痴。而且韩当武力亦难臻猛将行列。
总之,另对方忌惮到不惜丢脸非要上N将群殴者,只有吕布一人!这些战例突显了吕布骇人的攻击能力;独战关张两大高手30合不倒,更显示出吕布超强的防守能力;力战典韦、许褚、夏侯兄弟、乐、李六将并最终全身而退,再次证明曹营众将对吕布发自内心的深深忌惮;当然,此役似乎也让我们看到了赤兔之矫健灵动。

2 不到10合速胜夏侯敦
全套三国中唯有关羽1合阵斩华雄和马超3合击败张合可与相匹。不过关羽有20合拿不下纪灵、马超有四五十合还无法钉死曹洪的“败笔”,而吕布对这种档次的武将一无败笔。因此我们只能认为:吕布的攻击力始终都是那个水平的,而关羽斩华雄和马超速胜张合都有一定超常发挥的嫌疑。

3 乐进、于禁双战吕布不住
乐、于二人武力相加,当至少与夏侯敦一个档次,估计庞德、孙策发挥不佳时也就是夏侯敦正常发挥的水平。如此武力,跟吕布居然没得打,汗~
此战例与上面的2同样证明了吕布的超强攻击能力。

4 首战几乎击败张飞,至少是占据绝对上风!
是役后文会有详述,此略。虽然吕、张首战有吕布势头正劲、张飞经验不足等因素,但三国武将的武力前后表现一般不会差距过於巨大,因此此战张飞的武力水准,当不逊于庞德、孙策之流。吕布能于数十合之间占据绝对上风,实在有点非人类的意思。


综上所述:
吕布的防守或还有赵云单骑冲阵可与一匹,论攻击,吕布绝对独步三国!因此吕布无可争议地是前三国武力第一!

下文将以吕布、张飞的两战为据,进一步印证吕布武力凌驾于众人之上这个判定

三国武力点评(31) -- 吕布武力判定 (2)


[本篇以罗本为据。罗本原文附于文末。]


吕布尝与张飞两战。首战中有“飞抖擞神威,酣战吕布”的描写。这里没有回合数,只有一个“酣战”可供我们推测一下。

何为“酣战”?“酣战”与“鏖战”还有所不同,鏖战突出的是时间较长这个意思,而酣战突出的是战况激烈这层意思。因此“酣战”未必耗时很长。由於大战一般指20合以上的单挑,“酣战”词义又与“大战”差不太多,我们姑且认为“酣战”指20合以上吧。

由於原文未表回合数,因此感觉两人战过50合的可能性不大。至此,基本可以判定吕布、张飞首战打了20-50合,也就是关羽阵斩官亥、张合击败王平的那个时间。

酣战的结果大家都知道 -- “八路诸侯见张飞渐渐枪法散乱,吕布越添精神”。嘿嘿,这是老张单挑中唯一一次这么狼狈,我猜此战一定被老张引为奇耻大辱!尤其是在自己最厌恶的“三姓家奴”手下居然如此丢人现眼,实在令老张气愤难平!

下面就表现出老张宁折不弯的性格来了 -- “张飞性起,大喊一声”。老张要干嘛?界不明摆着吗,要玩儿命啊!打不过你老子他妈跟你拼了!

张飞拼命的后果是什么?不太好说,也许能靠同归于尽的招数延缓被吕布挑死的时间,弄好了能拖上个几十回合;也许会加速完蛋,至少被对方刺中刺伤的机率大为提高。所以张飞这一嗓子,实际上是个极其危险的信号,任何人都该明白:快要见血了。所以才有“云长把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来夹攻吕布”。

平心而论,此战吕布的状态异常神勇,因为他此前已连胜两阵,稍做歇息后又2合轻取公孙瓒,因此吕布体能几乎没有损失,精神状态却因连胜而高度兴奋。这是最易出状态、最易超水平发挥的时候。

反观张飞,出战吕布之前的全部战绩不过是与两员无名末将的单挑,尚无与高手对决的机会,因此实战经验不足,难以发挥出上佳水平。张飞的性格也决定了其重攻轻守的战法,此刻突遇绝顶高手,还不知深浅地一味全力进攻不重防守,肯定会吃亏!

不过,演义中的武将一般前后武力落差不大,因此张飞首战吕布虽发挥欠佳,但无论如何也应有庞德、孙策那个水平,因此我们依然可以据此证明吕布的超强攻击力。

---------------------------------------------

首战的罗本原文(鸣谢今宵兄):
飞抖擞神威,酣战吕布。八路诸侯见张飞渐渐枪法散乱,吕布越添精神。张飞性起,大喊一声。云长把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来夹攻吕布。三匹马丁字儿厮杀。又战到三十合,两员将战不倒吕布。刘玄德看了,心中暗想:“我不下手,更待何时!”掣双股剑,骤黄鬃马,刺斜里去砍。这三个围住吕布。转灯儿般厮杀。八路人马都看得呆了。吕布架隔遮拦不定,看玄德面上刺一戟,玄德急闪。吕布荡开阵角,倒拖画戟,飞马便回。

国武力点评(36) -- 前三国武力档次划分(3)


本篇主旨是要将已入选猛将级的13员武将继续分类?

先看攻击武力。

关羽
亮点:秒斩武将华雄、与庞德战过百合抢得上风(推测)、2合吓走文丑(关羽的武力高超是文丑心怯的原因之一) 、数十合阵斩管亥。
污点:20合未能拿下纪灵、40余合未能拿下夏侯敦(推测:关羽有可能手下留情) 。
无效:80合战平徐晃、3合战平朱然二战例属非正常战例,略去不计。
总评:关羽的攻击时有超常发挥,此时其攻击能力有可能超过吕布;可惜关羽的攻击发挥不稳。不过关羽的两个污点也不算太过离谱。总体上,关羽攻击武力堪与吕布争锋!

马超
亮点:8-9合击败于禁、3合击败武将张合、40-50合武将曹洪逼至死地。前一战例有张合见势不妙提前放弃单挑之嫌,后一战例耗时稍长。
污点:无明显污点。
总评:煮酒不认为对曹洪数十合未能彻底解决对手是其污点,因为毕竟曹洪除此一次陷入绝境之外,再无单挑败绩,且曹洪体能充沛、极善久战,没有道理认为哪位顶尖武将可以在20合之内解决曹洪。更何况此战中马超体能有损而曹洪斗志旺盛。总体上,马超攻击力十分强大,且发挥稳定。

赵云
亮点:10数合败武将张合、10数合令李典“料敌不过”而败走、10数合/不数合枪挑麴义/吕旷。
污点:无明显污点。
无效:长板与张合10数合战平后退走。
总评:煮酒不认为赵云与文丑五六十合战平是其污点,因为文丑除此一战之外并无与顶尖高手在相对公平条件下进行过单挑,没有道理认为任何顶尖武将可以在60合内取胜文丑。总体上,赵云攻击比之马超不遑多让,且同样发挥稳定。

颜良
亮点:20合完胜武将徐晃。
污点:无。
无效:被关羽正面突袭阵斩。
总评:颜良攻击武力不在马超、赵云之下。

张飞
亮点:不10合擒斩严颜、纪灵。
污点:两战张合不下,第二场居然耗时110余合仍然无法拿下对手。
无效:刺伤醉酒许褚。
总评:张飞擒斩严颜和纪灵时,都是在对方占据相当明显的战场劣势和心理劣势的情况下完成的,且对方的重量级别难与相比。总体上,张飞具备较强攻击武力,但略逊于关羽、马超、颜良和赵云。

典韦
亮点:迅速击败高顺、独战高顺/侯成并迫其倒走出城。而张飞、夏侯敦均未能迅速击败高顺。
污点:无。
总评:典韦攻击武力较之马超、颜良和赵云亦不遑多让。

许褚
亮点:独战杨昂/杨任并击败之。其中杨任武力不俗。
污点:50余合无法拿下武将徐晃。
无效:酒后为张飞刺伤。
总评:许褚攻击武力并不突出,攻击压迫力较为欠缺,遇到具备较强防守能力的武将难以在短时间内取胜。

庞德
亮点:单挑较长时间后击败陈武、奋力逼退魏延(并非击败)。
污点:无。
总评:庞德攻击武力不算突出,大致与许褚相若。

文丑
亮点:单挑10合出头击败公孙瓒。与吕布的2合击败公孙瓒相比,不算丢脸。
污点:(相对於颜良)30余合未能击败徐晃。
半效:对关羽2合心怯而逃。
总评:文丑攻击武力一般。

黄忠
亮点:数合战平潘璋后奋力恶战令彼料敌不过而败走。
污点:对冷苞10数合、对张合20余合、对夏侯渊20余合、对李严40-50合均无优势。
无效:突袭阵斩夏侯渊。
总评:黄忠攻击压迫力明显不足,出色战例乏善可陈,攻击力在前13武将中位居下游。

太史慈
亮点:无。
污点:无。
总评:太史慈没有任何能证明其攻击武力的战例,甚至从未擒斩或击败过一将,只能认为其攻击不强。

孙策
亮点:无。
污点:无。
总评:孙策只有一场单挑胜绩,且对手武力较弱,是以无法证明其具有强大攻击能力。
毛本中添加了一场孙策1合枪挑陈昕的战例,而陈昕此前曾与黄盖形成鏖战局面。若依毛本,则孙策攻击武力相当惊人。本文依据嘉靖元年本,是以略过不表。

曹彰
亮点:大败刘封、于败军逆境之中速斩敌方先锋吴兰。
污点:无。
总评:曹彰有可能具备十分强大的攻击力,但由於战例太少,只能进行保守估计,判定其攻击力中等,与张飞持平。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64651
帖子
6378
主题
4865
金币
5531
激情
2154
积分
6199
注册时间
2008-6-12
最后登录
2013-2-2
4
发表于 2009-4-12 17:57:55 |只看该作者
三国武力排行
战神吕布:字奉先,五原人。原为荆州刺史丁原的义子,后投靠董卓为义子,王允用连环计使吕布杀了董卓,公元一九八年在徐州被曹操擒杀。像貌:长得器宇轩昂,威风凛凛素以勇武著称。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西川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使一枝方天画戟,胯下嘶风赤兔胭脂马,箭法高超。


单挑战例:斗无五合刺河内名将方悦于马下(5),一合杀穆顺(5),十余合砍断武安国手腕(5),战不数合败公孙瓒(5),先斗张飞五十余合不分胜负、再斗张飞、关羽联手三十合平、不敌刘关张三人联手(5);十余合内令夏侯惇抵敌不住,败走(6);数合内败于禁、乐进联手(6);斗许褚二十合不分胜负(12),不敌典韦、许褚、夏侯惇、夏侯渊、李典、乐进六将围攻(12);与张飞酣战一百余合不分胜负(16);战不三合刺伤李丰手(17)。

从上述战例表现来看,吕布应该是理所当然的三国武力单挑第一人,但是坛子里也有部分人对此持有异议,主要存在两种观点:其一是吕布在单挑中没有取胜过任何一位超一流高手;其二是三英战吕布换作其他人也可办到。以下在下将围绕这两种观点,将吕布的武力作一详细分析。
1、摧枯拉朽。方悦所谓河内名将也,五合内在温候的戟下落地黄泉;穆顺更不济,一合魂归西天;倒是三国中唯一的大锤将武安国还有些手段,顽抗了十余合断腕而走;“白马将军”公孙瓒也还不太弱,至少数合内全身而退,请注意就是这个公孙瓒与文丑也还抗衡了十余合,这说明吕布的攻击压迫力要大于文丑!悍将夏侯惇曾有拔矢啖睛的惊人之举,斗吕布时他也还是“完体将军”,却是十余合(取整算十五合吧)便告不支,而关羽十余合(也算十五合吧)拿不下独眼夏侯惇,这说明吕布的攻击压迫力要大于关羽!李典、乐进、于禁这三个曹营将领的武力彼此之间差不离,大略是二流左右,李典在赵云手上支撑了十数合料敌不过,而于禁则是八九合完败于马超,但是乐进、于禁联手却在数合内败于温侯手下,这说明吕布的攻击压迫力要大于马超!大于赵云!可以这样说对于超一流以下的将领而言,吕布基本上可以在数合至十余合之间拿下(败、伤、亡),诚可谓秋风扫落叶!

2、独战三英。先看张飞两番酣斗吕布,从第二次说起,第十六回原文:“两个酣战一百余合,未见胜负。玄德恐有疏失,急鸣金收军入城。”这里从玄德的“恐”和“急”是否可以看出一点问题呢?桃园结义,手足情深只是问题的一方面,玄德本身的武艺是不如两个生猛兄弟,但作为披坚执锐、引兵带将的乱世骁雄,多少是有两下子的,况且三人自结义以来日日在一起相处切磋,玄德对两兄弟的斤两应该很清楚,因此这一仗从张、吕两人单挑形势上和结果上看,张飞处在下风。当夜突围之际,张飞曰:小弟情愿死战!这句话值得玩味,从不绝望的张飞已有了死的觉悟,一方面以死请罪报效大哥,另一方面对吕布的武力有深深的悸惮。


再看张飞首次酣斗吕布,这也是三英战吕布的有机组成部分,见于第五回原文:“飞抖擞精神,酣战吕布。连斗五十余合,不分胜负。”接下来便是“云长见了,把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来夹攻吕布。”这两段引文说明了什么问题?在下以为至少说明了两个问题:其一张飞的武力不如吕布。何有此说?记得“罗本”关于这一节是这样描写的:八路诸侯见张飞渐渐枪法散乱,吕布越添精神。本套武评开篇既以说明,以“毛本”为评论依据,因此“罗本”枪法散乱之说不足为凭,还得另找依据,只在“毛本”原文中可见端倪。云长为何拍马舞刀夹攻吕布,他见到什么了?关张是结义的生死兄弟,形影不离,彼此之间的武力是极其熟悉的,以关羽自傲的个性尚且对乃弟的武力颇为佩服(见后文:吾弟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耳),关羽本身亦是武学大行家,因此他一定是看出了张飞不敌吕布,或者说飞败相渐露,以此甘冒“打群架”的非议(反正此时的身份只是一区区马弓手)上前助攻。其二张飞的武力相对于吕布的上下限。先解释两个观点:为何关羽见张、吕酣斗五十合便拔刀相助,而刘备待二人酣战百余合方鸣金收兵?关羽的武力及武艺见识绝对高于刘备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关羽在五十余合便可看出张飞行将不敌,而刘备在百余合才发现张飞处在下风,好在反应够快,“急” 鸣金收兵,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张、吕首次酣斗时,张飞虽有“初生牛犊不惧虎之勇”,耐何吕布挟“猛虎下山风卷残云”之势(连胜四将);而张、吕二次酣斗时,张飞“我夺你马便恼,你夺我哥哥徐州便不说了!”这一席话说得吕布心中有愧,闭口无言,在气焰上此消彼长,以此张飞能够与吕布斗至百余合。另一个观点是:为何在第十六回小沛交兵不再度上演三英战呢?虎牢关前有八路诸侯压阵,腰杆硬底气足,而小沛孤城一座,兵微将寡,如果再度群殴,对方也会一拥而上,是非常危险的,所以说可一而不可二也。总结一下:张飞的武力相对于吕布的下限至少可确定为五十余合,至于上限嘛,在下以为以张飞悍不畏死(不会心怯)的个性,身强力壮(不会力怯)的素质,可以延长至一百五十余合左右。

最后让俺们回到独战三英上来:“三匹马丁字儿厮杀。战到三十合,战不倒吕布。刘玄德掣双股剑,骤黄鬃马,刺斜里也来助战。这三个围住吕布,转灯儿般厮杀,八路人马都看得呆了。吕布架隔遮拦不定,看着玄德面上,虚刺一戟,玄德急闪。吕布荡开阵角,倒拖画戟,飞马便回。”这一段文字所蕴涵的信息可以解读为:张飞、关羽双战(一把三国中最长的兵器、一把三国中最重的兵器)吕布三十合已抢到了上风,“战不倒”说明吕布已处于守势,即使不用玄德助战(帮倒忙),胜吕布也只是时间问题;吕布不愧为三国武力第一将,在面对巨大压力之时、在生死存亡之际、在百忙之中,能够准确的判断出薄弱环节,看着玄德面上那虚刺的一戟助他毫发无伤的逃出了生天!三英战吕布看似成就了刘关张,实则吕布虽败尤荣,正是:独战刘关张,千古美名扬!


3、力敌六将。人常说四面八方,当指的是: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这八个方位,曹营典韦、许楮、夏侯惇、夏侯渊、乐进、李典六员大将围攻吕布,基本上可以理解为全方位对吕布形成了包围圈,而且这六人都非庸手,尤以典韦、许楮为代表极其凶悍,可就是这样的豪华阵容,吕布依然可以全身而退!与前面三英合围一样,翻遍整部三国,“享受”这样高手围攻“待遇”的只飞将一人而已,这充分说明了吕布武力的高强程度,有道是:好汉难敌四手,恶虎架不住群狼。吕布再次虽败尤荣!

敌六将这一段见于书中的第十二回,也就是说发生在三英战吕布之后,三英战时曹操也在现场,整个过程历历在目,作为三国乱世的骁雄军阀,曹操也是有几分武力见识的,是以有“吕布非一人可胜”的言论。这里作两个解释说明,其一吕布、许褚斗了二十合,曹操派上援手,是否说明许褚二十合不敌吕布呢?以许褚之能(与典韦数时辰战平,与马超三战230合平手),当与张飞的差距极其微小,取张飞对吕布的下限五十余合是没有问题的。二十合便增派援手,受三英战的启发是一方面,新得许褚曹操爱惜又是一方面。其二有人说战三英也好、敌六将也罢,换作马超、赵云、张飞、关羽、典韦、许褚等超一流高手一样可以办到。俺对此不以为然,敌六将不说了(典韦、许褚两人联手就可以达到目的,用不了六人),俺们就来看看战三英,将吕布换作马超吧,对敌关、张二人,可以支撑三十合吗?从下文的分析俺们可以知道马超的武力以极其极其微弱的优势领先于张飞、典韦、许褚等,不是作武评排名的需要几可认为这几人的武力持平,那么马超与张飞斗得全神贯注、势均力敌的情形下,再加一个水平差不多的武圣,依俺看马超能抵挡关、张十合就很不错了,好比马超、张飞是两块一模一样、同等重量的砖放于天平的两端,这时再在张飞这一端放上一块份量也不轻的关羽砖,会发生什么呢?换作赵云、关羽、典韦、许褚等道理是一样的。作一个结论:只有吕布可以抵挡关羽、张飞联手三十合,虽然处于下风。
综合一下上述1、2、3点:吕布在三国演义一书中是独一无二、当之无愧的单挑武力第一人!

4、其它佐证。
其它佐证的意思是证据的补充,它的说明力度和重要性比不上“单挑战例”,但是可以从某一个侧面反映主旨。
①辕门射戟。见于书中第十六回:只见吕布挽起袍袖,搭上箭,扯满弓,叫一声:“着!”正是:弓开如秋月行天,箭去似流星落地。一箭正中画戟小枝,帐上帐下将校,齐声喝采。吕布这一箭所射之戟按书中的说法在一百五十步之外,按难度和准头来看,这一箭当排名三国箭术的前十名(见诸在下另一篇小文:孤狼拾遗品三国人物篇之神箭将军)。但是在下关心的并不是精准度,在下以为这一箭体现的是吕布弓马娴熟、武艺精通(古代考究武将武艺的指标主要是:弓马、器械、力量)以及膂力过人,何有此说?因为古代的步由两跬构成(跬按现代汉语词典是“一举足的距离,半步的意思”),古之一步等于六汉尺(换算成现代的单位1汉尺=23.1CM),那么一百五十步大约相当于现在的两百零八米&#33;将箭射至两百米之处命中目标,这需要多大的硬弓,而射箭的人又是何等神力&#33;


②如提童稚。见于书中第十六回:纪灵下马入寨,却见玄德在帐上坐,大惊,抽身便回。左右留之不住。吕布向前一把扯回,如提童稚。童稚当指幼儿也,而纪灵乃是大诸侯袁术帐下第一员上将,使得兵器是重达五十斤的三尖刀!但是就是这样一名阵前大将,在温侯的只手之下轻若幼儿一般,再次说明吕布神力惊人!
③单骑冲阵。首见于第三回:吕布飞马直杀过来。董卓慌走,建阳率军掩杀。卓兵大败,退三十余里下寨。次见于见于第五回:挺戟直冲过来。匡军大败,四散奔走。布东西冲杀,如入无人之境。。。。三路诸侯。。。退三十里下寨。三见于第十二回:恼得吕布性起,挺戟骤马,冲出阵来。夏侯惇、乐进皆走,吕布掩杀,曹军大败,退三四十里。单骑冲阵所表现出的武力水平也许不如单挑斩将来得直接,但是至少可以从侧面证明武将的勇气,特别是在千军万马中如入无人之境的描述,让人对其武力平添了几分信心。

④勇名评价。董卓:吾观吕布非常人也。吾若得此人,何虑天下哉!(3);曹操:吕布英勇无敌,可会十八路诸侯,共商良策(5);陈宫:吕布乃当世勇士,。。。霸业可图也(9);曹操:吕布非一人可胜(12);刘备:布乃当今英勇之士。。。(13);糜竺:吕布乃虎狼之徒。。。(13);“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单就纯武力单挑的角度而言,吕布勇名和评价是名实相符的。

张飞
像貌: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单挑战例:一合杀邓茂(1);不数合刺高升落马(2);首斗吕布五十余合不分胜负,与关羽联手斗吕布三十合平,刘、关、张三英战吕布,遮拦不定败走(5);斗于禁数合平(11);三合败曹豹,赶上杀死(14);力斗吕布一百余合未见胜负(16);斗高顺,高顺不能取胜(19),一合生擒郝萌(19);斗无十合大喝一声杀纪灵(21);一合生擒刘岱(22);张飞奋力杀退夏侯渊(31);大喝一声杀陈孙(34);吕翔措手不及被张飞一矛杀死(35);张飞战不不数合一枪刺死夏侯兰(39);许褚骑无鞍马斗张飞,张辽、徐晃夹攻(50);战刑道荣不数合,道荣气力不加败走,一合生擒刘贤(52);大喝一声若巨雷金旋不敢交锋(53);步斗杀周善(61);不十合生擒严颜(63);两斗张任十余合平(64);战不十合败马岱(65),三战马超:首战一百余合平手、再战百余合平、夜战二十余合平,动用回马箭手段(65);首战张合三十余合平,次战张合三五十合平(70);战醉酒许褚不数合,伤之(72)。

1、经典战例。
①张飞VS吕布。
张飞与吕布武力的详细比较见诸本套武评系列中“战神吕布”一节,在此不多赘述,只再次提一下结论:张飞的武力略逊吕布,然张飞勇甚,悍不畏死,吕布则惜命贪生。
②张飞VS马超。
张飞与马超武力的比较见诸本套武评系列中“龙骧大将马超”一节,在此也不多说,也只提一下结论:二人武力单挑几无上下之分,对比武力的全面性,马超以微弱的优势领先。

③张飞VS纪灵。
见于书第二十一回:“张飞更不搭话,直取纪灵。斗无十合,张飞大喝一声,刺纪灵于马下,败军奔走。”纪灵乃袁术帐下第一员上将也,且看书中的描述“那纪灵乃山东人,使一口三尖刀,重五十斤”,山东大汉,又抡着排名三国第四的重兵器,当也可算是猛将吧,只是三国演义的擒敌斩将榜上却无纪灵的片言只语的记录,莫非纪灵只是浪得虚名?然纪灵作为大诸候袁术的首将兼先锋使,在那个强权混战的年代,理应多经阵仗,也许是三国作者限于篇幅剪裁略去也未可知。纪灵的问题暂且放入豹级将领里再说。纪灵最大贡献在于提供了一个张飞、关羽的比较平台:飞斗无十合杀纪灵,而纪灵却在关羽手下勉强支撑了三十合(详见关羽一节,这里不展开),方“大叫少歇”,并再不敢露面了。也还有个问题要小小分辨一下:飞杀纪灵,正当纪灵之主──袁术领残兵败将惶如丧家之犬欲投奔河北袁绍之时,刘备于路截杀,瓦解术军;羽败纪灵,正当袁术势盛,纪灵挟勇而来引大军十万征讨刘备,纪灵单挑虽败于关羽,两军却是相拒。袁术军势上的时过境迁,多少可能会对纪灵的心理、乃至武力产生影响,然本套排名,对单挑环境、武力起伏不作过多考虑,因此还是判定:张飞的武力略大于关羽。四度借用数值直观说明一下:张飞武力97.99,关羽97.9。

④张飞VS张合。
张飞、张合一战多有人拿来说事,以此来认定是张飞的污点之战,张飞的武力排名也因此起伏不定。在下对此颇有不同的见解:其一张合的武力并不弱,奈何单挑中多有败绩,原因无他,对手太过强大也;在俺的本套三国武力排名中,将其列位虎级将领,这里模糊处理一下(先不做细微比较),当与徐晃、张辽、夏侯惇等人相若;如果张飞三五十合(罗本是110合左右)拿不下的是侯成、宋宪之流,俺们质疑张飞的单挑武力是有道理的,毕竟书中有张合“世之名将”的说法。其二张飞三五十合拿不下张合要仔细分析具体原因。下面就将二张这一战好好的剖析一下。

A、战前分析。
a、张合地位的变迁。在曹操攻伐张鲁之前,张合多为操直属的偏将间或扮演先锋一职,公元215年左右,曹操战败张鲁收东川,张合与夏侯渊一起被委任为东川(汉中)的守将。这样张合的身份与防守魏之东南的张辽、曹仁一样,成为防守魏之西南的方面军统帅。身份的变化对一个战将的思维方式是有直接影响的:公元200年左右曹操汝南破刘备,张合单挑三十余合负于赵云,当其时也张合只是曹操麾下众多战将之一,未有防务一城一土的职责,因此一旦单挑失利,无需拼命恋战;公元211年曹操破马超渭南之战,张合单挑二十合负于马超,同样张合是打不赢就跑,可谓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但是一旦张合成为负有守土之责的方面军的统帅之后,张合的职责显然要重得多,他要尽可能的不辜负主子的信任,带兵打仗也不能光凭勇,还要用智,打了败仗也不能孤身一跑了之,多少还要为手下的兵卒负责,关于这一点在即将谈到的瓦口隘一战中显露无遗。

b、合视张飞如小儿。“人皆怕张飞,吾视之如小儿耳!”──这是张合同学在战前夸下的豪言壮语。试问张合何以敢如此夸口呢?也许存在这么两个原因:其一书第二十五回关羽斩颜良后,对曹操说:“某何足道哉!吾弟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耳。” 操大惊回顾左右曰:“今后如遇张翼德,不可轻敌”,并令人于衣底以记之。关、曹二人这番对话时,张合并未归附曹营,曹操的训诫自然不得而知,以此日后果然犯了“轻敌”的毛病。其二二张大战之前,张飞业已名满天下,酣斗吕布、恶战马超,对这些惊世骇俗的武力战绩,张合不可能一点也没有听说,然而在此之前二人从未交过手,张合对张飞的武力传说仅仅停留在道听途说的阶段,并未眼见为实。更重要的是张合通过张飞的武力传说得出了一个误导性的结论:张飞仅仅是一勇之夫,武力也许高超但是智力另当别论。“视之如小儿”更多的是说张合视张飞的智力如小儿,自信在谋略上能够击败张飞。这也正是张合不去攻打在下变受挫的马超(与马有过短兵相接,是其手下败将,也许还心有余悸),反而自告奋勇要去攻打驻守巴西的张飞的原因吧。

c、相关的其它线索。合曰:“此去必擒之!”洪曰:“倘有疏失若何?”合曰:“甘当军令。”──这就是说张合自信满满,以为张飞可以手到擒来,并立下了军令状。请看第六十九回的结束语“自古骄兵多致败,从来轻敌少成功”── 骄兵必败。请看第七十回的回目“猛张飞智取瓦口隘”──张飞是猛将确定无疑,而猛将会用计才是更可怕的。双方军力对比:张合领兵三万;张飞领兵一万五。──从兵力上说张合部是张飞部的两倍,占据了绝对优势。以上这些都是解读二张之战的有用线索,也是分析二人于此战所表现出的武力时所要用到的。

B、战况详解。
a、首战。交战伊始,从稳妥谨慎出发,张合也是动足了脑筋:分为宕渠、蒙头、荡石三寨,各傍山险。──互为犄角,互相照应。于三寨中各分军一半去取巴西,留一半守寨。──进可攻,退可守。且看两将相斗:“两军排开,张飞出马,单搦张合。合挺枪纵马而出。战到三十余合,合后军忽然喊起……两下夹攻,合兵大败。”──张合首战便中了张飞、雷同的奇兵埋伏之计。不过从两将单挑的情形看,三十余合内张合并未处于明显下风,这一场单挑视作平手,这样可以作出一个小结:张飞三十余合内无法击败张合。其后三寨互为犄角、易守难攻的特点充分体现出来,“张合多置擂木炮石,坚守不战”,并动起了心眼“合在山上大吹大擂饮酒,并不下山”,以此来激怒张飞;雷铜冒进,驱军士上山,被山上擂木炮石打将下来,荡石、蒙头两寨兵出,杀败雷铜。张合在新败之余算是找回了一点颜面。

b、再战。两军相拒五十多日,山上山下展开了口水战,骂着骂着张飞来了灵感:每日饮至大醉,且令二小兵于面前相扑为戏。这一下张合反被激怒了“张飞欺我太甚!”──当俺是木头人啊,泥人儿还有个泥性儿呢!气急败坏之下定下夜劫飞寨之计,令蒙头、荡石二寨举巢皆出劫寨,为左右援。“当夜张合乘着月色微明,引军从山侧而下……当先大喊一声,山头擂鼓为助,……张合骤马到面前,一枪刺倒,却是一个草人。”──唉!张合不幸又在同一条河里翻了船,又中三将军计撩!且看两将相斗:“一将当先拦住去路,睁圆环眼,声如巨雷,乃张飞也。挺矛跃马,直取张合。两将在火光中战到三五十合。张合只盼两寨来救,谁知两寨救兵已被魏延、雷铜两将杀退,就势夺了二寨。……又见山上火起,已被张飞后军夺了寨栅。张合三寨俱失,只得奔瓦口关去了。”──张合夜袭飞寨,刺倒草人的一刹那,就知道又中了张飞的计策,不赶紧退兵却又与张飞缠斗了三五十合,这是为何?俺以为原因有两方面,其一张飞拦住了去路,不会让到口的鱼轻易脱钩,张飞的战略目的非常明确:夺取三寨,有效的消灭张合的有生力量。张飞派魏延、雷铜二将乘虚袭取蒙头、荡石两寨,这是需要时间的,将张合拖得愈久,二将成功的把握就愈大。其二张合也有自己的想法:再度中计是不假,却也未必就一输到底,毕竟己方在兵力上占优势,鹿死谁手也还未知,如果两寨能迅速的出动援军,也许还有扭转乾坤的可能,所以张合也是在拖延时间,进一步底说他在硬抗。

依俺的理解,无论在战略上还是个人单挑上,张合都已经败了,如果说他与张飞三十余合是不分胜负的话,那么在斗到三五十合(取中间数,约四十合左右)他已经是在勉力支撑了,不然不会出现正斗到三五十合,“只盼两寨来救”来救的话。罗本出现了110余合的记录,实际上与毛本的三五十合没有本质区别,在单挑中张飞显然未尽全力,前文已经说了张飞的目标并不仅仅在于杀死一个张合,他要为魏延、雷铜二将争取时间。但是张合在单挑中却是尽进了全力,已自不敌,困兽犹斗!困兽犹斗是有一定威力的,曾记得否?马超二十合可以击退张合,但对拼命护主的曹洪却拆了四五十招。所以罗本出现110余合的说法并不奇怪。还是回到毛本,依据上述的分析推测,俺认为:从单挑上说张合在四十合左右不敌张飞。为严谨起见,补充一点:为什么张飞不直接杀了张合?擒贼先擒王,岂不干脆利落?张飞杀张合(在张合困兽犹斗的状态下)恐怕不是三五十合可以达到的事,俺一贯认为马超、赵云可以分别在二十、三十合左右击败张合,但是真要杀他,那是另外一会事。到得张合见到三寨俱失,绝望之余只能逃跑,再斗下去,命都会搭进去。

c、尾声。张合所部三停折了两停,败回瓦口关,迫不得已再度用计,使诈败计杀了雷铜,算是也挽回了一点颜面。再后来张飞抄山间小道发奇兵至瓦口关后,“合大惊,急往小路而走。马不堪行,后面张飞追赶甚急,合弃马上山,寻径而逃,方得走脱。随行只有十余人……”张合被张飞追得连马都不要了,其狼狈可见一斑,“此去必擒之”的夸口翻作画饼无疑,张飞可能成为张合同学的人生中最深的梦魇了。

⑤张飞VS许褚。
张飞和许褚有过两次“亲密”接触,两猛相并着实令人期待,可是事情并不尽如人愿,且看:
a、书第五十回:“诸军众将见了张飞,尽皆胆寒。许褚骑无鞍马来战张飞。张辽、徐晃二将纵马也来夹攻。”──许褚这个家伙有点意思,一度与人打得“丢盔卸甲”,这会儿又骑了个无鞍马,不过值得肯定的是“众尽皆胆寒”,许褚却不忘职守,敢于以不完全的装备力敌张飞。可以肯定的是骑无鞍马的许褚绝对不会是张飞的对手,因此张、徐二将也来夹攻,很可能就要上演一场猛张飞力敌三高手的大戏啊,可惜“两边军马混战做一团”。──此战无助于判断张飞、许褚的武力高下,只是张飞在气势上占了上风。

b、书第七十二回:“为首大将乃张飞也,挺矛纵马,直取许褚。褚舞刀来迎,却因酒醉,敌不住张飞;战不数合,被飞一矛刺中肩膀,翻身落马;……”──可以判定这并非是一场合理有效的单挑,原因是许褚贪杯醉酒,就算不醉数百合内都有可能落败,何况大醉呢。对比起来张飞也曾醉酒,吕布夜袭徐州,两人迎面遭遇,张飞如许褚一样酒醉不能力战,但吕布却“素知飞勇,亦不敢相逼”。吕布的老丈人曹豹却不信这个邪,预欺飞醉酒,想捡个便宜,却被大醉中的张飞三合结果。此战依然无助于判断张飞、许褚的武力高下,只不过吕布“怕” 张飞发酒疯,而张飞显然是对醉后许褚的肩膀比较感兴趣。

最能够看得出两人武力高下的是两人分别同马超的那两战,在马超一节中俺已作出结论,在那两战中:马、许战的紧张程度要略大于张、马战;马、许中许褚明显棋差一招,张、马战中两人绝对棋逢对手。作为超一流高手,两人的武力非常接近,用数值表示的话:张飞97.99,许褚97.44444(无限循环)。

2、其它佐证。
①喝断长坂。
见于书第四十二回:刘备为曹操数十万大军围剿,兵败,操大军追至长坂桥头,却见张飞仅带亲随二十余骑,“怒目横矛,立马于桥上”,众军“都不敢近前”。“飞乃厉声大喝曰:‘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声如巨雷。曹军闻之,尽皆股栗。……张飞睁目又喝曰:‘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来决死战?’……乃挺矛又喝曰:‘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喊声未绝,曹操身边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撞到于马下。操便回马而走。于是诸军众将一齐望西奔逃。”──这便是有名的喝退曹家百万兵了,张辽、张合、许褚等众将不敢上前固然有“又恐是诸葛孔明之计”的原因,另外也有为张飞天神般的夺人气势所震,张三将军的勇气可见一斑。记得“小霸王”孙策也曾喝死一将,不过那是坠于马下破头而死,比之张飞直接将人喝得魂飞魄散有所不如也。──一喝之威,竟大于斯!


②勇名评价。
吕布素知飞勇,亦不敢相逼(14);关羽对曹操说:“某何足道哉!吾弟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耳。(25)”; 操大惊回顾左右曰:“今后如遇张翼德,不可轻敌”(25);诸军众将见了张飞,尽皆胆寒(50);孔明曰:“须是张、赵二将,方可与敌。(65)”;曹洪曰:“巴西守将张飞,非比等闲,不可轻敌(69)” -----简评:如雷贯耳。
像貌: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


单挑战例:与文丑大战五六十回合胜负未分(7),不数合刺鞠义于马下,一骑突入绍军,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7);一合刺死裴元绍(28),战周仓连胜数次,仓身中三枪(28);战许褚三十合不分胜负(31),与许褚力战(31),背袭高览枪挑(31),三十合败张合(31);不三合刺张武落马(34);不数合刺吕旷落马(35);十数合令李典料敌不过(36);两斗夏侯惇不数合诈败走(39);数合刺淳于导于马下(41),一合刺倒夏侯恩(41),不三合刺死晏明(41),斗张合十余合不敢恋战夺路而走(41),力战马延、张凯、焦触、张南四将,杀退(41);不三合枪刺钟缙落马,剑砍钟绅(42);敌张合、徐晃(50);刺斜里杀出刺刑道荣于马下,四五合令陈应料敌不过,接陈应飞叉反掷,生擒陈应(52);一合生擒吴懿(64);速杀刘晙、马汉(65);手起一枪刺死慕容烈(71),骤马一枪杀焦炳(71),杀入重围如入无人之境,张合、徐晃不敢迎敌,救黄忠、张著(71);不一合枪刺朱然(84);交马一合杀金环三结(87);诱敌斗祝融夫人不数合(90);战不三合刺死韩英,独战韩瑶、韩琼、韩琪,少时韩琪中枪,韩琼中箭,生擒韩瑶(92),战不三合杀韩德(92);战姜维数合平手,云惊(93);朱赞措手不及被赵云一枪刺死(94);苏颙措手不及被赵云一枪刺死(95),一箭射中万政盔缨,跌于涧中(95)。

在三国演义的武力评定中,常胜将军赵云同武圣关羽一样,可谓倍受追捧,也倍受争议。追捧者多将其定位于天下第二,个别狂热者甚至认为天下第一非他莫属;贬低者多将其列位于关、张、马、典、许之后,甚至落在超一流高手之尾也有之。追捧者多拿赵云长坂七进七出,连挑曹营54员名将,耐力惊人神勇无敌来说事;贬低者多以赵云杀得都是虾兵蟹将,未与超一流高手有过硬对决来评定。在下既非拥赵派,也非贬赵派,只想忠实地依据毛本三国,尽可能客观的说出自己的一点心得,对上述两派人士,如有得罪之处请多包涵。

1、重点比较。
①赵云VS文丑。就武力单挑来说,这是赵云的处女战,也是演义中赵云为数不多的与超一流高手的直接对话。且看第七回原文:“一个少年将军,飞马挺枪,直取文丑。……与文丑大战五六十合,胜负未分。瓒部下救军到,文丑拨回马去了。那少年也不追赶。”关于此战“在不同人眼中,世界是不一样的”,有人以此认定赵云能与正在锋头上的文丑五六十合战平,难能可贵;有人则认为同为五虎大将,五六十合还搞不定一个文丑,而关羽三合杀之,赵不如关远矣。在下的理解是:其一赵云初出江湖,临阵搏斗经验虽浅,却是“初生牛犊不畏虎”,威名勇力排在“河北四名将”之上,且与颜良齐名的大军阀袁绍麾下“二猛”之一——文丑则是挟勇而来(面对四健将,杀一走三),表现也是相当勇猛,这是一场双赢之战。一方面作一简单类比,若文丑近似具备许褚的水准(许褚、徐晃五十合不分胜负)的话,那么此时赵云的武力至少具备了徐晃这个层次将领的水平;另一方面能与赵云大战五六十合的文丑,不可能毫无原由的三合就成为关圣的刀下之鬼(见于关羽一节)。其二“瓒部下救军到,文丑拨回马去了,那少年也不追赶”说明什么?进一步说明赵、文二人都未充分发挥,只怕百余十合都难见胜负,文丑没有速胜的能力,且对方救军已到,因此拨马回去;赵云也没有速胜的把握,且已达到救公孙瓒的目的,因此也不追赶。如果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两人之间将上演一场类似于马超酣战许褚的场景,这只是推测,就此打住。

②赵云VS许褚。见于书第第三十一回:“操大怒,教许褚出战。玄德背后赵云挺枪出马。二将相交三十合,不分胜负。”这一节给人的感觉是好戏刚刚开始,却又突然结束,因为东南角的关羽和西南角的张飞“一齐掩杀”出来。不过依然可以说明点问题:如果不是赵云守在身边,玄德有持无恐的朗诵“衣带诏”的底气恐怕不会那么足。紧接着赵云、许褚二人又发生了一次遭遇战就更能说明问题了,见原文:“赵云挺枪跃马,杀开条路,玄德掣双股剑随后。正战间,许褚追至,与赵云力战。背后于禁、李典又至。玄德见势危,落荒而走。听得背后喊声渐远,玄德望深山僻路,单马逃生。”许褚何许人?公认的超一流,“虎痴”也!这里要重点关注一个“力”字,力者尽力、用力也,似乎比大战的强度还要高一点,如果不是对手的武力达到了相当的水准,用得着“虎痴”这么劳神费力?综合①、②可以推出这么个结论:赵云的武力底线至少在一流(以徐晃为参照),有接近或令超一流费力的能力(以许褚为参照),但是赵云武力的准确定位依然模糊,尚需其他证据的支撑。此外关于这一节也还有个观点,认为赵云上演了一场独斗许褚、于禁、李典的好戏,对此俺的认识是:也许。因为原文中并未明确交代以一敌三,还是不要深究的好。

③赵云VS马超。
关于马超的武力,俺在上一篇“龙骧大将①”中业已鉴定完毕,得出的结论是:马超是不折不扣的超一流武将,而且是天下第二人。那么这里想通过与马超的全面对比推导出赵云的武力定位。
A、以张合为参照物。见于书第五十八回:“(马超)挺枪直杀过来。曹操背后于禁出迎。两马交战,斗得八九合,于禁败走。张合出迎,战二十合亦败走。”见于书三十一回:“云纵马挺枪,杀散后队,又来前军独战张合。合与云战三十余合,拨马败走。云乘势冲杀,却被合兵守住山隘,路窄不得出。”这两段文字有这么几个分析点:其一,同是败张合,超用二十合(罗本是三合),云用三十余合(罗本是十余合),乍看超略强于云。有人说马超身负杀父的血海深仇,状态超强;那俺要说赵云也是身负“勿伤吾主”的重任,状态也不一般,君不见曹洪为护曹操居然与马超力拼四五十合,直至刀法散乱?君不见典韦为护曹操血流满身、以身殉职?君不见周泰为护孙权身被十二枪、兀自死战?无论是报血仇还是护主都可以极大激发人的潜能,激发的深浅程度就无从比较了。其二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报血仇或是护主,在于马超败张合时基本上处于身完气足、体力消耗不大的状态,而赵云败张合时却是与许褚力战在先,单骑冲阵突袭背挑高览并杀散高览部队之后,赵云的“劳动”强度较之马超大,体力消耗也要大一些。如果赵云处于马超的体力状态下是否也可以二十合败张合呢?俺无从得知。

实际上俺更看中的是“马超八九合败于禁,子龙十数合令李典料敌不过(36)”,于禁、李典在本套排名中都只是二流战将,不仔细分析的话,二人的武力可说半斤八两,这里从大面上取二人武力完全一致。那么在没有体力因素干扰的情形下,马超八九合败于禁所突出的武力似略强于子龙十数合令李典料敌不过(料敌不过有还可支持的意味,比直接败逃要好),综合上述两人对张合的战例,可以得出马超的攻击力略大于赵云,当然如果有人取马、赵二人的攻击力相等俺也不会十分反对。

B、全面的武力对比。众斗方面:马超曾仗剑以一敌五,杀二走三(59),力敌杨阜兄弟八人,杀七重创一(65);赵云力战马延、张凯、焦触、张南四将,杀退(41),不三合枪刺钟缙落马,剑砍钟绅(42),独战韩瑶、韩琼、韩琪,少时韩琪中枪,韩琼中箭,生擒韩瑶(92)。赵云比之马超不遑多让。箭术方面:马超有“箭不虚发,应弦落水(59)”的描述;赵云的箭术则更神奇:箭射帆索(49),这一箭也可列入三国箭术的前十名(见诸在下另一篇小文:孤狼拾遗品三国人物篇之神箭将军),赵云还曾射死过韩琼(92)、万政(95)。箭防方面马超有:“听得背后弓衔响,急闪过(59)”、“操兵前后大至,虎卫军当先,乱箭夹射马超。超以枪拨之,矢皆纷纷落地。(59)”、“超却闪过(张飞箭65)”;赵云有:“赵云以枪拨之,箭皆纷纷落水”(49),“韩琼按戟,急取弓箭射之,连放三箭,皆被云用枪拨落”(92)。两人的箭防能力可等量齐观。耐力方面:马超两度与猛将张飞、许褚酣斗二百余十合,赵云却是四番单骑冲阵,尤以长坂为最,七进七出斩将五十多员。至于在擒斩将领大的数量上,赵云力拔三国头筹,达到26人(还不算长坂的无名无姓的五十多员)之多,远远超过了马超。更有书第六十五回,赵云速杀刘晙、马汉,给孟起一“下马威”,令其心生敬佩。
综合A、B,赵云的武力极其极其接近马超。



④赵云VS张飞。
两人的共同参照物依然是张合,云体力有亏的情况下三十余合败张合,飞三五十合拿不下张合。再通过类似于赵、马的武力全面比较赵、张的武力,俺们可以推出一个结论:赵云的武力略强于张飞一点点。

2、以一敌众。见于书第四十一回:“后面赶的是马延、张凯,前面阻的是焦触、张南,……赵云力战四将,曹军一齐拥至。云乃拔青釭剑乱砍,手起处,衣甲透过,血如涌泉,杀透众军将,直透重围。”----简评:无所畏惧,当者披糜。

见于书第四十二回:“赵云挺枪便刺,钟缙当先挥大俯来迎。战不三合,战不三合被云枪刺落马下,……云左手持枪隔过画戟,右手拔出青釭宝剑砍去,连盔带脑,砍去一半,绅落马而死……,”----简评:枪刺剑砍,勇力绝伦。

见于书第九十二回:“赵云大怒,挺枪纵马,单搦韩德交战。长子韩瑛,跃马来迎;战不三合,被赵云一枪刺死于马下。次子韩瑶见之,纵马挥刀来战。赵云施逞旧日虎威,抖擞精神迎战。瑶抵挡不住。三子韩琼,急挺方天戟,骤马前来夹攻。云全然不惧,枪法不乱。四子韩琪,见二兄战云不下,也纵马抡两口日月刀而来,围住赵云。云在中央,独战三将。少时,韩琪中枪落马。……云拖枪便走。韩琼按戟,急取弓箭射之,连放三箭,皆被赵云用枪拨落。琼大怒,仍绰方天戟,纵马赶来,却被赵云一箭射中面门,落马而死。韩瑶纵马举宝刀便砍赵云。云弃枪于地,闪过宝刀,生擒韩瑶归阵,复纵马取枪杀过阵来。……云奋怒挺枪来迎;战不三合,枪起处,刺死韩德于马下。”----简评:力杀五将,老而弥坚!
再次综合上述1、2部分的内容,可以明确:赵云的武力可以毫不犹豫的位列超一流,依俺的理解他是天下第三人。

3、其它佐证。
①箭术超群。
见于书第四十九回:“赵云拈弓搭箭,立于船尾大叫曰:“‘吾乃常山赵子龙也!奉令特来接军师。你如何来追赶?本待一箭射死你来,显得两家失了和气。教你知我手段!’言讫,箭到处,射断徐盛船上篷索。那篷堕落下水,其船便横。”当其时也东南风正起,此箭居然一射断索,足可列入三国箭术的前十名,与水浒花荣夜射灯有异曲同工之妙(见诸在下另一篇小文:孤狼拾遗话水浒暗器篇之神箭奇石)。赵云箭下亡魂还有:韩琼(92)、万政(95)。

②单骑冲阵。
如在吕布一节所言:单骑冲阵所表现出的武力水平也许不如单挑斩将来得直接,但是至少可以从侧面证明武将的勇气,特别是在千军万马中如入无人之境的描述,让人对其武力平添了几分信心。这里再补充一点:在千军万马、枪林箭雨中孤身冲阵,本身就是对武力的极好考验。一部三国,子龙将单骑冲阵阐释得淋漓尽致。
A、见于书第七回:“战不数合,一枪刺鞠义于马下。赵云一骑马飞突入绍军,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简评:勇不可当!
B、见于书第三十一回:“……高览后军忽然自乱,一将冲阵而来,枪起处,高览翻身落马。视之,乃赵云也。……又来前军独战张邰。”-------简评:河北四名将,一败一亡!

C、见于书第七十一回:“见张合、徐晃两人围住黄忠,军士被困多时。云大喊一声,挺枪骤马,杀入重围,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那枪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张合、徐晃心惊胆战,不敢迎敌。云救出黄忠,且战且走;所到之处,无人敢阻。……云不回本寨,遂望东南杀来。所到之处,但见“常山赵云”四字旗号……尽皆逃窜。云又救了张著。”-------简评:一身是胆!



D、见于书第九十二回:“西凉兵素知赵云之名,今见其英勇如昔,谁敢交锋!赵云马到处,阵阵倒退。赵云匹马单枪,往来冲突,如入无人之境。”-------简评:英雄不老!

③铁血长坂。
是役曹操数十万大军围剿刘备,赵云自四更时分与曹军撕杀,往来冲突,杀至天明,救简雍、救甘夫人、救糜竺,夺青釭宝剑、孤骑救阿斗、马跃陷坑惊退张合、战退四将,“这一场杀,赵云怀抱后主,直透重围,砍倒大旗两面,夺槊三条;前后枪刺剑砍,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简评:此战赵云能脱大难,固然有曹操“不许放冷箭”的原因,但也与赵云惊人的勇气、过人的体力、娴熟的武艺有直接的联系,几进几出、毫发无伤,诚可谓勇冠三军!


④勇名评价。
周仓:极其雄壮(28);曹操曰:真虎将也!(41);诗:“当阳谁敢与争锋!”(41);孔明曰:“须是张、赵二将,方可与敌。”(65);马超亦惊,倍加敬重(65);曹操曰:“昔日当阳长坂英雄尚在!”(71);邓芝贺曰:“将军寿已七旬,英勇如昨。……世所罕有!”(92);诗:常山有虎将,智勇匹关张。(97)。-----简评:声名远扬。
吕布天下第一的争议是有,但并不大,只是这个天下第二人的争议就大了去撩。其实在龙级(超一流)这个层次的战将中,关羽、张飞、赵云、马超、典韦、许楮、颜良、文丑,甚至黄忠(有人说六十岁的黄忠战平了四五十岁的关圣,那么三十岁的黄忠不说天下无敌吧,排老二想来是没问题的)、庞德等都似乎具备一争第二的实力。这的确让人费思量,但也许这也就是三国武力排行的魅力之所在了,俺不想做一个放诸四海皆准的三国武力排名,实际上谁也不可能真正做到一统江山,关键还是要言之有理、言之有物,尽可能的自圆其说。是非曲直、成功与否,自有公道在人心。

有道是: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个天下第二人依俺的理解应该在马超、赵云中产生,其余人与马超的比较详见下文,这里将马、赵二人简单对比,马超与其他超一流高手交战的实战次数和对抗强度要高过赵云,这正是一个现成的证据,这个证据可以让俺将马超位列第二显得更有信心一点;其次是马、赵二人共同的对手----张合所提供的参考价值。但是并非说马超对赵云有明显的优势,实际上只存在极其极其微弱的优势。俺一贯反对将武将的武力数值化,这里说不得要借用一下,如果将吕布单挑武力设定为100的话,那么马超是98,赵云则是97.9999…(无限循环)。进入正题吧。

马超: 像貌:生得面如冠玉,眼若流星,唇若抹朱,腰细膀宽,声雄力猛,狮盔兽带,银甲白袍,坐骑俊马,手执长枪。


单挑战例:战不到数合刺王方于马下(10),一合生擒李蒙(10);八九合败于禁(58),二十合败张合(58),奋威数合刺李通于马下(58),四五十合令曹洪(救曹操)刀法散乱、气力不加(58);三战许褚:首战一百余合平,次战又斗一百余合平,三战三十余合平(59);步战力敌侯选、李堪、梁兴、马玩、杨秋,砍翻马玩、剁倒梁兴(59);力敌杨阜兄弟八人,杀阜兄弟七人,阜身中五枪(64);三战张飞:首战一百余合平手、再战百余合平、夜战二十余合平,动用回马锤手段(65)。

1、技压虎痴。
①战前的态势。马超、许褚两人大战前是个什么态势呢?见于书第58回,马超为雪父仇挟恨而来,渭水河畔杀得曹操割须弃袍,狼狈不堪。在这一回书中马超看到了一个奋勇保护曹操的将领,将名字对上号后正是许褚。书第59回:借天时曹操一夜筑土城,马超大惊,疑有神助。超欲单骑擒曹操,见操后一人目射神光,威风抖擞,疑是许褚,超不敢动,勒马回。褚曰:来日必擒马超。操曰:马超英勇,不可轻敌。褚曰:某誓与死战!遂下战书,超接挑战怒批“誓杀虎痴”。决战之日,两阵对圆,操曰:马超不减吕布之勇。褚拍马舞刀而出。

这里有三个问题要值得关注:其一马、许两人在战前所获的各自信息是不对称的,对马超而言仅知许褚之勇,而未知其能;而对许褚而言通过渭水战役领教了马超之勇,对其武力(此处专指武艺技巧)通过于禁、张合、特别是血战马超的曹洪是应该有所了解的(这绝非在下的妄自猜测,试想许褚作为曹操的虎贲首领,不管是出于护卫曹操的安全也好,还是为日后可能的单挑收集信息也好,他定会向与马超交过手的三将详细的询问马超的武力)。自虎贲前老大典韦战死以来,作为曹操的“中南海第一保镖”,许褚勇名日盛,他自负其勇(连曹洪都可以与马超死磕四五十合)根本未将马超放在眼中。所以才会放出“来日必擒马超”的豪言壮语,只是经过曹操“不可轻敌”的劝戒提醒,方改口“誓与死战”,从“必擒”到“死战”这个弯转得够大,看来许褚也还是个不笨的人。其二多有人说:马超怕许褚,为许褚神威所震“不敢动”。这当属读书不细产生的谬见,是个笑话。马超的攻击目标为曹操,擒贼先擒王是其战略目的,既然许褚在场,此目的不可能很容易达成,也就暂时没必要以主帅的身份涉险与一保镖见识,马超对许褚根本谈不上怕,但对其武力颇为忌惮想是有的。否则接许褚挑战书何以会爽快迎战?何以会与许褚大战230余合?其三单挑前“马超不减吕布之勇”这番话,可视作是曹操对许褚的激励,操为人多智,褚是其爱将,操深知马超之能,对许褚使用激将法是很正常的。许褚昔与吕布战平二十合,曹营六将出合围败吕布,许褚未打过瘾,一听说将马超比作天下第一吕布,他如何会服气?为什么不说张飞、关羽不减吕布之勇,偏说马超呢?昨**见了老子还“不敢动”呢!许褚的肾上腺素和战意被极大的提升上来。

②卸衣甲之举。
且看被曹瞒施以精神麻醉的“虎痴”如何酣斗锦马超。第一个一百合:斗了一百余合,胜负不分。马匹困乏,各回军中,换了马匹,又出阵前。简评:堪称大战,胜负不分。第二个一百合:又斗一百余合,不分胜负。简评:势均力敌。接下来最精彩的一幕出现了:许褚性起,飞回阵中,卸了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超决战。两军大骇。这里有三点要好好分析一下:先看许褚“性起”作何解?有人理解是打兴奋了,在下不这么看,都打了二百合还不够兴奋吗?俺以为作为曹营数一数二的嗜战酣将,许褚当可算视死如归,一句话许褚已杀红了眼,已有了死的觉悟,看来是准备玩命了!这与战前的话是相吻合的:既然无法“必擒马超”,则当“誓与死战”!反观马超似乎镇静的多,书中未明写他是否也“性起”,在下也就不好妄加猜测,不过古典小说中常有一击两鸣的手法,不知这里是否在用许褚的“性起”反衬马超的从容,诸位可自行判断。再看两军为何“大骇”?有人说骇异许褚的勇力。俺认为还不够全面:一骇两将二百合内大战棋逢对手;二骇许褚拼命,脱盔卸甲危险之极;三骇许褚在数九寒冬(参看前面的泼水筑城)竟赤身裸体!



最后看看许褚脱盔卸甲在实战中有何意义?按演义中的说法许褚身高八尺,腰大十围,无疑是个胖子,按照生活常识来分析,在剧烈的运动中胖子是比较容易出汗的。许、马二人奋斗了两百余合,以每分钟一合算差不多斗了三个多小时,中间只有短暂的换马和卸甲可以稍作喘息,这样说许褚汗出如浆恐怕也不为过。三个多小时的鏖战就是铁人也会稍觉疲累吧,看看现代拳击比赛中两位打满十二回合(每回合三分钟休息一会)的拳击手就知道了。疲累所带来的后果是动作变慢(或走形)、反应力变慢、肌肉疲劳等。那么许褚卸甲的真实目的在于:脱掉笨重的盔甲(古代的盔甲怕有数十斤吧)以增强动作的灵活性和身手的敏捷性;脱掉包裹的严严实实的盔甲来凉快一下。至于脱掉盔甲后防御力降低、危险性增大以及严寒问题,也就顾不了那么多了,反正是豁出命去,大不了同归于尽!而马超累不累、热不热?多少也是有一点的,为何不脱衣服?顾全“锦马超”的形象是一方面,更多的恐怕是马超自信不需如此也可保持不败甚至是胜利,这是两人的一点区别吧。凡事有利必有弊,脱盔卸甲是把双刃剑,在增强机动性的同时,防御力肯定下降(有盔甲身体关键的部位挨上那么一枪未必会不死,但是没盔甲关键部位挨枪肯定是不活);两人大战之时正是泼水成冰的寒冬时节,赤身裸体无疑会加速热量的流失,根据常识热量加速流失的情况下,会极大的影响体能(力量、体力、耐力乃至速度)。可以肯定许褚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失利的可能性要大。

③三十合奥妙。
见书第59回原文:“两个又斗到三十余合,褚奋威举刀便砍马超。超闪过,一枪望褚心窝刺来。褚弃刀将枪挟住。两个在马上夺枪。许诸力大,一声响,拗断枪杆,各拿半节在马上乱打。”从这一段的描写不难看出两人中马超确实是占了上风,在斗到两百三十余合左右,许褚出现了几乎致命的漏洞:奋威一刀被马超轻易闪过,马超的枪却已向心窝刺来;许褚这一刀力量很大,不幸的是砍空了且招术已用老,变招已来不及,所幸的是许褚身经百战,反应算够快的,没奈何只得弃刀(令俺想起剑在人在,剑亡人亡的江湖老话来),几乎是下意识的用胳膊夹住了马超的枪。许褚的狼狈可见一斑:弃刀在先(丧失攻击武器),夹枪在后(这是什么招术?)这样一来,许褚变成身无片甲遮护手无尺兵进攻(后文还有个骑无鞍马的记录)。许褚尽弃衣甲,机动性和力量都有所加强,虽如此可还是出现了手忙脚乱的一幕,不由得令人作出一个合理推测:如果许褚衣甲在身躲得过这一枪吗?

这三十余合许褚唯一值得肯定的是“力大”,居然将马超的枪杆拗断了,两人各拿半节枪互相攻击,战局似乎又回到了不分胜负的局面。其实不然!见原文:“操恐褚有失,遂令夏侯渊、曹洪两将齐出夹攻。”先前斗了两百余合都没“恐褚有失”,偏偏这时担心,这说明了什么?一方面说明曹操对许褚这个爱将的关心,毕竟身无片甲啊;一方面说明曹操可能已看出许褚是强驽之末了,如果真是平手或褚占上风的情况下,是完全没必要派两将齐出夹攻的。看此节时,俺在想马超剑术不凡更有使流星锤的手段,为何此处不用之呢?关于许褚裸斗也还有个头尾呼应:许褚臂中两箭。也多少能够说明一点问题:在第58回许褚救护曹操于小船之上,“将两腿夹舵摇撼,一手使篙撑船,一手举鞍遮护曹操”尚可保两人不被箭伤,此时却是连中两员!看来此战确实消耗了许褚巨大的体力,以至于身手迟钝,箭防能力下降。反观马超同样在剧斗后尚有“直杀到壕边”的充沛体力,马、许大战后的数日,马超还“引数百骑直临寨前,往来如飞”,而许褚却不见踪影。

对上文作总结:战前曹操以激将法刺激许褚提高战意,战中许褚脱盔卸甲减轻负担,结果却是弃刀夹枪、臂中两箭!可以推出俺的结论:马超的武力略微强于许褚。引申一下:从后文可以看出,许褚的武力等同于典韦,那么马超的武力也略微强于典韦。迫不得已再借用数值直观说明一下:马超武力98,典韦97.5、许褚97.44444(无限循环)。

2、力拼翼德。
①战前的概况。
马超败投张鲁,欲以攻取刘备葭萌关作为进身之报;玄德大惊,孔明认为只有是张飞、赵云二将方可与敌;诸葛亮、刘备对张飞使用激将法:“今马超侵犯关隘,无人可敌。除非往荆州取关云长来方可与敌。”张飞:“。。。吾曾独拒曹操百万之兵,岂愁马超一匹夫乎!”----是谓一激。孔明:“。。。马超之勇,天下皆知。。。非等闲之比。云长且未必能胜。”张飞:我只今便去,如胜不得马超,甘当军令!”----是谓二激。刘备:“人言锦马超,名不虚传!”张飞便要下关。----是谓三激。张飞性燥,诸葛多智,激将法的作用在于挖掘将领的潜能,将战将的战意调至最高,具体到书中此节,一激用云长来引张飞上钩,二激断却张飞后路,三激则令张飞战斗欲望达致顶峰:恨不得平吞马超。明朝的军事家刘基著有一本《百战奇略》的书,其中有一篇“怒战篇”:“凡与敌战,须激励士卒,使愤怒而后出战。法曰:杀敌者,怒也。” 诸葛深谙此道啊。

有道是诸葛一生唯谨慎,在张、马这场大战中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显露无遗,刘关张桃园结义三位一体,诸葛对张飞使用了激将法犹觉不够,又用上了以逸待劳的手段,见于书中原文:张飞便要下关。玄德急止之,曰:“且休出战。先当避其锐气。”关下马超单搦张飞出马,关上张飞恨不得平吞马超。三五番皆被玄德当住。看看午后,玄德望见马超阵上人马皆倦,遂选五百骑,跟着张飞冲下关来。以逸待劳见于我国传统的军事著作《三十六计》中的第四计: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要使敌人处于逆境,由优势变为劣势,就要采取静守不战的策略,从而损刚益柔,易弱为强,击败对方。马超初到锋芒毕露,当避其锐气,待其人马困倦之时,张飞却是战意、愤怒涨到了极点。刘基的《百战奇略》的书中也还有一篇“气战篇”:“兵之所以战者,气也;气之所以盛者,鼓也。。。。法曰:气实则斗,气夺则走。”一鼓作气是这段话的中心意义。

②战中的细节。
张飞被诸葛施以激将法,气冲牛斗,又是以逸待劳,神完气足,且看三将军如何酣斗神威天将军。第一个一百合:“两马齐出,两枪并举。约战百余合,不分胜负。。。。(玄德)恐张飞有失,急鸣金收军。” 简评:这场似乎马超占了极其极其微弱的优势,有两点可做证明。其一交手之前,张飞大呼:“认得燕人张翼德么!”马超曰:“吾家屡世公侯,岂识村野匹夫!”张飞大怒。----张飞这里的“怒”与诸葛激将法所产生的怒本质是不一样的,前者是良性的可提升战意,后者有负面作用易扰乱心神。马超可能是实问实答,也可能是玩心理战,高手过招需全神贯注,怒则易生乱,为对手乘虚而入。其二同前面分析吕布斗张飞百余合一样,刘备武力见识不弱,“恐”和“急”是否说明刘备在手足连心的同时,张飞确是处于并不明显的下风呢?当然俺也可以接受二人战平的观点,玄德鸣金只理解为关心张飞,况书中有“不分胜负”的说法。

第二个一百合:“张飞略歇马片时,不用头盔,。。。又出阵前。。。两个再战。玄德恐张飞有失,自披挂下关。。。看张飞与马超又斗百余合,两个精神倍加。玄德教鸣金收军。” 简评:这场是毫无悬念的不分胜负。看来玄德对张飞真的是关心,这里出现了第二个“恐”,“披挂下关”有可能是一旦张飞有不济的迹象,说不得就要上演一场两杰战马超了。玄德痴看二虎相斗,结果发现二人越斗越精神,悬着的心逐渐放下了。从急鸣金到教鸣金说明了玄德的心态发生了这样两种变化:其一无需再为张飞过度担心;其二两虎相争必有一伤,马超真虎将也,心甚爱之,如何可得呢?(见于战后备与孔明的对话)这极可能是刘备第二次鸣金的真实原因。至于张飞脱盔与许褚脱盔卸甲不可同日而语,毕竟盔的重量要轻得多,脱盔后张飞占不了多少便宜。

点火把夜战:马超亦换了马。。。大叫曰:“张飞,你敢夜战么?”。。。张飞性起。。。叫曰:“我捉你不得,誓不上关!” 超曰:“我胜你不得,誓不回寨!”。。。两将又向阵前鏖战。到二十余合,马超拨回马便走。。。原来马超见赢不得张飞,心生一计。。。暗挚铜锤在手,回身觑着张飞便打来。。。。张飞一闪,从耳朵边过去。。。。张飞带住马,拈弓搭箭,回射马超,超却闪过。两将各自回阵。简评:又是一场不分胜负,两人各使非兵器手段亦是平手。这里刘备曾两度相劝张飞“来日再战”,可说是不愿看到两虎相伤的场面,无奈张飞“性起”,这里“性起”也可如前文分析许褚一样,理解为张飞杀红了眼,准备玩命,何况还有“军令状”压在头上呢。关于夜战一节有人认为马超使诈在先,是因为比张飞先失掉了单挑获胜信心,因此推断出张飞占了细微的上风。在下不以为然,战场上没说不能用诈败暗器取胜的手段啊。

对上文作总结:战前诸葛对张飞施以激将之法提高飞战意,马超骂张飞“村野匹”激怒飞,大面上讲激将法与激怒法作用两相抵消;战前张飞以逸待劳神完气足,马超远道而来,三鼓之下人马困倦,但是有人考证出张、马大战时超39岁、飞48岁,超占了年龄及体力上的便宜,还是从大面上讲人马困倦与年龄优势作用两相抵消。(关于39岁、48岁年龄问题,俺是聊备此说,俺并不认为48岁的张飞体力一定逊于39岁的马超,年龄的问题在其他篇幅俺会有详细说明)张、马大战220余合同马、许大战230余合有相同之处:例如激将法、脱衣甲。也有明显的不同之处:有人说马、许战是血仇宿敌间的生死决,而张、马战是未来兄弟间的大比武,俺深以为然;马、许战的紧张程度要略大于张、马战;马、许中许褚明显棋差一招,张、马战中两人绝对棋逢对手。

③张马再比较。
通过①②两个环节,俺没有得出马超、张飞武力孰强孰弱的明确结论,古人常说“大战三百回合”,马超、张飞二人大战三百回合也许会分出上下,毕竟“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A、以张合为参照物。见于书第五十八回:(马超)挺枪直杀过来。曹操背后于禁出迎。两马交战,斗得八九合,于禁败走。张合出迎,战二十合亦败走。见于书第七十回:(张飞、张合)战到三十余合;两将在火光中战到三五十合。马超败张合,白纸黑字写明是张合(罗本仅为三合!);张飞两番三四十余合却拿不下张合,当然有设计的因素(详细见于张飞一文,这里暂从略),但是从擒贼先擒王的角度,张飞的攻击力比之马超要受到质疑。

B、其它的武力表现。步斗方面马超曾仗剑以一敌五,杀二走三(59),张飞仅有飞剑斩周善(61);众斗方面马超力敌杨阜兄弟八人,杀七重创一(65),张飞没有取人性命的记录;暗器方面马超会回马流星锤,张飞找不到会暗器的有关记录;箭术方面马超有“箭不虚发,应弦落水(59)”的描述,张飞则是射马超,超却闪过;箭防方面马超有:“听得背后弓衔响,急闪过(59)”、“操兵前后大至,虎卫军当先,乱箭夹射马超。超以枪拨之,矢皆纷纷落地。(59)”、“超却闪过(张飞箭65)”,张飞没有箭防的相关记录;耐力方面马超、张飞旗鼓相当;力量方面马超枪杆被折断(木头杆?),张飞使丈八点钢矛,张飞胜一筹;气势方面张飞喝断长坂桥(42),马超则是独闯虎卫军(59),张飞似胜半筹。
综合A、B而言,马超的武力是不是强于张飞一点点呢?各位可自行判断。三度借用数值直观说明一下:马超武力98,张飞97.99。

3、其它佐证。
①以一敌众。
见于书第五十九回:五将挥刀齐出。超纵步出帐外,五将围绕混杀。超独挥宝剑,力敌五将。剑光明处,鲜血溅飞,砍翻马玩,剁倒梁兴,三将各自逃生。----简评:马超身手灵活,剑术惊人!
见于书第六十四回:阜兄弟七人一齐来助战。阜兄弟七人皆被马超杀死,阜身中五枪,犹然死战。----简评:马超状态神勇,枪法狠辣!
②单骑冲阵。
书第五十九回:超于乱军中遥见曹操,就撇了夏侯渊,直取曹操。操大惊,拨马而走。曹兵大乱。
超不见了庞德、马岱,乃引百余骑,截于渭桥之上。操兵前后大至,虎卫军当先,乱箭夹射马超。超以枪拨之,矢皆纷纷落地。超令从骑往来突杀。争奈曹兵围裹坚厚,不能冲出。超于桥上大喝一声,杀入河北,从骑皆被截断。超独在阵中冲突。。。。。。
-------简评:虽比不上赵子龙“七进七出”,然只身面对凶悍的虎卫军,胆识亦有过人之处。


③勇名评价。
曹操曰:“马超英勇,不可轻敌。”(59);曹操:“马超不减吕布当年之勇。”(59);曹操观良久,掷兜鍪于地曰:“马儿不死,吾无葬地矣!”(59);杨阜:“马超有吕布之勇。”(59);孔明曰:“须是张、赵二将,方可与敌。”(65);孔明:“今马超侵犯关隘,无人可敌。除非往荆州取关云长来方可与敌。”(65);孔明:“。。。马超之勇,天下皆知。。。非等闲之比。云长且未必能胜。”(65);刘备:“人言锦马超,名不虚传!”(65);玄得叹曰:“真虎将也!”(65);孔明:亮闻孟起世之虎将(65);诸葛亮:“孟起虽雄烈过人,亦乃黥布、彭越之徒耳;当与翼德并驱争先。。。”(65)----抛开激将法之类的话不谈,马超勇名的确是名不虚传。
像貌: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同常胜将军赵云一样,武圣关羽在三国演义的武力评定中,争议很大,存在泾渭分明的两大阵营:拥关派和贬关派。拥关派认为:仔细体察作者的意思,关羽在书中有着武圣的头衔,有着“武艺绝伦”的描述,有着温酒斩华雄、诛颜良、杀文丑、过五关杀斩六将等等的纪录,诚可谓“威震华夏”!因此武力天下第二非云长莫属,也有人认为云长的武力天下第一也不为过。

贬关派则说:关羽武圣的头衔名不副实,“武艺绝伦”同“力敌万人”一样同属夸张,斩华雄属于车轮战、诛颜良属运气加谋袭、杀文丑靠的是马快、五关六将不值一提、战徐晃八十合堪堪要败、百合战黄忠、庞德都吃了小亏等等,更别提关羽有四次左右臂轮番中箭的经历。有好事者总结关羽的武力特点就是三招:快马偷袭、诈败拖刀、策马追杀。因此这一派的人士往往将关羽的武力排在十一大超一流高手之尾,甚至关羽无缘超一流高手的文章也不鲜见。

在下认为上述两派的武评分析中都有可取之处,但却是关羽武力分析的两个极端。俺既非拥关派,亦非贬关派,在下以为所谓“武圣”不一定就是书中武力最高的(具体理由参见本人颜良一节),同时逆反心理也是武评的大忌。武评中从没有绝对的公允,俺只想求得相对的客观,忠实地依据毛本三国,借此小文和同好以关羽的十大经典单挑来回味一下关云长的武力。

单挑战例: 程远志措手不及被关羽一刀挥为两段(1);温酒斩华雄(5),与张飞合斗吕布三十合平手,刘关张三英战吕布败之(5);数十合杀管亥(11);大战纪灵三十合平手(灵大叫少歇),一合杀荀正(14);战未数合败车胄,杀之(21);数合败王忠生擒(22);夏侯惇诱敌斗关羽十余合平手(25),奋力杀退(程昱计策)徐晃、许褚(25),颜良方欲问时、措手不及被关羽刺于马下(25);战文丑不三合,丑心怯而走,羽马快杀之(26);过五关斩六将:一合杀孔秀(27),孟坦诱斗关羽三合,关羽马快杀之(27),中韩福冷箭,关羽速杀之(27);步战速杀卞喜(27),一合杀王植(27 ),一合杀秦琪(27 );战夏侯惇不十合平(28),一通鼓未尽杀蔡阳(28);不三合杀杨龄(53),三斗黄忠:首战一百余合平手,次战五六十合平(忠马失前蹄),三战三十余合平(忠只射羽盔缨)(53);一合杀夏侯存(73);两斗庞德:首战一百余合平手,次战五十余合平,羽左臂中庞德箭(74);箭射成何落水(74);战徐晃八十余合,右臂少力关平鸣金(76);蒋钦诱敌不三合败走(76);三合怒败潘璋(77)。

1、武艺绝伦。
①温酒斩“熊”,卅合退“鸡”。
●关羽VS华雄。
见于书第五回───“操曰:“此人仪表不俗,华雄安知他是弓手?”关公曰:“如不胜,请斩某头。”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曰:“酒且酌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


以在下的理解,华雄乃董卓帐下第一员大将也(罗本三国有“第一员骁将”的说法)。且看书中的对其人的描述“身长九尺,虎体狼腰,豹头猿臂”,好一条关西大汉(与水浒中的花和尚鲁智深是老乡啊)!用战例说话华雄当可算是猛将无疑:手起刀落一刀斩鲍忠,一刀劈死欲偷袭且与黄盖、韩当齐名的双刀祖茂,三合斩袁术之骁将俞涉,不多时杀韩馥之上将大斧潘凤!另外在书中华雄还有击败“江东猛虎”孙坚的记录:当其时孙坚缺粮军乱,华雄趁夜偷袭,后军又被李肃放火,所以俺并不认为华、孙之短暂交手是一场合理有效的单挑(罗本倒是写得很明白,十余合坚败),俺更看重的是华雄在追赶孙坚时,接连轻松的避过了孙坚两箭。华雄武力之猛让十八路诸侯“尽皆失色”!但是就是这么一个牛人猛将却在“酒尚温”的工夫被关羽斩于马下(罗本更神奇:只一合斩了华雄),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分析重点。

A、“酒尚温”是个什么概念?
三国演义向有七实三虚之说,其成书有“据正史”的成份,按照正史诸侯联军讨伐董卓之战 大约发生在公元190年 冬月,这样“酾热酒一杯”就好理解了,热酒可以起到提神、壮胆、驱寒的功效。在两汉、三国时代,酒俱多属青铜制造,虽然我国的陶瓷技术也有数千年的历史,但行军打仗之际,携带青铜酒器的可能性要大过携带陶瓷酒器。在下曾于某个冬日做过一个实验:室内,用景德镇瓷杯装加热后的“加饭酒”,从热到温历时约20分钟左右。考虑到青铜酒器的散热性要快过陶瓷酒器,俺揣摩在十八路诸侯联军的暖帐内(生火或备火盆),用青铜酒器盛装的热酒从热到温历时15分钟应该有吧?15分钟足够关羽、华雄二人战上15合了。俺的理解是“酒尚温”是个不长的概念,但也不是说是转眼间。

B、一刀斩华雄的可能性。
一刀斩华雄是罗本的说法,而在下的这套武评全部依据毛本,之所以罗列罗本,是将两个版本作一有趣的对比。俺以为在斩华雄的问题上毛本处理的更合理一些,好歹有个“酒尚温”的时间段,而罗本是一刀斩,几乎就是眨眼间;这就好象在颜良被关羽一刀斩的问题上,俺认为罗本的文字描述更合理一些。在正常情况下华雄不可能被关羽速杀,更别说一刀斩了,在下的本套排名中华雄位列虎级将领,与经常被拿来作参照物的徐晃、张合是同一级别,有人会认为徐晃、张合能被关羽一刀斩吗?再者连管亥(单挑纪录为杀一将)、纪灵(单挑斩将纪录为零)都能与关羽相抗衡数十合,连挑四将的华雄会被一刀斩吗?

C、华雄被速斩的综合原因。
华雄毕竟速亡在关羽的青龙刀下,这是个不争的事实。按照在下的理解华雄与关羽的交手大约是十五合左右,是什么原因让本可发挥得更好的华雄(终究会死)加速了死亡进度呢?俺的推测是:其一华雄挟胜轻敌。前文已经说了,关羽出马之前,华雄力斩四将且大胜孙坚,正是志得意满之时,面对寂寂无名的关羽,华雄以为又来了一个送死鬼,哪曾想却是索命人!一个全神贯注,一个旁若无人,结果也就不出意外了。其二关羽本身的武艺特点。关羽身高九尺,刀重82斤,可谓力大刀沉,纵观关圣的单挑记录会发现,许多的武将要么“措手不及”,要么“大惊”在短短数合间丧在青龙刀下,俺认为关羽前数十合(30-40合)的刀法如暴风骤雨,威力惊人!《说唐》里有个程咬金以“三板斧”闻名于世,“三板斧”多少带有贬义,但用之形容关羽前数十合的刀法俺却没有任何的不敬之意,华雄速亡也可能与关羽令人窒息的前数十合的刀法所展现的压迫力有关系。其三华雄速败会不会存在俺分析过的颜良一节的因素呢?华雄斩将取胜后得意未免溢于言表,罗本中有“慎勿下关轻敌”这么一句话为此下了一个注脚,而毛本中无类似的话,但却相应有这么一句“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勇略”。勇略,勇气谋略也,临阵单挑讲究的是一刀一枪,似更需要的是勇力,何关谋略呢?关羽看着华雄耀武扬威的样子,是否心中已设计出速胜的方案呢?不然何以说出“如不胜,请斩某头”的毫无退路的话呢?关羽速斩华雄用的是突袭吗?是诈败拖刀计吗?

俺认为华雄在“酒尚温”的工夫被关羽斩杀可能是上述综合因素的结果。连武力天下第一吕布的都未必可以做到的事,关公做到了,其武力、勇略可见一斑,速斩猛将华雄可以说是关羽“威镇华夏”的处女作!

●关羽VS管亥。
见于书第十一回───“……管亥忿怒直出,太史慈却待上前向前,云长早出,直取管亥,两马相交,众军大喊。量管亥怎敌得云长!数十合之间,青龙刀起,劈管亥于马下。”
此段文字短小,且无任何烘托、渲染之处,但是也还有这么几个分析点:其一此战多为贬关派拿来说事,云搞定一个黄巾贼管亥还要用上“数十合”,可见老关的武力也并非如想像中那般神奇。对此俺有不同见解,俺认为此战对判定关羽的武力并无太多的助益,因为管亥的武力单挑记录中仅有一场速斩孔融帐下大将宗宝,管亥的武力无法直接定位,换言之 “数十合”方斩管亥不能说明关公的武力不强,反倒是从关羽的武力上反衬出管亥的武力不弱。顺带说一下,关于黄巾将领中尚有与曹洪激斗四五十合(罗本是斗了两个时辰)方败的“截天夜叉” 何曼、与赵云数战身中三枪不死“两臂有千斤之力”的周仓、与“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人瑞廖化之武力似可一提,都是典型的草莽英雄。其二“数十合”有多长?在下以为一二十合不止,五六十合太多,应该在三四十合左右吧,如果真是三四十合,那么管亥之武力当与华雄、纪灵想去不远,此是后话了。其三从管亥面对关羽尚敢鼓勇而战,可以推知关羽此时的威名尚未达到如日中天、威震华夏的地步,尽管此时的关羽已靠“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取得了不俗的口碑。试想如若是在关羽的鼎盛期(诛良杀丑之后),管亥够胆与关公激斗“数十合”吗?会否象文丑一样三合心怯而逃呢?管亥,俺以为是黄巾将领中的第一勇将。

●关羽VS纪灵。
见于书第十四回───关公大喝曰:“匹夫休得逞强!”出马与纪灵大战,一连三十合,不分胜负。纪灵大叫少歇,关公便拨马回阵,立于阵前前候之。纪灵却遣副将荀正出马。关公曰:“只教纪灵来,与他决个雌雄!”荀正曰:“汝乃无名下将,非纪将军对手!”关公大怒,直取荀正。交马一合,砍荀正于马下。

纪灵山东人,使一口五十斤重的三尖刀(排名三国第四的重兵器),是大诸侯袁术帐下第一员大将。袁术者能在乱世中逐鹿中原、分疆裂土,与其将强兵广不无关系,纪灵作为首席大将战功肯定不少,只是翻遍一部三国演义,却无纪灵擒敌斩将的片言只语的记录,可以肯定纪灵是三国中的陪衬人物无疑,而且其陪衬的地位尚不如华雄、颜良、文丑等人。此战关羽优势非常明显,这从纪灵“大叫少歇”和“遣副将荀正”送死的举动很容易看出来,在下推测如果再打过五至十合,纪灵难免血溅五步!关、纪战多拿来与张、纪战作对比,云张飞“斗无十合”杀纪灵,关羽却“一连三十合”拿不下纪灵,关不如张远矣,此战亦被贬关派人士认为是关羽的三大污点单挑之一(另两场是:数十合方杀管亥、八十合堪堪不敌徐晃)。对此俺有不同看法:首先俺承认关不如张,但此战只能作为判断关之武力微略逊于张的证据之一,还应该加上张飞力斗吕布百余合、张飞憨斗马超两百余合等证据,才能作为一个完整判断。其次俺在张飞一节也分辨过:飞杀纪灵,正当纪灵之主袁术领残兵败将惶如丧家之犬欲投奔河北袁绍之时,刘备于路截杀,张飞不十合挑纪灵下马;羽败纪灵,正当袁术势盛,纪灵挟勇而来引大军十万征讨刘备,袁术军势上的时过境迁,多少可能会对纪灵的心理、乃至武力产生影响。俺想说明的是关羽、张飞分别对纪灵一战所表现出的武力差距并不大,在这一点上罗本的描述是关羽二十合击败纪灵,似有点道理。也就是说同等情况下,张飞十合之内杀不了纪灵,而二十合左右方觉有理。

②飞刺颜良,惊杀文丑。
●关羽VS颜良。
见于书第二十五回───:“公奋然上马,倒提青龙刀,跑下山来。凤目圆睁,蚕眉直竖,直冲彼阵。河北军如波开浪裂,关公径奔颜良。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冲来,方欲问时,关公赤兔马快,早已跑到面前,颜良措手不及,被云长手起一刀,刺于马下。忽地下马,割了颜良首级,……飞身上马,提刀出阵,如入无人之境。”



颜良,大诸侯袁绍麾下首席统军大将。关于关羽、颜良一战俺在龙骧上将②之颜良一节已经表述的很清楚,这里就不赘述了,只提炼一下要点:关颜之战以本套武力排名依据的规则来看是“非严格意义上的单挑”,但并不是说是“无效的单挑”,此战借颜良之勇进一步突出了关羽的智勇,杀颜良靠的是袭刺的手段,体现的是“虽百万军中吾往矣”的胆略勇气,颜良临危的反应判断力不如关羽。俺认为关颜两人在公平的、正常的情况下交手,没有数百合实是分不出上下,俺依然认为颜良二十合完败徐晃所体现出的武力以微弱的优势大于关羽,因为关羽用三十合才吓退了纪灵,而纪灵的确明显的不如徐晃。

●关羽VS文丑。
见于书第二十六回───张辽、徐晃,飞马齐出,大叫:“文丑休走!”文丑回头见二将赶上,遂按住铁枪,拈弓搭箭,正射张辽。徐晃大叫:“贼将休放箭!”张辽低头急躲,一箭射中头盔,将簪缨射去。辽奋力再赶,坐下战马又被文丑一箭射中面颊,那马跪倒前蹄,张辽落地。文丑回马复来,徐晃急轮大斧,截住厮杀。只见文丑后面军马齐到,晃料敌不过,拨马而回。文丑沿河赶来。忽见十余骑马,旗号翩翻,一将当头,提刀飞马而来,乃关云长也,大喝:“贼将休走!”与文丑交马,战不三合,文丑心怯,拨马绕而走。关公马快,赶上文丑,脑后一刀,将文丑斩下马来。



文丑,与颜良齐名的袁绍统军大将。关羽、文丑一战详见在下龙骧彪将③之文丑一节,这里也就不赘述了,也只提炼一下要点:文丑能与常胜将军赵云大战五六十合,不可能毫无原由的三合就成为关圣的刀下之鬼,未必文丑还不如力战关羽“数十合”的管亥、“一连三十合”与关羽“不分胜负”的纪灵之流?文丑心怯成因复杂,在下以为主要有三:其一颜良战亡的阴影困扰着文丑;其二关羽的武力压迫,前文已经说了关公前数十合的刀法有着令人窒息的压迫力,文丑衡量了一下此人武力极强,正是杀颜良的关羽;其三文丑先与徐晃厮杀了一阵(回合数不详,罗本是三十合),体力可能会有消耗,文丑乘胜追击徐晃,这时关羽突然杀了出来且身后带有十余随从,徐晃也有可能回马助阵,战场的态势对文丑相当不利。综合来看关文一战也非“严格意义上的单挑”,文丑死于“心怯”,而非其武力不济,在公平、正常(无外界、内心的强干扰因素)的条件下,文丑能与关羽相抗衡百余合的可能性相当大。但是作者不能这样写,因为文丑同颜良一样都是“梯子”,是突出关羽智勇无匹的铺垫,如果此时写出文丑同黄忠、庞德一样与关羽斗百余合的文字,谁还相信关羽“武力绝伦”呢?

此段小结一下:斩颜良诛文丑是关羽武力趋于巅峰的象征,这也正是颇为骄傲、自负的云长将“汝比颜良文丑若何”挂在嘴边的原因吧。

③强过五关,力斩六将。
关云长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造就了一段千古传奇,充分体现了关羽的义勇与武力。但从武评的角度而言,关之所斩的六将之武力俱乏善可陈,这里只简单罗列一下:东岭关一合杀孔秀──洛阳战不三合杀诱敌的孟坦(此处进一步说明连牙将孟坦之流都可与关公斗上三合,文丑绝非三合之将),杀韩福──汜水关(也就是虎牢关)刀隔飞锤杀卞喜──荥阳杀王植──黄河渡口一合杀秦琪。五关六将在关公的青龙刀下直如斩瓜切菜般不值一提,此节俺更看重的是关羽孤马闯关表现出来的勇气和胆略。下面分析一下发生在此节前后的两场单挑。


●关羽VS夏侯。
这里夏侯指的就是那个拔矢啖睛的猛将夏侯惇,两人之间曾有两度交手,一并说一下。
首次见于书第二十五回──关公不出,惇即使人于城下辱骂。关公大怒,引三千人马出城,与夏侯惇交战。约战十余合,惇拨回马走。关公赶来,惇且战且走。───此段文字对于鉴定关羽的武力无太大帮助,但是却可以提供一个比较关羽、吕布的平台,同是斗夏侯惇十余合,吕布让夏侯不支败走且夏侯尚是“完体将军”,而关羽十余合拿不下夏侯(惇拨回马走是程昱的诱敌之计)且夏侯已是“一目了然”。

次战见于书第二十八回───不想夏侯惇领三百余骑,从后追来。……关公怒曰:“吾岂惧汝耶!”拍马持刀直取夏侯惇。惇挺枪来迎。两马相交,战不十合,……指挥手下军士将关公围住。关公大怒,舞刀迎战。两个正欲交锋,阵后一人飞马而来,大叫:“云长、元让,休得争战!” ……夏侯惇只得将军马约退。───曹操三番遣使令关、夏侯两人之间的单挑未得以顺利进行,不过对比二人全部单挑战例,俺认为夏侯惇在关羽的刀下二十至四十合遇险的可能性颇大,这一点从关羽“吾岂惧汝耶”语带不屑的口气和夏侯惇“指挥手下军士将关公围住”心虚的举动可见端倪,既然是推测就没有展开的必要了。

●关羽VS蔡阳。
见于书第二十八回───(张)飞曰:“你果有真心,我这里三通鼓罢,便要你斩来将!”关公应诺。须臾,曹军至。为首一将乃是蔡阳,挺刀纵马大喝曰:“你杀吾外甥秦琪,却原来逃在此!吾奉丞相命,特来拿你!”关公更不打话,举刀便砍。张飞亲自擂鼓。只见一通鼓未尽,关公刀起处,蔡阳头已落地。───猛张飞出下考题:三通鼓罢要斩来将,勇云长交出答卷:一鼓未尽斩蔡阳。一通鼓的时间不会太长,因此关羽斗蔡阳不过也就三五回合,蔡阳在张国良版三国平话中有“刀祖宗”的称号,但是在三国演义里却落了个“关公面前耍大刀”的结局。此段虽无助于判断关羽的武力,只说明关羽速杀手段惊人,但颇为传神,故罗列。

④义降黄忠,智取庞德。
●关羽VS黄忠。

见于书第五十三回。
首战───(黄)忠曰:“既知我名,焉敢犯我境!”云长曰:“特来取汝首级!”言罢,两马交锋。斗一百余合,不分胜负。韩玄恐黄忠有失,鸣金收军。……(云长)心中暗忖:“老将黄忠,名不虚传。斗一百合,全无破绽。来日必用拖刀计,背砍赢之。”次战───忠引数百骑杀过吊桥,再与云长交马。又斗五六十合,胜负不分。两军齐声喝彩。鼓声正急时,云长拨马便走,黄忠赶来,云长方欲用刀砍去,忽听得脑后一声响,急回头看时,见黄忠被战马前失,掀在地下。云长急回马,双手举刀猛喝曰:“我且饶你性命!快换马来厮杀来!”黄忠急提起马蹄,飞身上马,奔入城中。三战───云长两日战黄忠不下,十分焦躁,抖擞威风,与忠交马。战不到三十余合,忠诈败,云长赶来。忠想昨日不杀之恩,不忍便射,带住刀,把弓虚拽弦响,云长急闪,却不见箭;云长又赶,忠又虚拽。云长急闪,又无箭;只道黄忠不会射,放心赶来。将近吊桥,黄忠在桥上搭箭开弓,弦响箭到,正射在云长盔缨根上。前面军齐声喊起。云长吃了一惊,带箭回寨,方知黄忠有百步穿杨之能,今日只射盔缨,正是报昨日不杀之恩也。



关、黄之战精彩纷呈,关于此战的详解见在下的龙骧将军①之黄忠一节,这里只阐述一下主要观点:从纯粹的武力单挑上而言(不考虑射箭),此战绝非简单的三次平手,从细微处可以分析出关羽对黄忠还是取得了微弱的优势;韩玄恐黄忠有失以及“汝前日不力战的言语”;未出手的诈败回马刀可能会要了黄忠的老命;受封五虎将时“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的原因和心态。关羽的武力肯定在黄忠之上,而非贬关派所言,黄忠一箭就可以射死关羽,因为俺们讨论的是武力单挑而非箭术,再说在黄忠箭法未施展前,无论是“马失前蹄”还是“拖刀计”都可以要了他的命。

●关羽VS庞德。
见于书第七十四回。
首战───关公大骂曰:“量汝一匹夫,有何能为!可惜我青龙刀斩汝鼠贼!”纵马舞刀来取庞德。德轮刀来迎。二将战有百余合,精神倍长。两军各看得痴呆了。魏军恐庞德有失,急令鸣金收军。关平恐父年老,亦急鸣金。二将各退。庞德归寨,对众曰:”人言关公英雄,今日方信也!”……关公回寨,谓关平曰:“庞德刀法惯熟,真吾敌手。”次战───两阵对圆,二将齐出,更不打话,出马交锋。斗至五十余合,庞德拨回马头,拖刀而走。关公随后追赶。……关公口中大骂:“庞贼欲使拖刀计,吾岂惧汝!”原来庞德虚作拖刀势,却把刀就鞍鞒挂住,偷拽雕弓,搭上箭,射将来。关平眼快,见庞德拽弓,大叫:“贼将休放冷箭!”关公睁眼看时,弓弦响处,箭早到来,躲闪不及,正中左臂。关平马到,救父回营。


    关、庞之战亦很精彩,关于此战的详解见在下的龙骧将军②之庞德一节,这里也只阐述一下主要观点:庞德因与关羽一战成名,超一流高手在百合内多有打平的能力;魏军恐庞德有失鸣金收军在先;岁月不饶人,庞德战平的武圣已趋老年,黄忠战平的武圣正值壮岁;全面对比黄忠、庞德战例可以得出黄微胜庞的结论,也可得出关略胜于庞的推论。
   
●关羽VS徐晃。
见于书第七十五回───言未毕,忽报徐晃兵至,公令备马。平谏曰:“父体未痊,不可与敌。”公曰:“徐晃与我有旧,深知其能;若彼不退,吾先斩之,以警魏将。”遂披挂提刀上马,奋然而出。魏军见之,无不惊惧。公勒马问曰:“徐公明安在?”魏营门旗开处,徐晃出马,欠身而言曰:“自别君侯,倏忽数载。不想君侯须发已苍白矣。忆昔壮年相从,多蒙教诲,感谢不忘。今君侯英风震于华夏,使故人闻之,不胜叹羡。兹幸得一见,深慰渴怀。”公曰:“吾与公明交契深厚,非比他人;今何故数穷吾儿耶?”晃回顾众将,厉声大叫曰:“若取得云长首级者,重赏千金!”公惊曰:“公明何出此言?”晃曰:“今日乃国家之事,某不敢以私废公。”言讫,挥大斧直取关公。公大怒,亦挥刀迎之,战八十余合。公虽武艺绝伦,终是右臂少力。关平恐公有失,火急鸣金。

徐晃乃曹操口中的“良将”也,也是俺们常挂在嘴边的曹营“五子良将”之一,在数十年的南征北战生涯中,其逐渐由一阵打先锋的偏将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大将。关、徐此战可以给俺们提供以下信息:
A、八十合的单挑中,徐晃取得了较为明显的优势。俺曾看过一篇极端贬关派人士所写的文章:既然关羽为武圣,就没有理由败,右臂少力是借口,是遮羞布,按照其文观点既然是武圣,哪怕是双臂皆废,用牙齿咬着刀也要战胜徐晃。拥关派人士则拒不承认此战关羽败了。实际上文中提供的线索非常明显“终是右臂少力”、“恐公有失,火急鸣金”。关于单挑鸣金收兵的情形有很多种,马乏、力尽、不敌、担心,具体问题还要具体分析,象此战中“终是”、“恐有失、火急”提供如此明确信号的在演义中是非常少见的。其实败便败了,并无损关公的形象,因为存在具体的原因,再斗下去,可能会造成流血事件。就单挑而言,关公此败在其戎马一生中可说是绝无仅有的一次,此败亦为其后关羽的荆州兵团中计瓦解,关公败走麦城乃至身亡打下了伏笔。关公兵败,给在下的感觉是颇有点历史上西楚霸王项羽被围垓下、四面楚歌的味道,悲剧色彩浓得很。

B、徐晃取得了较为明显的优势的前提条件。如果没有前提条件,俺们读到此处在对徐晃刮目相看的同时,难免会对关羽生出“壮士暮年、廉颇老矣”的感慨。但是的确存在这个前提条件:其一关羽的确是上了年纪,这一点从徐晃所发出的“不想君侯须发已苍白矣”的感概中不难得知,关羽此时大约58岁左右,徐晃大约48岁左右,正是花甲之年对半百之年。年龄不饶人,年龄会对武将的武力产生一定的影响,关于这一点,在下武评处理原则是,书中没有明确文字指明,在下就不深究,如果书中有提示,在下作武评时会相机考虑。举生活中的两个例子:十岁儿童的力气肯定比不过二十岁的青年;四十岁马拉多纳的耐力肯定比不上三十岁的罗纳尔多。相差一两岁也许问题不大,十岁产生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实际上关羽上年纪的问题在第七十四回斗庞德时已经显露,是以“关平恐父年老,亦急鸣金”,关、庞相斗时,关羽的武力用数值直观的表示已由97.79下降到了96附近。

其二右臂受伤的影响,这个影响比年龄影响更甚。关羽右臂中毒箭,刮骨疗毒、血流盈盆,伤筋动骨得一百天啊,关羽怒战徐晃时伤并未好──“切勿怒气伤触。过百日后,平复如旧矣”华佗的教诲犹在耳边啊,“右臂少力”对双手抡“82斤青龙刀”的关羽影响是巨大的,精妙的招式使不出来不说,光是大刀与巨斧的碰撞就令人够受的!再举两个生活中的例子:提一带三十斤的米挥三四十下看看有何感受;放弃习惯的右手用左手使筷子吃饭有何感觉?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关羽在右手受重创之余,能与武力并不弱的徐晃战到八十合的确不简单,换作其他人可能要么打退堂鼓,要么就挂了。面对虎级将领徐晃──这个昔日亡魂颜良手下的败将,以关羽自负的性格决不会轻言败退!以俺推测,关公此时的武力(年龄和伤痛双斧伐木的情形下)可能已经下降到虎级将领的水平(毕竟也有八十合撑着),徐晃并不是虎级将领的领军人物,因此关公的武力可能降至虎级之尾。

C、其他相关的信息。“徐晃与我有旧,深知其能;若彼不退,吾先斩之,以警魏将。”──这句评价徐晃的话有何意义呢?是颇为骄傲的关公自负之语吗?不然,多年前徐晃曾二十合败给过颜良,这点关羽是知道的,关羽委曲求全曾在曹营待过一段时间,与张辽、徐晃交厚,在这段时间关羽可能见识、切磋、指点过徐晃武功,“忆昔壮年相从,多蒙教诲,感谢不忘”徐晃这样说。因此对徐晃的斤两关羽是心中有数的,只是他却忘记了自己受伤的事实,因此差点为魏将所警。按照正常情况,回到关羽斩良诛丑的巅峰期,如果关羽、徐晃对决,关羽也许二十合无法击败徐晃,但在四五十合之间当可击退之,当然这是在下的推测。在与曹营干部的交往中关羽同张辽、徐晃关系最协,与张、徐两人都是忠义之辈不无关系,此所谓臭味相投。徐晃在此处所表现出的大义(“今日乃国家之事,某不敢以私废公”)值得称赞,如果此处换作是张辽,架打不起来不说,关羽很可能是另外一个结局,原因无他,云长与文远交情更深,且羽于辽有救命之恩,此为题外话。

●武圣VS虎侯。
以上俺们见证了关羽的十大武力单挑,对其武力定位有了一个基本判断。除关羽自身外,本套武力排名的十大超一流高手中的八位可以与关羽进行比较,已基本上形成了一个网络,但是许褚、典韦两人除外。为了进一步明确定位关羽的武力,以形成闭环,就有必要比较一下关羽同许、典之间的武力,从三国演义中俺们可以发现,在一些事件中可以构建关羽、许褚武力比较的平台。

A、共同的参照物。徐晃是关、许两人共同的参照物。许褚曾与徐晃一战,见于书第十四回,此战两人五十余合平,但从书中的细节可以推敲出五十余合左右许褚取得了一定程度的优势,有曹操“即鸣金收军”,且“不忍以力并之”等语为证(详细的情形见于许褚一节,这里就不展开了)。徐晃亦曾与关羽一战,在羽年老且右臂受伤的情况下,晃取得了比较明显优势。俺们的目的是比较关羽、许褚的武力,但这两战匝看起来似乎不太好比较,原因是关羽、徐晃一战有明显的强干扰因素,关羽的武力打了很大的折扣。那就换一个方式比较:庞德也曾与徐晃交过手,见于书第六十七回曹营车轮战庞德,徐晃三五合斗庞德平,为什么只战三五合呢?俺的理解是只能打三五合,一方面徐晃受曹操命令以车轮战的方式拖垮庞德,并且不能伤了他(根本就伤不了),这是假戏,另一方面庞德却是真刀真枪的干,雪亮的大刀片可不长眼,徐晃斗到三五合后退是唯一选择,但是同样是与庞德假打许褚却可以做到五十余合平。这又说明什么呢?说明许褚与徐晃在面对同样压力时的承受能力是不同的,一流将领在假打时数合、三五合可保无虞,再硬扛下去后果不好说,而超一流高手同样是假打数十合之间也没问题;同时也说明许褚、庞德的武力要高出徐晃一个等级。前文已经分析过关羽的武力略胜庞德,而庞德如果高出徐晃一个等级的话,这样关羽的武力肯定在徐晃之上。颜良可以在二十合完败徐晃,许褚可以在五十余合对徐晃取得优势,那么关羽在正常情况下(无年龄的限制,无受伤的拖累)单挑徐晃,多少回合可以取得优势呢?俺的推测是介于二十合至五十余合之间,逊于颜良,但要略好于许褚,下面的分析还可以进一步支持在下的这个判断。徐晃这个共同的参照物所延伸的两战对于比较关、许两人的武力说服力不是很强,俺这里先提出一个模糊的判断。

B、云长白马扬威。记得在颜良一节,俺曾谈到白马之战前期,颜良无疑打出了威风:速斩宋宪、魏续,速败徐晃,直至令到曹营“诸将栗然”,这个“诸将”中肯定是包括许褚的,虽未必“栗然”,但许褚没有挺身出战是事实,也许他的心里也在合计就算自己自高奋勇出列,是否有必胜的把握呢?当初与徐晃力战五十合方占上风,而颜良二十合却是完败徐晃,这人的攻击力似乎比自己强上那么一点啊。反观关羽在接到曹操的邀请后,视颜良及其十万大军如“土鸡瓦犬”,匹马单刀于万军中取上将之头颅,虽有智取的成份,但是这份豪气、这份胆略就非许褚可比了。另外程昱“某举一人可敌颜良。……非关公不可。”这番话也值得参详,对这番话曹操无疑也是赞同的,两人一致认为:只有关公的武力可与颜良一搏或关公的武力可与颜良相匹敌。为什么不提“虎痴”许褚呢?是否说明至少在他们的心目中许褚可能确实不敌颜良,换言之关羽的武力要强于许褚。如果说程昱是一介文官谋臣对武力的判断有失偏颇的话,那么作为骑都尉出身的曹操(早年颇负勇力,曾预借献宝刀刺杀董卓)应该是有一定发言权的。这是关羽武力略强于许褚的另一个判断,比之上一个判断似乎清晰了一点,依然需要其他证据支持。俺们再往下看。

C、许徐双战关羽。见于书第二十五回:“徐晃、许褚接住交战。关公奋力杀退二人,引军欲回下邳”。这是整部三国中关公唯一的一场以一敌众,对敌的人数虽然不多,但是难度却不小,因为这两位一个是超一流、一个是一流将领,分开来都是响当当的角色。为何曹操要派这样一对组合来围堵关羽呢?俺以为是对关羽武力的重视,单派徐晃恐非关羽之敌,单派许褚也无十分把握,这也在字里行间从侧面提供了一个信息:关羽的武力要略强于许褚。综合A 、B、C俺们可以作出一个结论:关羽的武力的确略在许褚之上,另外对比关羽、许褚斩将的数量和质量也可分出二人的高下。再引申一下:在本套排名中,俺基本上认为许褚、典韦的武力相等(当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相等),所以如果关羽的武力略强于许褚成立的话,那么关羽的武力同样略强典韦。

顺便地有个问题也说明一下。关公何以能“奋力杀退二人”?是关羽的武力强过徐晃、许褚二人联手么?俺以为不是这样的。关羽的武力只是略强于许褚(这两人真要分出一个生死决,怕也是百合之外了),再加一个武力并非庸手的徐晃,关羽若真能战而胜之,他应该就是三国武力第一人,又何必要与张飞双战吕布呢?这是分明是一场假打,关羽急于脱身,大刀抡圆了只向许徐二人要害处招呼,他那是真打,但是许褚、徐晃却未必是真打。只因曹操“吾素爱云长武艺人材,欲得之以为己用”,徐晃、许褚两人围堵关羽只是程昱所设计策中的一环。程昱的计策由四步组成:安排伏兵、里应外合(降兵)──诈败佯输、引蛇出洞(夏侯惇)──精兵围堵,断其后路(徐晃、许褚、夏侯惇)──进退无路、安排说客(张辽)。一方是困兽犹斗的真刀真枪,一方却是既要顾及关羽性命、又要保护自身假斗!此消彼长,关羽杀退二人也就毫不奇怪了,与其说关羽杀退了二人,不如说关羽鱼死网破的凶悍状(俺理解这里“奋力”不是说关羽杀退二人比较吃力,而是说关羽刀法的攻势异常凌厉骇人)吓退了二人(犯不着为假打丢命吧?反正战略目的已经达到:消耗关羽的精力和兵力,后面还有夏侯惇接上),只是可惜不知这场假打持续了多少回合。

综上俺们逐一分析了关公经典的十大武力单挑以及与许褚的比较,对其武力应该是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定位。单就武力而言关羽无愧武圣的美名,也许的确是有为数不多的个别将领武力略高于或相近于关羽,例如吕布、颜良、许褚等,但是他们缺乏的是关羽那种百万军中取上将头颅的豪气和勇气!总有人认为关羽的战绩有运气成份,但是哪有一而再、再而三的运气之说!作为一名智勇双全的将领,关羽是武圣的不二人选!

2、其它佐证。
①单刀赴会。
见于书第六十六回。简述如下:东吴欲索荆州未果,遂设鸿门宴谋刺关公,遣使相邀云长,云长慨然应允;关平担忧宴无好宴,谏关公勿蹈虎穴,云长将计就计笑谈:千枪万刃且视若等闲,何惧江东群鼠?关公仅带周仓等亲随十余人,单刀赴会,席间云长谈笑自若。假借斥骂周仓变色而起,夺周仓所捧青龙偃月刀,佯推醉,实以鲁肃为质,肃魂不附体,被云长扯至江边。无奈之下东吴人等只得呆看关公上船乘风而去。──简评:亲入虎穴,视江东猛虎如无物,诚胆大心细也!

②刮骨疗毒。
见于书第七十五回。关公攻打樊城,不防右臂中一毒箭,请名医华陀疗伤:公饮数杯酒毕,一面仍与马良弈棋,伸臂令陀割之。陀取尖刀在手,令一小校,捧一大盆于臂下接血。陀曰:“某便下手。君侯勿惊。”公曰:“任汝医治。吾岂比世间俗子,惧痛者耶?”陀乃下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骨上已青;陀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公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须臾,血流盈盆。陀刮尽其毒,敷上药,以线缝之。──简评:尖刀刮骨悉悉有声,上下皆掩面失色,关公之神经真如铁铸也!

3、勇名评价。
程昱献计曰:“云长有万人之敌,非智谋不能取之。”(25);  曹操曰:“将军真神人也!”(25);袁绍大喜曰:“吾得云长,胜颜良、文丑十倍也。”(26);韩福曰:“关公勇猛,颜良、文丑俱为所杀。今不可力敌,只须设计擒之”(27);水镜曰:“关、张、赵云,皆万人敌。”(35);阚泽进曰:“不可。关云长乃世之虎将,非等闲可及。”(66);曹操大喜曰:“关某威震华夏,未逢对手。”(74);庞德对众曰:“人言关公英雄,今日方信也!”(74);孙权回顾众官曰:“云长世之豪杰。(77)”;曹操喜曰:“云长已死,吾夜眠贴席矣。”(77)。───简评:威震华夏!
单挑战例:立斩耿武(7);战不三合斩宋宪(25),一合劈魏续(25),二十合败徐晃,曹营诸将栗然(25 ),颜良方欲问时、措手不及被关公快马刺于马下(25 )。
颜良,河北名将,是三国时期大诸侯袁绍极为倚重的统军大将。在《三国演义》中,颜良出场的次数不多,单挑也就三次,属于一个过渡型人物,也是成就武圣关羽智勇双全形象的铺垫人物,被关羽袭刺身亡是他的宿命!但是在下以为单就武力单挑而言,颜良秒斩宋、魏二将,速败猛将徐晃,其武力不容小觑,经与其他超一流武将对比,其三战所体现出来的武力当可位列超一流,六度借用数值直观说明一下:颜良武力97.95,关羽97.9。


在进入正题前先就两个命题发表一下一孔之见:其一在武评排名中被杀的武将可以排在杀手武将前面吗?俺的意见是可以,俺的这套三国武评承袭在下另一套水浒武评,对武将单挑强调正常、公平的场景,这是在下系列武评中很重要的原则和依据(出于某种考虑,三国武评的序言部分──武评的重要原则和依据尚未贴出,准备在贴完“龙级”将领后再贴)。那么颜良被关羽所杀这一战例,俺认为不是公平单挑,因此不可以作为比较关、颜二人武力高下的证据,当然这一战例对于判断关公的勇气和临场反应力还是有效的。在演义中非正常、公平单挑的例子很多,例如赵云背挑高览、黄忠袭斩夏侯、魏延刀劈王双、丁奉箭射张辽等等;在历史战争题材的演义中,在现实生活的战场上,不存在什么非正常、公平单挑的说法,杀敌可以不择手段,目的是为了胜利,而在我辈的武评中为求尽可能客观的评判武将的真实武力,引入一个“非正常、公平单挑”的概念是必要的。否则许褚酒后三合不敌张飞,张飞梦中为范、张二贼所杀等就没法解释了。在其他的古典小说中也有类似现象,例如在《说岳》中岳云八十合不敌金弹子,正在危急时刻,福将牛皋铜子喊了一嗓子,借金弹子分神之机,岳云把他给灭了,但是不能否认金弹子的武力大过岳云这个事实吧(俺刚来轩辕的时候写有一篇“客观公允,说岳武力大排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捧个场);又例如《说唐》中雄阔海、伍云召、伍天锡三杰围攻无敌将宇文成都大战数个时辰,宇文成都战败三杰后偏逢裴元庆,一锤之下成都招架不住,但是在《说唐》中宇文成都排第二,裴元庆却是第三条好汉(俺早期在坛子里也发表过一篇《说唐》的排名,是个混合版,找个机会重新整一下)。所以俺认为颜良为关羽所杀不假,但在武评排名中却并不妨碍排在关羽前面。

其二关羽手下的亡魂颜良排在关羽之前,会不会影响武圣的光辉形象?俺的理解是不会,颜良毕竟死于关羽之手是个事实,这且不说。在演义中吕布、马超、赵云、张飞的武力似乎都比关羽高一点点,如果马、赵、张三人有争议的话,俺们就说“非一人可胜”的吕布吧,相信大多数三国迷应该是承认吕布的武力是大于关羽的,但是为何武力天下第一的吕布没有成为武圣呢?这说明得到武圣这一近乎神话的荣誉称号,并不完全靠的是武力,关羽之成为武圣有复杂的政治、人文、历史原因,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的清,在下以为关羽之成为武圣的基础在于:除了“绝伦”的武艺外,其智勇双全、忠心耿耿、义薄云天的人格魅力也是基础。这就是说武圣的武力(武艺)不一定就是第一的,将马超、赵云、张飞乃至颜良排在关羽前不会影响他的光辉形象,实际上演义中在刻画关羽的形象上也是比较客观的,关羽也有刚愎自用、骄傲自满的一面,“走麦城”不是成了现代约定俗成的口头语吗?但是“走麦城”并没有影响关羽成为武圣,相反关羽这个人物形象更真实了。这里还可以引申出一个命题:小说中的中心人物(重要人物)就一定是书中的武力第一人吗?显然不是,这一点俺在答复水浒、说岳武评的帖子时也有谈到,例如水浒中的武松大家都喜爱,他的武力却非第一,在其上至少还有卢俊义、五虎将的等;再如岳飞是说岳中的中心人物,他的武力也不是第一,第一是高宠,后面还有金弹子、陆文龙等等。总结一下:俺们读小说,都可以得出自己心目中的英雄或第一第二,放在心中可以,如果拿出来讨论俺觉得还是客观一点,以合理有效的战例来说话,通过仔细的甄别比较,全面衡量武力后再下结论。
有个问题还要说明一下:颜良在俺这个“龙级”将领的排名中俺还是觉得低了点,以俺当初(半年前四改稿)的定位是与马超同为龙骧大将,尚在赵云、张飞之上,从他二十合击败徐晃这个战例,比较马超二十合败张合、赵云三十合败张合、张飞三五十合败张合、关羽右臂受伤八十合不敌徐晃,俺认为他可以是天下第三人。最终俺作了妥协,主要考虑到颜良死于非命,战例相对过少。再低下去就说不过去了,例如有人将颜良和文丑排于十大超一流(大致与俺的龙级十一人的人选差不多)倒数第一、第二。作一个说明减少一点争议吧。现在请随俺进入颜良的武力世界。

1、诸将栗然。
白马之战前期,颜良无疑打出了威风:可怜宋宪三合报销,可笑魏续一刀了帐,宋、魏按书中的说法可是“飞将”吕布手下的健将啊;可叹猛将徐晃居然也是二十合败阵!这份功力足以与渭水马超二十合败张合、镶山赵云三十合败张合交相辉映,无怪乎曹操惊呼“真勇将也”。这段文字值得注意的是“诸将栗然”这么几个字,栗然──发抖害怕的样子,换言之这里有几个分析点。其一诸将何以会栗然呢?颜良所部“精兵十万,排成阵势”只是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颜良秒斩健将、速败勇将所表现出来的骇人气势。恐怖吧?人头落地、鲜血喷涌还不够恐怖?不够!宋、魏之死也许还吓不住这些刀口舔血、见惯了死人翻船的战将,恐怖的是徐公明竟然只敌得区区二十合!须知当此时曹营众将中,“恶来”典韦已丧,“虎痴”许褚未吭声,南安庞德还未降,其余张辽、张合、夏侯惇、夏侯渊之辈莫不与徐晃差不多的水平。在一部《三国演义》中描述“诸将栗然”状态的似还有这么几处:第42回张飞喝断长坂,张辽、张合、许褚等众将不敢上前即有“又恐是诸葛孔明之计”的原因,也有为张飞天神般的夺人气势所震的原因;第50回曹操败走华容道,有“诸军众将尽皆胆寒”的语句,主要原因是兵败如山倒,护主逃命、无心恋战;第71回赵云救黄忠、张著,令张合、徐晃不敢迎敌,主要原因是张合、徐晃二人由合斗“老”虎黄忠变成了同时面对赵、黄二虎。但这几次“诸将栗然”状态,俺以为都赶不上颜良这次来得直接,没有那么多的客观原因,纯粹的武力震撼!


其二“诸将栗然”中包不包括许褚?俺个人的理解是诸将中肯定包括许褚,但栗然则未必。许褚──自典韦挂掉后曹营第一高手,悍将也!尝与马孟起裸衣大战,曾在曹操败走华容道,众将尽皆胆寒时,骑无鞍马斗张飞,这样一个猛人的字典里估计不会有害怕二字,那为什么许褚不出马战颜良呢?也许终将一败,但支撑个数百合想必问题不大。原因是什么?俺以为原因有三:一是作者行文的需要,作者写到这里已经达到突出强调颜良的目的,而强调颜良的目的在于更为突出关羽,既然目的业已达到,再荡开一笔写颜、许大战没有必要且浪费笔墨;二是许褚身为曹操贴身保镖,他的职责是保护主人,临阵单挑在主人未点将的情况下,他不会轻出,应该承认许褚在演义中保镖的职责做的还是很到位的;三是许褚心里可能也在合计,自己就算自高奋勇出列,是否有必胜的把握?当初与徐晃力战五十合方占上风,而颜良二十合却是完败徐晃,这人的攻击力似乎比自己强上那么一点。一家之言而已。

其三为进一步弄明白二十合败徐晃的意义,俺们不妨来看看这个败于人手的徐晃是个什么武力水平。徐晃的武力将放在“虎”级将领里详说,这里仅简单罗列一下徐晃铜子的几个主要武力单挑。徐晃出战约计有14-15次,利斧下秒斩的亡魂有:崔勇、李乐、汪昭、彭安;击败过袁绍之大将韩猛;战许褚五十合平(处下风);战文丑,料敌不过(文丑身后军马齐至);与右臂受伤少力的关羽战八十合处上风。──典型的一流将领。曹操评价“徐晃乃真良将也”,评价颜良是“真勇将也”,“良”和“勇”的区别应证了二十合之败,也正是超一流将领与一流将领的区别。

2、颜良之冤。
天降六月雪,是窦娥之冤;方欲问时,是颜良之冤。哈哈,开个玩笑,其实也提不到这个高度。白马之战前袁绍的谋士──沮授的那番 “颜良性狭,虽骁勇,不可独任”的谏言,已为颜良被刺身亡兵败打下了伏笔。依俺的看法是冤,也不冤,何解?听俺慢慢道来:

①先说颜良被杀事出有因,确有冤枉的一面,连带几个问题一并分析。
A、杀良之前。书中第二十五回有这么一段对话──操见连折二将,心中忧闷。程昱曰:“某举一人可敌颜良。”……昱曰:“非关公不可。”操曰:“吾恐他立了功便去。” 昱曰:“刘备若在,必投袁绍。今若使云长破袁绍之兵,绍必疑刘备而杀之矣。备既死,云长又安往乎?”多有人引用这段对话作为关羽武力大过颜良的证据,虽然此战的结果的确是颜良身首异处,但是程昱这番话的本意却不是这个意思,否则他何以不直接说“某举一人可胜颜良”呢?查了一下汉语词典,敌可作“对抗、(力量)相等”解,那么程昱这番话的意思是说:只有关公(排除曹营其他众将)的武力可与颜良一搏或关公的武力可与颜良相匹敌。程昱所说这段话是建立在两者公平单挑的基础之上的,而非袭刺。至于曹操“恐他立了功便去”的想法只是一种推测及担心,并非是说在战前曹操就定认为关羽必胜,关于这一点罗本三国讲的更清楚:“何不取来,两强相并?如胜则重用,如败则决疑。”

在书中还有一段话要引起足够重视──关公曰:“容某观之。”……操引关公上土山观看……关公曰:“以吾观之,如土鸡瓦犬耳!”……关公举目一望,谓操曰:“吾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关公起身曰:“某虽不才,愿去万军中取其首级来献丞相。”为何关羽不直接去单挑,要“容某观之”呢?实际上这段话透露了这么两层意思:一是说明关羽不愧是智勇双全的将领,在开战之前先临高观敌,做到了知己知彼;二是说明关羽通过观察已经很有信心的制定了克敌制胜的计划,否则也不敢放出豪言壮语:“土鸡瓦犬”──泥瓦雕塑的鸡犬,废物;“插标卖首” ──插上草标卖自己的头,傻子。面对“绣袍金甲”的颜良及其十万大军,关羽并没有想与其费工夫单挑,他所想到的是如何尽快的“去万军中取其首级来献丞相”。

B、飞刺颜良。
先赏析一下罗本,不作证据用,供大家参照对比。见于卷之五“云长策马刺颜良”:“公奋然上马,倒提青龙刀,跑下土山,将盔取下放于鞍前,凤目圆睁,蚕眉直竖,来到阵前。河北军见了,如波开浪裂,分作两边,放开一条大路,公飞奔前来。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到来,恰欲问之,马已至近。云长手起,一刀斩颜良于马下。……云长忽地下马,割了颜良头,……飞身上马,提刀出阵,似入无人之境。”这是不是单挑书中描述的非常明显,“将盔取下放于鞍前”──“放开一条大路”──“ 恰欲问之”都说明这是一场出其不意的奇袭!更妙的是罗本生怕读者看不明白还注释了这样一段话:“原来颜良辞袁绍时,刘玄德曾暗嘱:‘吾有一弟,乃关云长也,身长九尺五寸,须长一尺八寸,面如重枣……使青龙大刀……如见他,可教急来。’因此颜良见关公来,只道是他来投奔,故不准备迎敌,被关公斩于马下。”另文中附有赞诗一首道出玄机:“……只因玄德临行语,致使英雄束手亡。”

再看毛本,见于第二十回:“公奋然上马,倒提青龙刀,跑下山来。凤目圆睁,蚕眉直竖,直冲彼阵。河北军如波开浪裂,关公径奔颜良。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冲来,方欲问时,关公赤兔马快,早已跑到面前,颜良措手不及,被云长手起一刀,刺于马下。忽地下马,割了颜良首级,……飞身上马,提刀出阵,如入无人之境。”为了进一步突出关羽的勇武,毛本似乎少了一些描述语,但仔细分析之下,也可略见端倪:首先关公的大刀是倒提着的,麻痹了颜良,如果是准备单挑或冲阵,断无单手执刃且刀头冲下的道理;其次如果是河北军有意阻挡,不会出现波开浪裂(分作两边状)的场面,要么层层围裹,要么四散奔逃;再次“方欲问时”也可说明问题,颜良根本就未把关公视作敌人,也根本没有做好战斗准备,那么颜良究竟准备问什么呢?俺以为极有可能是询问关公的姓名,是否是关羽云云,这可从战前袁绍、刘备对话中体会出来“二弟不知音耗,妻小陷于曹操”,俺推测刘备可能对袁绍、颜良描述过关羽形貌,至于可否象罗本那样“暗嘱”过颜良什么,就不得而知了。最后这个“刺”字也值得玩味,用大刀杀敌不用砍、劈等常用动作,而是刺!众所周知,荆轲、要离、专诸是古代有名刺客,他们行刺时,都是采取出其不意的方式。这里关羽杀颜良用个刺字同样也是出其不意、而攻其不备,这一战究竟是出其不意的袭斩,还是公平单挑,相信是有目共睹的,大家应该可以得出一个正常的判断。那么试问这一战可以有效地体现出关羽的武力来吗?可以充分地说明关羽的武力高过颜良吗?死者长已矣!颜良的悲哀和冤枉正是体现在这里。
附带一句,毛本中有“赤兔马快”一说,但俺以为关公杀颜良主要靠的是智谋、勇气以及利用了颜良的麻痹思想,关公如果骑匹普通马,颜良依然会“方欲问”,而关云长的青龙刀依然会变成屠刀。

②再简单分析一下颜良必死无疑,并不冤枉的一面。
俺前面已经说了,颜良只是一个过渡人物,准确的说他是关羽的铺垫,将颜良的武力描述的越厉害、越神奇,就越能突出关羽的勇武。斯大林曾有一句名言“胜利者是不应该被指责的”,俺们说关羽杀颜良是偷袭也好、胜之不武也罢,都是从武评角度出发,而在演义中,颜良死于关羽之刀下是无可争议的事实,是关羽武力巅峰的象征,从这个角度说,颜良能死在武圣的刀下,也不算太冤枉。再回到武评角度,当关羽“凤目圆睁,蚕眉直竖”,冲向颜良阵地时,不知颜良在想什么?莫非他以为这个拎着一把骇人大刀、凶眉恶目的红脸大汉冲过来请他喝下午茶?完全没有任何防范,颜良不是视力有问题就是大脑瞬间短路,多半是后者吧,从这个角度说,颜良“餐刀”不冤枉。要说“措手不及”,被人突袭,关羽也有一次类似经历。事见于书第二十八回“张飞圆睁环眼,倒竖虎须,吼声如雷,挥矛向关公便搠”,关公大惊,虽然躲得狼狈,可还是“闪过”了,当时关羽手无寸铁,他做梦也不会想到结义兄弟会向他动手。反观颜良,面临与关羽类似的情形,却无法避开关羽的刀锋,这说明什么?只能说明颜良面临危机的反应力不如关羽,从这个角度而言,良之身亡也不冤枉。

总结一下:关羽刺颜良一战不是公平、有效的单挑,无法据之判断二人的武力高下,但是可以体现关羽的胆识和勇气,而两人临危的反应判断力,良不如羽也。可以有效判断颜良武力的还是二十合完败徐晃一战,俺得以认为颜良的武力以极其极其微小的优势大于关羽。两人在公平的、正常的情况下交手,没有数百合实是分不出上下。

3、勇名评价。
(袁)绍曰:“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5);(孔)融曰:“颜良、文丑勇冠三军”(22);曹操大惊曰:“真勇将也!”(25);沮授谏曰:“颜良性狭,虽骁勇,不可独任”(26);(袁)绍曰:“吾之上将,非汝等可料”(26)。──简评:为名所累。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64651
帖子
6378
主题
4865
金币
5531
激情
2154
积分
6199
注册时间
2008-6-12
最后登录
2013-2-2
5
发表于 2009-4-12 17:59:45 |只看该作者
三国武力排行


只是给大家看看,不想挑起任何争端


三国武力排行的魅力就在于争论不休。一些网友试图一统三国武力排行纷争的局面,但
都以失败而告终。原因是武评中必然或多或少存在猜测成分,有猜测便有分歧。一些网友采
取了相对严谨的论证方法,在一些公理和原则上得出比较合理的武力排行,但毫无疑问的是
,这些所谓的公理往往不能令人信服,也很容易得出悖论。
  三国武评反映了大家的喜好和审美标准,没必要刻意去统一网友们的思想。但也正是因
为这个原因,武力排行给大家的感觉是不严谨和闹家家。中国近代科技落后于世界的一个原
因是轻视数学。这也反映在不少网友的三国武评上——洋洋洒洒写了成千上万字的武力点评
,却拿不出什么可参照可对比的数据,这样得出的结果随意性必然很大。
  有网友统计出了演义中的全部单挑,这是严谨的体现,但做起排行时,又不得不掺杂入
个人的主观成分。这也是三国武力排行魅力的体现——谁都有道理,谁也没道理。即使是最
有名的"一吕二赵三典韦......"也存在这样那样的版本,随着时代和人们审美观的变化,排
名也会发生变化。

  为了给大家一个相对满意的排行,本文的排行将尽量回避一些容易引入任何主观成分的
问题。具体地说,就是不拘泥于回合数的比较;不去猜测对战的有效性;也不讨论多打一时
是全包围还是半包围,是逐个上还是一齐上;也不去推测先鸣金、先诈败以及年龄和状态等
意味着什么;更不去讨论战败是真是假,是气力不加还是料敌不过,或者是策略需要;等等
。以上这些问题在各论坛中都曾引起过争执,无法得到统一结论,故避而不谈。
统计参数为【战】、【擒】、【杀】、【伤】、【被伤】、【被杀】 、【被擒】、【擒杀
率-被擒杀率】、【杀伤率-被杀伤率】。完全根据大家熟知的毛本三国演义(由于回避了
主观问题,由毛本和罗本得出的结论是一样的,因为在战例上这两版本结果基本相同,只是
描述手法和回合数等存在差别)来进行客观统计,并得出一些分歧不大的结论。
  到底什么是单挑,什么是严格单挑?有网友统计说演义中共357场单挑,但里面很多战
例显然不是单挑。若说到最严格单挑,即不带士兵且不用暗器和弓箭的那种,在演义里也没
有多少场。因为单挑的概念没有统一,要统计演义里的单挑次数,就必然带有主观成分。为
此在下面作统计时,统计的不是单挑数,而是对手数。【战】指演义里那些有名字的将官间
发生了攻击行为的战例。演义里吕布与17个对手交过锋,则记为【战17】。这样就避免了三
英战吕布是否该统计,张飞和吕布到底算对打了多少次这些问题。
  那么马岱斩魏延算不算战例呢?若说算,多数网友会感到不妥。但若不算,恐怕那些有
争议的快马、冷箭和偷袭等战例也说不清楚。三国武将武力是被神话了的,能单挑数十上百
回合,能在千军万马中无伤冲杀,主观说他们对付背后和身侧的袭击不应该没有任何反应。
为此采取一个可以判别的标准,定义除了睡觉和被捆绑时,其余各种情形的交锋都算有效战
例。这样在统计上就不会存在什么争论,尽管标准有些问题。
  进一步定义如下:【擒】即擒拿到有名字将官的战例,与士兵和其他武将贴身共擒的也
都承认有效,否则在统计时会存在很多问题。但纯粹由士兵擒拿的战例则不进行统计。【杀
】和【伤】 没太大分歧,强调一点就是因为伤重而导致战后死亡的战例在这里也归为【杀
】,由士兵和无名武将所杀和伤的战例不进行统计。
  两武将间【擒】、【杀】、【伤】只统计一次。如孙策擒于糜同时导致其死亡,仅在【
擒】里进行统计。黄忠曾分别擒、伤过夏侯尚,也只统计【擒】。【擒】>【杀】>【伤】,
仅取大者。所幸演义里不存在两武将这次你擒或伤我,下次我擒杀或伤你的情况。
  平手和普通败退(既不死亡,也不受伤)的战例数不专门进行统计分析,因为这会涉及
到一些容易引起争论的问题。
  最后强调一点是,只统计三国君主和那些对手数超过四的武将。对高览和曹仁等对手数
恰好为三的,只能向他们道个歉了。

统计的结果是:

【一】与赵云交锋过的有名字将官数量最多,为40个。紧接着依次为:(2)关羽27、(3)
张飞24、(4)许褚22、(5)吕布17、(6)马超16、(7)张辽13、(8)魏延12、(9)徐
晃11、(10)黄忠10、张合10、姜维10,其余均在10个以下。
评:这个结果在某种程度上也反应了武将们的知名度。赵云、关羽出场最多,是最红的明星
演员,难怪他们的拥护者也非常多。

【二】带主观因素地说,与许褚交过手的武将综合质量最高,"吕布 赵云 马超 张飞 典韦
关羽 庞德 周泰 徐晃"这一排名字,足以让其他武将汗颜。吕布的对手榜"张飞 典韦 许
褚 关羽 夏侯惇 夏侯渊"质量也不错,但估计只能排第三,比张飞的对手榜"吕布 马超
许褚 张辽 张任 张合 徐晃 夏侯渊"恐怕要差些,关羽和马超的对手榜可以分列第四第五
,再往下就更不好排了。
评:过去有些小看了许褚,如今对手榜一出,感觉虎痴果然名不虚传,和最有名气的几个武
将都有过交手,作为武将不会感到有什么遗憾了。

【三】擒杀武将数排行(能擒必能杀,擒优于杀,但制定其权重必然涉及主观,故暂且把擒
和杀同等看待)为:(1)赵云26、(2)关羽17、(3)张飞12、(4)许褚7、甘宁7、(6
)关兴6、徐晃6、马岱6、(9)马超5、孙策5、黄忠5、夏侯惇5。
评:甘宁能进入第四名,实在出乎我的意料。而吕布落选,估计会出乎不少网友的意料。

【四】擒杀武将质量排行:主观(强调主观是因为:没人能证明方悦、穆顺和武安国的武力
不如颜良、文丑和华雄)的说,关羽冤魂榜里的"颜良 文丑 华雄"无疑为大家熟悉,居榜
首;马忠冤魂榜里的"关羽 黄忠"相信会让许多新网友眼前一亮,可以并列第一;杀人王
赵云手下也有几位硬汉的冤魂,第三名就排定了;其余象丁奉杀张辽,黄忠杀夏侯渊、沙摩
可杀甘宁、周泰杀沙摩可等,质量都还可以;往下就不容易排了。
评:演义里最具备杀手味的当推马忠莫属。马岱擒杀了四个少数民族,不愧是羌人天神马超
之弟,外战内行。

【五】兵油子系数(擒杀率-被擒杀率+杀伤率-被杀伤率,只取对手数超过5的武将进行
排比)排行为:(1)孙策0.83、(2)马岱0.75、(3)赵云0.70、甘宁0.70、(5)关兴
0.67、张苞0.67、(7)魏延0.62、(8)关羽0.54、张飞0.54、(10)夏侯惇0.50、华雄
0.50。
评:孙策不愧是霸王再世,除了太史慈,其余对手全部被他擒杀。马岱是当之无愧的老兵油
子,太会投机取巧了。关兴、张苞两位小朋友居然混进兵油子的队伍里了。不排不知道,魏
延也很油。

【六】其他
被有名武将造成的受伤数当推曹操和关羽最多,都为3次,看来想当"公",必须多受些伤

擒敌数马岱第一,为5个;赵云第二,为3个;夏侯惇第三,为2个;其余都不到2个。
统计武将里,兵油子系数最低的为曹操-0.5,其次为太史慈0、祝融0、文丑0、于禁0,典
韦0.11也非常低。
三国君主里,刘备表现不俗,杀1伤1,还战过吕布,综合表现君主里仅次于孙策,武将里也
绝对排位较高。尽管比三国志里的表现还差了一截,他也无愧于天下第二大英雄了。曹操成
了受伤王,但杀过1名武将,还曾有刺杀企图,表现还算可以。孙权没有任何作战表现,可
惜。

【七】武力排行(带主观)
在排除暗器和马匹等因素的最严格单挑里,有十五人不仅曾有非常突出的表现,也无任何败
绩。我把他们分为五个层次,各层之所以凑在一起,都是根据演义为基础的,物以类聚。同
层武力数值的差别在于看名气和民意,不再根据也无法根据演义提供的细节分出高低。
第一层:吕布(100) 赵云(99) 『技术最全面最稳定最少失误和破绽。』
第二层:马超(99) 张飞(99) 许褚(98) 典韦(98) 『马张、马许、许典三场大战。』
第三层:关羽(98) 黄忠(97) 庞德(97) 『关黄、关庞两场对刀。』
第四层:太史慈(97) 孙策(97) 张辽(96) 甘宁(96) 『太孙、太张两场大战,以及"魏有张
辽,孤有兴霸"』
第五层:颜良(96) 文丑(95) 『颜文齐名,及颜徐、文徐的优势。』
排起来就是:
吕布、(赵云、马超、张飞)、(许褚、典韦、关羽)、(黄忠、庞德、太史慈、孙策)、
(张辽、甘宁、颜良)、文丑

【【【 附表 】】】
三国演义主要知名武将战绩统计
(限于三国君主和对手数超过4的武将,陆逊纵火整理)

【【 三国君主 】】

◎孙策◎
【战6】 太史慈 于糜 樊能 周昕 严舆 陈生
【擒1】 于糜
【杀4】 /于糜/ 樊能 周昕 严舆 陈生
【擒杀率-被擒杀率】0.83
【杀伤率-被杀伤率】0

◎曹操◎
【战4】 魏延 徐荣 陈宫 刘馥
【杀1】 刘馥
【被伤3】 魏延 徐荣 陈宫
【擒杀率-被擒杀率】0.25
【杀伤率-被杀伤率】-0.75

◎刘备◎
【战3】 吕布 张宝 孙仲
【杀1】 张宝
【伤1】 孙仲
【擒杀率-被擒杀率】0.33
【杀伤率-被杀伤率】0.33


◎孙坚◎
【战3】 华雄 吕公 赵弘
【杀1】 赵弘
【擒杀率-被擒杀率】0.33
【杀伤率-被杀伤率】0

【【 蜀国武将 】】

◎赵云◎
【战40】 许褚 文丑 夏侯惇 姜维 张合 徐晃 高览 韩德 鞠义 裴元绍 周仓 于禁 李典 张
武 吕旷 淳于导 夏侯恩 晏明 马延 张凯 焦触 张南 钟缙 钟绅 刑道荣 陈应 吴懿 刘聩
马汉 慕容烈 焦炳 朱然 金环三结 韩英 韩瑶 韩琼 韩琪 朱赞 苏颙 万政
【擒3】 陈应 吴懿 韩琪
【杀23】 高览 鞠义 韩德 朱然 夏侯恩 裴元绍 张武 吕旷 淳于导 晏明 钟缙 钟绅 刑道
荣 刘聩 马汉 慕容烈 焦炳 金环三结 韩英 韩瑶 韩琼 朱赞 苏颙
【伤2】 周仓 万政
【擒杀率-被擒杀率】0.65
【杀伤率-被杀伤率】0.05

◎关羽◎
【战27】 吕布 许褚 夏侯惇 颜良 文丑 徐晃 马忠 华雄 纪灵 管亥 荀正 王忠 孔秀 孟坦
韩福 卞喜 王植 秦琪 蔡阳 杨龄 黄忠 夏侯存 庞德 成何 蒋钦 潘璋 程远志
【擒1】 王忠
【杀16】 颜良 文丑 华雄 蔡阳 孟坦 管亥 荀正 韩福 孔秀 卞喜 王植 秦琪 杨龄 夏侯存
成何 程远志
【被伤3】 韩福 庞德 黄忠
【被擒1】马忠
【擒杀率-被擒杀率】0.65
【杀伤率-被杀伤率】-0.11

◎张飞◎
【战24】 吕布 马超 许褚 张辽 张任 张合 徐晃 夏侯渊 马岱 纪灵 邓茂 高升 于禁 曹豹
郝萌 刘岱 陈孙 吕翔 夏侯兰 夏侯杰 刑道荣 刘贤 金旋 周善
【擒3】 郝萌 刘岱 刘贤
【杀9】 邓茂 高升 曹豹 纪灵 陈孙 吕翔 夏侯兰 夏侯杰 周善
【伤1】 许褚
【擒杀率-被擒杀率】0.50
【杀伤率-被杀伤率】0.04

◎马超◎
【战16】 张飞 许褚 张合 曹洪 于禁 李通 王方 李蒙 韩遂 侯选 李堪 梁兴 马玩 杨秋
姜叙 杨阜
【擒1】 李蒙
【杀4】 李通 梁兴 马玩 王方
【伤2】 韩遂 杨阜
【擒杀率-被擒杀率】0.31
【杀伤率-被杀伤率】0.13

◎魏延◎
【战13】 庞德 张合 王双 马岱 文聘 鄂焕 孟获 泠苞 曹操 曹遵 何平 司马懿 韩玄
【擒3】 泠苞 鄂焕 孟获
【杀5】 王双 谢旌 崔禹 薛则 曹遵 韩玄
【伤1】 曹操
【被伤1】马岱
【被杀0】 /马岱/
【擒杀率-被擒杀率】0.62
【杀伤率-被杀伤率】0.00

◎黄忠◎
【战10】 关羽 夏侯渊 马忠 李严 邓贤 泠苞 韩浩 夏侯尚 史迹 潘璋
【擒1】 夏侯尚
【杀4】 邓贤 韩浩 夏侯渊 史迹
【伤0】 /夏侯尚/
【被杀1】 马忠
【擒杀率-被擒杀率】0.40
【杀伤率-被杀伤率】0

◎姜维◎
【战10】 赵云 邓艾 徐质 郭淮 邓忠 王平 张翼 陈泰 司马师 杨欣
【擒0】
【杀2】 徐质 郭淮
【擒杀率-被擒杀率】0.20
【杀伤率-被杀伤率】0
【战绩】

◎关兴◎
【战9】 张合 马忠 孙桓 潘璋 李异 周平 谭雄 董禧 越吉
【擒1】 谭雄
【杀5】 李异 周平 潘璋 董禧 越吉
【擒杀率-被擒杀率】0.67
【杀伤率-被杀伤率】0

◎马岱◎
【战8】 张飞 魏延 祝融 孟获 雅丹 忙牙长 陈造 钟繇
【擒5】 孟获 雅丹 祝融 忙牙长 陈造
【杀1】 魏延
【擒杀率-被擒杀率】0.75
【杀伤率-被杀伤率】0

◎张苞◎
【战6】 马忠 谢旌 李异 崔禹 崔谅 薛则
【擒1】 崔禹
【杀3】 谢旌 崔禹 薛则
【擒杀率-被擒杀率】0.67
【杀伤率-被杀伤率】0

◎关平◎
【战6】 庞德 徐晃 徐商 吕建 夏侯存 翟元
【杀2】 夏侯存 翟元
【擒杀率-被擒杀率】0.33
【杀伤率-被杀伤率】0

【【 魏国武将 】】

◎许褚◎
【战22】 吕布 赵云 马超 张飞 典韦 关羽 庞德 周泰 徐晃 高览 李封 李惺 李别 张先
孙吴 尹昌 尹楷 许攸 韩当 杨昂 杨任 张卫
【杀7】 李封 李惺 李别 张先 尹楷 许攸 张卫
【被伤1】 张飞
【擒杀率-被擒杀率】0.32
【杀伤率-被杀伤率】-0.05

◎张辽◎
【战13】张飞 太史慈 文丑 张合 夏侯渊 夏侯惇 黄盖 凌统 臧霸 丁奉 袁尚 沮皓 蹋顿
蒋奇
【杀3】 蒋奇 沮皓 蹋顿
【伤0】 黄盖
【被杀1】 丁奉
【擒杀率-被擒杀率】0.15
【杀伤率-被杀伤率】0.08

◎徐晃◎
【战15】 赵云 许褚 关羽 颜良 关平 崔勇 李乐 韩猛 汪昭 彭安 孟达 陈宫 审配
【擒2】 陈宫 审配
【杀4】 崔勇 李乐 汪昭 彭安
【被杀1】 孟达
【擒杀率-被擒杀率】0.33
【杀伤率-被杀伤率】0

◎张合◎
【战10】 赵云 马超 张飞 黄忠 庞德 魏延 王平 雷铜 孟达 杨昂
【杀2】 杨昂 雷铜
【擒杀率-被擒杀率】0.20
【杀伤率-被杀伤率】0

◎庞德◎
【战11】 许褚 关羽 张合 夏侯渊 徐晃 魏延 关平 陈武 周仓 钟进 曹永
【杀3】 陈武 钟进 曹永
【伤1】 关羽
【被擒1】 周仓
【擒杀率-被擒杀率】0.18
【杀伤率-被杀伤率】0.09

◎典韦◎
【战9】 吕布 许褚 高顺 郝荫 曹性 成廉 宋宪 侯成 何仪
【杀1】 何仪
【擒杀率-被擒杀率】0.11
【杀伤率-被杀伤率】0

◎夏侯惇◎
【战10】 吕布 赵云 关羽 张辽 高顺 曹性 桥蕤 徐荣 耿纪 韦晃
【擒2】 耿纪,韦晃
【杀3】 徐荣 桥蕤 曹性
【被伤0】/曹性/
【擒杀率-被擒杀率】0.50
【杀伤率-被杀伤率】0

◎曹洪◎
【战7】 马超 甘宁 韩当 何曼 袁谭 任夔 吕虔
【杀3】 何曼 袁谭 任夔
【擒杀率-被擒杀率】0.43
【杀伤率-被杀伤率】0

◎夏侯渊◎
【战7】 吕布 张飞 黄忠 杨任 陈式 昌奇 成宜
【擒1】 陈式
【杀3】 昌奇 杨任 成宜
【被杀1】黄忠
【擒杀率-被擒杀率】0.43
【杀伤率-被杀伤率】0

◎乐进◎
【战6】 吕布 甘宁 凌统 臧霸 成廉 郭图
【杀2】 成廉 郭图
【被伤1】甘宁
【擒杀率-被擒杀率】0.33
【杀伤率-被杀伤率】-0.17

◎王双◎
【战4】 魏延 张嶷 谢雄 龚起
【杀2】 谢雄 龚起
【伤1】 张嶷
【被杀1】魏延
【擒杀率-被擒杀率】0.25
【杀伤率-被杀伤率】0.25

◎李典◎
【战4】 吕布 赵云 黄劭 宋谦
【擒1】 黄劭
【杀1】 宋谦
【擒杀率-被擒杀率】0.50
【杀伤率-被杀伤率】0

◎于禁◎
【战4】 吕布 赵云 马超 张飞
【擒杀率-被擒杀率】0
【杀伤率-被杀伤率】0

【【 吴国武将 】】

◎甘宁◎
【战10】 曹洪 凌操 沙摩可 乐进 蔡曛 马延 张凯 朱光 邓龙 黄祖
【擒0】
【杀7】 凌操 蔡曛 马延 张凯 朱光 黄祖 邓龙
【伤1】 乐进
【被杀1】 沙摩可
【擒杀率-被擒杀率】0.60
【杀伤率-被杀伤率】0.10

◎黄盖◎
【战5】 张辽 蔡瑁 黄祖 周昕 张英
【擒1】 黄祖
【伤1】 蔡瑁
【被伤1】张辽
【擒杀率-被擒杀率】0.20
【杀伤率-被杀伤率】0.00

◎马忠◎
【战4】 关羽 黄忠 关平 张苞
【擒1】 关羽
【杀1】 黄忠
【擒杀率-被擒杀率】0.50
【杀伤率-被杀伤率】0

◎周泰◎
【战4】 许褚 沙摩可 曹仁 张南
【杀2】 沙摩可 张南
【擒杀率-被擒杀率】0.50
【杀伤率-被杀伤率】0

◎丁奉◎
【战4】 张辽 牛金 韩综 桓嘉
【杀3】 张辽 韩综 桓嘉
【擒杀率-被擒杀率】0.75
【杀伤率-被杀伤率】0

◎韩当◎
【战4】 许褚 曹洪 张虎 焦触
【杀0】 张虎 焦触
【擒杀率-被擒杀率】0.50
【杀伤率-被杀伤率】0

◎太史慈◎
【战4】 孙策 张辽 程普 王朗
【擒杀率-被擒杀率】0
【杀伤率-被杀伤率】0

【【 诸侯武将 】】

◎吕布◎
【战17】 张飞 典韦 许褚 关羽 夏侯惇 夏侯渊 方悦 穆顺 武安国 公孙瓒 丁原 董卓 于
禁 乐进 李典 牛辅 李丰
【杀4】 方悦 穆顺 丁原 董卓
【伤2】 武安国 李丰
【擒杀率-被擒杀率】0.24
【杀伤率-被杀伤率】0.12

◎文丑◎
【战6】 赵云 关羽 张辽 徐晃 公孙瓒 关纯
【杀1】 关纯
【被杀0】 关羽
【擒杀率-被擒杀率】0.00
【杀伤率-被杀伤率】0

◎华雄◎
【战6】 关羽 孙坚 祖茂 俞涉 潘凤 鲍忠
【杀4】 祖茂 俞涉 潘凤 鲍忠
【被杀1】关羽
【擒杀率-被擒杀率】0.50
【杀伤率-被杀伤率】0

◎颜良◎
【战5】 关羽 徐晃 耿武 宋宪 魏续
【杀3】 耿武 宋宪 魏续
【被杀1】 关羽
【擒杀率-被擒杀率】0.40
【杀伤率-被杀伤率】0

◎祝融◎
【战4】 赵云 魏延 马岱 张嶷
【擒1】 张嶷
【伤0】 /张嶷/
【被擒1】马岱
【擒杀率-被擒杀率】0.00
【杀伤率-被杀伤率】0

【 注 】
(1)"/某某/" 表示该战例不计入总数。
(2)顺序按 君主-蜀-魏-吴-诸侯 排,对手数多的武将靠前。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64651
帖子
6378
主题
4865
金币
5531
激情
2154
积分
6199
注册时间
2008-6-12
最后登录
2013-2-2
6
发表于 2009-4-12 18:02:01 |只看该作者
三国武力排名

1 吕布:看过很多三国迷的武将排行榜,基本上都将吕布列在第一位,偶尔也有标新立异者试图将吕布列在别人之后,也只是贻笑大方罢了。
先看看几个站例:罗贯中版三国演义中的三英战吕布“...看看赶上公孙瓒,布举画戟望后心便刺。旁边一将,圆睁环眼,倒竖虎须,挺丈八矛,飞马大叫:“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张飞在此!”吕布见了,弃了公孙瓒,便战张飞。飞抖搜神威,酣战吕布。八路诸侯见张飞渐渐枪法散乱,吕布越添精神。张飞性起,大喊一声。云长把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来夹攻吕布。三匹马丁字儿厮杀。又战到三十合,两员将战不倒吕布。能够数十合使张飞关羽张飞双战吕布30回合不分胜负,刘玄德看了,心中暗想:“我不下手,更待何时!”掣双股剑,骤黄骠马,刺斜里去砍...”书中没有写张飞到底战吕布多少回合(不象毛版三国中称张飞斗吕布五十合不分胜负),估计也就数十合。数十合败张飞,30合平张飞关羽联手,这是最能表明吕布武力的一节了
另外战例,吕布独战典韦许褚夏侯敦夏侯渊李典乐进六将,其结果也只是“吕布遮拦不住,拨马回城”,终究能全身而退。
“人中吕布”绝非浪得虚名

2 马超:罗版三国马超在身负血海深仇的情况下首战3合败张邰

3 赵云:长坂坡赵云体力疲乏的情况下战张合罗版三国10数合张颌气力不加拨马回走

4 颜良:20合完败徐晃,武力明显在许褚之上,真不知道前人是怎样排名的,总是不排颜良

5 关羽:罗版三国关羽20合未能拿下纪灵,且纪灵退走时并不狼狈,虽说关羽顾及大局,不愿杀纪灵,但是关羽没有足够的武力将他只败不伤
罗版三国关羽一合斩了华雄,没有人知道是怎样杀的,因此这一点虽不足以说明华雄武力很低,但可以作为关羽武力很高的理由
关羽在战场上杀了颜良文丑是不争的事实,却并不能由此断定关羽武力一定高于颜良

6 张飞:罗版三国中张飞一战吕布是明显的失败,但第二次百合单挑吕布时,虽吕布不愿得罪刘备而不会下杀手,虽张飞占下风,但终究吕布没有战败张飞
罗版三国张飞第二次单挑张颌时,先四五十合,后张颌一直死战到百十余合,这样看来,张飞武力比马超赵云要低了
张飞一战马超,虽100合不分胜负,但刘备“恐张飞有失,急鸣金收军”,说明占下风,另外看看原文“...玄德急止之曰:‘且休出战。先当避其锐气。’关下马超单搦张飞出马,关上张飞恨不得平吞马超,三五番皆被玄德当住。看看午后,玄德望见马超阵上人马皆倦...”刘备是先避其锐气再趁马超阵上人马皆倦而出兵,或许当时马超中饭都没吃
当刘备与袁术已经彻底成仇,张飞十数合杀袁术的大将纪灵

7 典韦:曹操战吕布时,罗贯中并没有安排典韦单挑,而是让许褚斗二十合,然后典韦等一起帮忙,如果典韦真的像传统排名的一吕二马三典韦那么厉害,哪么典韦足够单挑吕布了,但罗贯中先生并没有这样安排,而只是派典韦和吕布的几位手下打了几场
另外典韦战许褚几百回合不分胜负是真正意义上的平手,说明两人武力的确相近,鉴于许褚曾经被徐晃50合战平,故典韦列于之前了

8 许褚:在许褚与吕布斗20合后,曹操说了句耐人寻味的话:“吕布非一人可胜。”然后就派五将加入群殴吕布。整部前三国,除吕布之外,再无一人能令曹操如此之忌惮,即使是后来的马超于潼关前连败曹营于禁/张合两员名将,曹操也未指挥群殴,(以致后来的李通被马超挑于马下) 。可见,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曹操是不愿指挥打群架的。由此可见,曹操的那句话实在是给许褚在众将面前留足了面子;那句话其实需要改一个字:“吕布非一人可敌”
战马超“...斗了一百余合,胜负不分。马匹困乏,各回军中,换了马匹,又出阵前。又斗一百余合,不分胜负。许褚性起,飞回阵中,卸了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超决战。两军大骇。两个又斗到三十余合,褚奋威举刀便砍马超。超闪过,一枪望褚心窝刺来。褚将枪挟住弃刀。两个在马上夺枪。许诸力大,一声响,拗断枪杆,各拿半节在马上乱打。操恐褚有失,遂令夏侯渊、曹洪两将齐出夹攻。庞德、马岱见操将齐出,麾两翼铁骑,横冲直撞,混杀将来,操兵大乱。 许褚臂中两箭...”。有人称许褚折断了马超的枪,说明许褚占上风,其实不然,许褚拗断马超枪杆后,各拿半节在马上乱打。再打下去许褚光着膀子,没有保护,明显吃亏,胜负也是不远的事情了,这一点连曹操都看出来了,于是“操恐褚有失,遂令夏侯渊、曹洪两将齐出夹攻。”

9 文丑:十余合战败公孙瓒(吕布曾数合击败公孙瓒,文丑战斗力还是比吕布低一些),说明文丑武力比吕布也差不了多少 和少年赵云战五六十合,不分胜负
10庞德:战关羽百余合,魏军恐庞德有失,急令鸣金收军。关平恐父年老,亦急鸣金。“急令鸣金收军”说明庞德战关羽或许占了下风
战关平30合不分,两家各歇,说明30合内庞德并没有占优势

11黄忠:战关羽100合不分胜负,但占下风(“恐有失”)
战李严四五十不分胜负

12孙策:

13太史慈:与孙策战了几百合不分胜负,两人武力基本相近,也没法从其它战例判断谁更强

14曹彰:刘封虽然不敌徐晃,但仍能屡次挑战,但刘封在曹彰面前只有3合完败

15华雄:当华雄最牛叉的时候,曹操麾下众将无一人敢於出战华雄,何也?是被华雄连续挫败18路诸侯、尤其击败江东猛虎的气势给镇住了(包括十数合打败孙坚)。能把夏侯敦、夏侯渊、曹洪这等勇将镇住的人,武力可以不低于这些人吧

16夏侯敦:战吕布战例“...夏侯敦挺枪跃马直出。敦与吕布战不数合,李傕引一军从侧边杀来,操急令夏侯渊迎敌。西边又喊声起,郭汜又引一军杀到,操急令曹仁迎敌。三路军马,势不可当。夏侯敦抵敌吕布不住,飞回阵来。布引铁骑掩杀,曹操军大败...”算算时间应该有十余合,比许褚稍逊(许褚20合后曹操才派人群殴)
而且“...夏侯敦挺枪出马搦吕布战。高顺出马大骂夏侯敦,敦大怒...”说明夏侯敦在曾经败给吕布的情况下,并不怕惧吕布武力
与关羽战40合不分(虽说关羽因感激曹操而不愿杀夏侯敦,但关羽没能将其打败,且夏侯敦还要再战,若非张辽阻拦,自称非擒关羽不可,说明夏侯敦经过交手后并不畏惧关羽武力)

17张辽:战关羽战例:罗版刘备在撤退时遭张辽追击,关羽与张辽交过手,未能击退张辽,致使一半人马被阻于城内。故关羽对张辽评价甚高,可惜毛本中将刘备关羽那一万军马的损失一笔抹去了
战张飞战例:“...关公见张辽退去,径来东门看时,只见张飞已出城外和张辽厮杀,辽拍马而去。张飞欲赶,关公急召入城,令士卒坚守东门。飞曰:“张辽怕我而走,哥哥如何赶我回来?”关公曰:“张辽武艺不在你我之下。是吾夜来美言说之,其人颇有归顺之心。今日不欲与汝厮杀,故拍马而走。”飞方悟,再不出战...”由此可见,张飞与张辽交过手,张辽不弱于张飞,张辽却拍马而去,张飞本有疑惑,关羽解释后,“飞方悟”。

18关平:罗版三国关平40合战平徐晃,看来关平似乎应该和徐晃相近

30合战平庞德,关平似乎可以列于高手之列
罗版三国关平寡军杀败丁奉所部,送走廖化,感觉并不太费劲

19张颌:罗版三国马超在身负血海深仇的情况下出场首战3合败张邰(毛版三国改成了20合),有网友做出如下点评:马超身负杀父之血海深仇,“咬牙切齿”,临阵心态属于极端心态,因此更有可能采取冒险速胜战法。从张合这个角度来看,面对一个杀红了眼的对手,也很有可能招数上还未山穷水尽,意志和胆气上先自输了--张合想想也觉得冤呀:马超啊马超,是丞相杀了你父,你跟我拼什么命啊,我才不和你拼命? 故平等状况下两人交手,马超20合败张颌应该还是合理
赵云战张颌,10数合张颌气力不加拨马回走,缓上一口气后还要再战。(毛本为30余合击败)

20徐晃:被颜良20合杀败(颜良是顶级高手,20合败给他也不丢脸,张颌在赵云马超面前也就能战十多合吧,夏侯敦还十合败给吕布呢)
战许褚50合不分胜负,战前,曹操虽然暗自欣赏徐晃,但并没交代许褚不许杀死或打伤徐晃,所以两人的50合平手是公平的
战关平40合不分胜负

21臧霸:和乐进战30合不分胜负
“...于禁、乐进双战吕布不往。操望北而行。山后一彪军出:左有张
辽,右有臧霸。操使吕虔、曹洪战之,不利...”我们可以理解为曹洪战臧霸不利,那么臧霸的武功不在曹洪之下吧,曹洪可是能与体力受损的马超死撑四五十合的高手,不知道为何这位高手总是被人遗忘,还是我的理解有误(除非是曹洪没有按常人的理解战臧霸而是跑到左边去战张辽而结果不利,而臧霸只是战胜吕虔,那么就无法判断臧霸的武力了)

22徐盛迎战不能抵挡的曹仁;

23被庞德奋力杀退的魏延;

24战黄忠四五十合不分胜负的李严;

25战黄忠20合不分,张飞能够奋力杀散(毛版是奋力杀退)的夏侯渊;

26与魏延战数百合不分,敌不住周泰韩当联手的文聘;

27和体力受损的马超死撑四五十合,敌不住臧霸的曹洪;

28与韩当联手都只能战平许褚,但10合砍死沙摩坷的周泰;

29战曹洪20不分(曹诈败),率百骑劫魏营不折一人一骑的甘宁;

30“极有胆略”,数次与张飞战十余合不分,终究被孔明在赵云张飞黄忠魏延俱在的情况下设计擒住的张任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64651
帖子
6378
主题
4865
金币
5531
激情
2154
积分
6199
注册时间
2008-6-12
最后登录
2013-2-2
7
发表于 2009-4-12 18:04:19 |只看该作者
一个比较有说服力的三国武力排行榜
1吕布:看过很多三国迷的武将排行榜,基本上都将吕布列在第一位,偶尔也有标新立异者试图将吕布列在别人之后,也只是贻笑大方罢了。

  先看看几个站例:罗贯中版三国演义中的三英战吕布“...看看赶上公孙瓒,布举画戟望后心便刺。旁边一将,圆睁环眼,倒竖虎须,挺丈八矛,飞马大叫:“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张飞在此!”吕布见了,弃了公孙瓒,便战张飞。飞抖搜神威,酣战吕布。八路诸侯见张飞渐渐枪法散乱,吕布越添精神。张飞性起,大喊一声。云长把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来夹攻吕布。三匹马丁字儿厮杀。又战到三十合,两员将战不倒吕布。能够数十合使张飞关羽张飞双战吕布30回合不分胜负,刘玄德看了,心中暗想:“我不下手,更待何时!”掣双股剑,骤黄骠马,刺斜里去砍...”书中没有写张飞到底战吕布多少回合(不象毛版三国中称张飞斗吕布五十合不分胜负),估计也就数十合。数十合败张飞,30合平张飞关羽联手,这是最能表明吕布武力的一节了
  另外战例,吕布独战典韦许褚夏侯敦夏侯渊李典乐进六将,其结果也只是“吕布遮拦不住,拨马回城”,终究能全身而退。
  “人中吕布”绝非浪得虚名
  2马超:罗版三国马超在身负血海深仇的情况下首战3合败张邰(毛版20合)
  3赵云:长坂坡赵云体力疲乏的情况下战张合罗版三国10数合张颌气力不加拨马回走(毛版30合败张邰)
  4颜良:20合完败徐晃,武力明显在许褚之上,真不知道前人是怎样排名的,总是不排颜良
  5关羽:罗版三国关羽20合未能拿下纪灵,且纪灵退走时并不狼狈(毛本30合,且纪灵大叫“少歇”),虽说关羽顾及大局,不愿杀纪灵,但是关羽没有足够的武力将他只败不伤
  罗版三国关羽一合斩了华雄,没有人知道是怎样杀的,因此这一点虽不足以说明华雄武力很低,但可以作为关羽武力很高的理由
  关羽在战场上杀了颜良文丑是不争的事实,却并不能由此断定关羽武力一定高于颜良
  罗版三国关羽与夏侯敦战了40合不分
  6张飞:罗版三国中张飞一战吕布是明显的失败,但第二次百合单挑吕布时,虽吕布不愿得罪刘备而不会下*,虽张飞占下风,但终究吕布没有战败张飞
  罗版三国张飞第二次单挑张颌时,先四五十合,后张颌一直死战到百十余合,这样看来,张飞武力比马超赵云要低了
  张飞一战马超,虽100合不分胜负,但刘备“恐张飞有失,急鸣金收军”,说明占下风,另外看看原文“...玄德急止之曰:‘且休出战。先当避其锐气。’关下马超单搦张飞出马,关上张飞恨不得平吞马超,三五番皆被玄德当住。看看午后,玄德望见马超阵上人马皆倦...”刘备是先避其锐气再趁马超阵上人马皆倦而出兵,或许当时马超中饭都没吃
  当刘备与袁术已经彻底成仇,张飞十数合杀袁术的大将纪灵
7典韦:曹操战吕布时,罗贯中并没有安排典韦单挑,而是让许褚斗二十合,然后典韦等一起帮忙,如果典韦真的像传统排名的一吕二马三典韦那么厉害(据说一吕二赵三典韦是毛润之先生修改出来的),哪么典韦足够单挑吕布了,但罗贯中先生并没有这样安排,而只是派典韦和吕布的几位手下打了几场
  另外典韦战许褚几百回合不分胜负是真正意义上的平手,说明两人武力的确相近,鉴于许褚曾经被徐晃50合战平,故典韦列于之前了
  8许褚:在许褚与吕布斗20合后,曹操说了句耐人寻味的话:“吕布非一人可胜。”然后就派五将加入群殴吕布。整部前三国,除吕布之外,再无一人能令曹操如此之忌惮,即使是后来的马超于潼关前连败曹营于禁/张合两员名将,曹操也未指挥群殴,(以致后来的李通被马超挑于马下)。可见,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曹操是不愿指挥打群架的。由此可见,曹操的那句话实在是给许褚在众将面前留足了面子;那句话其实需要改一个字:“吕布非一人可敌”
  战马超“...斗了一百余合,胜负不分。马匹困乏,各回军中,换了马匹,又出阵前。又斗一百余合,不分胜负。许褚性起,飞回阵中,卸了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超决战。两军大骇。两个又斗到三十余合,褚奋威举刀便砍马超。超闪过,一枪望褚心窝刺来。褚将枪挟住弃刀。两个在马上夺枪。许诸力大,一声响,拗断枪杆,各拿半节在马上乱打。操恐褚有失,遂令夏侯渊、曹洪两将齐出夹攻。庞德、马岱见操将齐出,麾两翼铁骑,横冲直撞,混杀将来,操兵大乱。许褚臂中两箭...”。有人称许褚折断了马超的枪,说明许褚占上风,其实不然,许褚拗断马超枪杆后,各拿半节在马上乱打。再打下去许褚光着膀子,没有保护,明显吃亏,胜负也是不远的事情了,这一点连曹操都看出来了,于是“操恐褚有失,遂令夏侯渊、曹洪两将齐出夹攻。”
  战徐晃50合不分,要知道徐晃只有20合就完败给颜良
  9文丑:十余合战败公孙瓒(吕布曾数合击败公孙瓒,文丑战斗力还是比吕布低一些),说明文丑武力比吕布也差不了多少
  和少年赵云战五六十合,不分胜负
  罗版文丑与徐晃30余合战平后徐晃从容退走,说明文丑武力低于颜良。(毛本是没打多长时间,徐晃见文丑身后军马齐到料敌不过而走)
  10庞德:战关羽百余合,魏军恐庞德有失,急令鸣金收军。关平恐父年老,亦急鸣金。“急令鸣金收军”说明庞德战关羽或许占了下风
  战关平30合不分,两家各歇,说明30合内庞德并没有占优势
  11黄忠:战关羽100合不分胜负,但占下风(“恐有失”)
  战李严四五十不分胜负
12孙策:
  13太史慈:与孙策战了几百合不分胜负,两人武力基本相近,也没法从其它战例判断谁更强
  14曹彰:刘封虽然不敌徐晃,但仍能屡次挑战,但刘封在曹彰面前只有3合完败
  15华雄:当华雄最牛叉的时候,曹操麾下众将无一人敢於出战华雄,何也?是被华雄连续挫败18路诸侯、尤其击败江东猛虎的气势给镇住了(包括十数合打败孙坚)。能把夏侯敦、夏侯渊、曹洪这等勇将镇住的人,武力可以不低于这些人吧
  16夏侯敦:战吕布战例“...夏侯敦挺枪跃马直出。敦与吕布战不数合,李傕引一军从侧边杀来,操急令夏侯渊迎敌。西边又喊声起,郭汜又引一军杀到,操急令曹仁迎敌。三路军马,势不可当。夏侯敦抵敌吕布不住,飞回阵来。布引铁骑掩杀,曹操军大败...”算算时间应该有十余合,比许褚稍逊(许褚20合后曹操才派人群殴)
  而且“...夏侯敦挺枪出马搦吕布战。高顺出马大骂夏侯敦,敦大怒...”说明夏侯敦在曾经败给吕布的情况下,并不怕惧吕布武力
  与关羽战40合不分(虽说关羽因感激曹操而不愿杀夏侯敦,但关羽没能将其打败,且夏侯敦还要再战,若非张辽阻拦,自称非擒关羽不可,说明夏侯敦经过交手后并不畏惧关羽武力)
  17张辽:战关羽战例:罗版刘备在撤退时遭张辽追击,关羽与张辽交过手,未能击退张辽,致使一半人马被阻于城内。故关羽对张辽评价甚高,可惜毛本中将刘备关羽那一万军马的损失一笔抹去了
  战张飞战例:“...关公见张辽退去,径来东门看时,只见张飞已出城外和张辽厮杀,辽拍马而去。张飞欲赶,关公急召入城,令士卒坚守东门。飞曰:“张辽怕我而走,哥哥如何赶我回来?”关公曰:“张辽武艺不在你我之下。是吾夜来美言说之,其人颇有归顺之心。今日不欲与汝厮杀,故拍马而走。”飞方悟,再不出战...”由此可见,张飞与张辽交过手,张辽不弱于张飞,张辽却拍马而去,张飞本有疑惑,关羽解释后,“飞方悟”。由此可见张辽是高手之列
  与太史策60合不分胜负,说明张辽武功在太史慈附近
  与凌统战50合虽占优势但“不分胜负”,说明武功还是略低于关羽张飞
  18关平:罗版三国关平40合战平徐晃,看来关平似乎应该和徐晃相近
  30合战平庞德,关平似乎可以列于高手之列
  罗版三国关平寡军杀败丁奉所部,送走廖化,感觉并不太费劲(毛本是关兴“奋力”杀退,显得很费劲)
19张颌:罗版三国马超在身负血海深仇的情况下出场首战3合败张邰(毛版三国改成了20合),有网友做出如下点评:马超身负杀父之血海深仇,“咬牙切齿”,临阵心态属于极端心态,因此更有可能采取冒险速胜战法。从张合这个角度来看,面对一个杀红了眼的对手,也很有可能招数上还未山穷水尽,意志和胆气上先自输了--张合想想也觉得冤呀:马超啊马超,是丞相杀了你父,你跟我拼什么命啊,我才不和你拼命?故平等状况下两人交手,马超20合败张颌应该还是合理
  赵云战张颌,10数合张颌气力不加拨马回走,缓上一口气后还要再战。(毛本为30余合击败)
  能使张颌列为第20位的战例是张飞第二次单挑张颌:先四五十合,后张颌一直死战到百十余合,可以理解为110余合,也没全败,只是因战场形势不利才远引的。(毛本是四五十合)
  20徐晃:被颜良20合杀败(颜良是顶级高手,20合败给他也不丢脸,张颌在赵云马超面前也就能战十多合吧,夏侯敦还十合败给吕布呢)
  战许褚50合不分胜负,战前,曹操虽然暗自欣赏徐晃,但并没交代许褚不许杀死或打伤徐晃,所以两人的50合平手是公平的
  战关平40合不分胜负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64651
帖子
6378
主题
4865
金币
5531
激情
2154
积分
6199
注册时间
2008-6-12
最后登录
2013-2-2
8
发表于 2009-4-12 18:08:06 |只看该作者
三国武力大排名


本排名依据:
  1、既然是排名玩玩,就只根据罗版《三国演义》(统一标准),别和我说历史(什么赵、典为卫队长之类)或其他版本。
  2、只讨论纯武力不涉及统率指挥等其他方面。张辽、张任等立刻向后排。
  3、重单挑事实,轻言语评论、吓退,偷袭等。不能因为关羽说“吾弟胜于我”就认为张飞比关羽强。又如华容道之战曹方都有伤且逃亡中,所以合击赵、张都不算。
  4、言语评论和大众印象定级别,实战表现决定加减分。
  5、实行基本分加奖励分、惩罚分计算法。同一级武将有同一基本分。基本分分为攻(攻击)、防(防御)、素质(速度、敏捷、发挥、战例等其他)共三类。奖励分、惩罚分一次(类)1分,可以累计。
  6、评价分总分和实力范围两类。总分指该武将实力常保持的数值,实力范围则是全减分~全加分,即武力变动范围。
  7、奖励、惩罚需要解释的一些依据(皆在正常情况下):
  速胜过同级武将没有战胜或速胜的武将,攻击加分。
  有重大特殊事件表现,可酌情加减分。
  道具类只有赤兔可加攻击1分。有了赤兔后关羽明显攻击力加强了,其他武器在单挑中效果皆不明显;
  重视箭术(古代箭是最有杀伤力的兵器),凡有名的箭术表现皆有可能加分;但射固定靶的就不能加了。
  1分要求还是蛮高的,许多表现可能不错但还不足以加1分,则不加也不多叙述。
  SS级武将:只有吕布一人,应该没有异议吧
  基本分100,攻33、防33、素质34
  1、吕布:
  攻击:赤兔马加1分;
  防御:三英战吕布,力敌关张30合不倒,可见防守之强,加1分;“许褚便出。斗二十合,不分胜负。操曰:"吕布非一人可胜。"便差典韦助战,两将夹攻;左边夏侯惇、夏侯渊,右边李典、乐进齐到,六员将共攻吕布。”力敌6将全身而退加1分;
  素质:辕门射戟,150步射固定靶,愚以为只能证明其心理素质好,不能证明攻击力强,毕竟不是实战,素质加1分;
  不能加减分的情况:“乐进、于禁双战吕布不住”——没有说明回合数,且此2人级别比吕布低不止1级;传闻10合速胜夏侯敦——在罗版中没有找到单挑情况的原文。
  总评:34+35+35=104,实力范围100~104,当之无愧的第一武将。
  S+级武将:赵云、关羽、马超、张飞、颜良
  基本分97,攻32、防32、素质33
  2、赵云
  攻击:大江上射断帆索,“万政勉强来敌,被云一箭射中盔缨”,合计加1分;
  防御:长坂一战,愚以为这一战主要还是看防御,加1分;
  素质:罗版中秒杀有名字的武将最多的人,常秒杀同级武将没秒到的人如朱然(关羽)、高览、刑道荣(张飞)——打弱者有心得,加1分;
  不能加减分的情况:一生未受伤——不能证明他防御强,只能说他比其他超级武将幸运;救黄忠一战,有对手心中怯战之嫌,还不足以加上1分;
  总评:33+33+34=100,实力范围97~100,十分平衡的武将,但攻击不太高。
  3、关羽
  攻击:赤兔马加1分;无赤兔时秒杀华雄(曾击败过孙坚)加1分;秒杀同级武将颜良,斩文丑,其中虽有取巧但累计可加1分;
  防御:
  素质:多次被箭射中,尤其是50合被庞德射伤,扣1分;
  不能加减分的情况:“(与徐晃)战八十余合,公虽武艺绝伦,终是右臂少力”——无效情况;“出马与纪灵大战。一连三十合,不分胜负”30合未能拿下纪灵——不能就此认为关发挥不好,因为张飞10合杀纪灵时,袁术军已是穷途末路;
  总评:35+32+32=99,实力范围96~100,有了赤兔后,纯攻击力甚可超吕布,但实力发挥不稳。
  4、马超
  攻击:“张郃出迎,战二十合亦败走。”——20合胜强防御的张郃,加1分;“阜宗弟七人,一齐来助战。马岱、庞德敌住后军。宗弟七人,皆被马超杀死”“超独挥宝剑,力敌五将。剑光明处,鲜血溅飞:砍翻马玩,剁倒梁兴,三将各自逃生”——虽皆非名将但足以加1分;
  防御:
  素质:
  不能加减分的情况:3合击败张合——张合有怯战表现,提前放弃无效;50合未击败曹洪只能说明后者防御强(因为没有其他S+级武将速胜过他的记录),不能扣分;
  总评:34+32+33=99,实力范围97~99,论攻击与吕布不遑山下,比赵云就略差了心理素质。
  5、张飞
  攻击:
  防御:“两个酣战一百余合,未见胜负”和吕布战百合平,加1分;
  素质:
  不能加减分的情况:10合擒严颜、斩纪灵,都是本军形势占绝对胜势时发生,而110平张郃也有失水准,两方抵消;长坂桥大喝也不能算——毕竟是虚的,不是实打;
  总评:32+33+33=98,实力范围97~98,没有强有力证据表明其攻击可加1分,与马超比攻击弱而防御强,波动很小的武将。
  6、颜良
  攻击:“徐晃应声而出,与颜良战二十合,败归本阵”,加1分
  防御:
  素质:被关羽秒杀——也太疏于防范了,扣1分;
  不能加减分的情况:
  总评:33+32+32=97,实力范围96~98,可惜他在96时遇到了100的关羽。
  S级武将:典韦、许褚、文丑、黄忠、庞德、孙策
  基本分96,攻32、防32、素质32
  7、典韦
  攻击:速败高顺(夏侯惇50合才能胜)、独战高顺+侯成并迫其倒走出城,飞戟杀 人、独拒寨门救曹,累计加1分;
  防御:
  素质:
  不能加减分的情况:
  总评:33+32+32=97,实力范围96~97,如果有更多的机会表现,他可以成为S+武将。
  8、许褚
  攻击:
  防御:双战杨昂、杨任(与夏侯渊30和不分胜负)并击败之;双战李暹、李别斩之;“许褚奋力死战,四将抵敌不住,各自败走”等多次力敌数将,和赵云30合平手,但几次50合不胜徐晃,所以加防御1分,攻击不加了;
  素质:
  不能加减分的情况:
  总评:32+33+32=97,实力范围96~97,同为曹营最强将,可惜守有余而攻不足,和典韦的特长结合就好了。
  9、文丑
  攻击:“张辽、徐晃飞马齐出”——射倒一人,击退一人,加1分;
  防御:
  素质:“战不三合,文丑心怯”——不但心怯还被追上秒杀,扣1分;
  不能加减分的情况:60合战平赵云——愚以为这在同级武将里属正常,至少还不至于给双方加减分;独战公孙瓒四将杀一走三,和马超的两次7、5人想比不足以再加1分;
  总评:33+32+31=96,实力范围95~97,和颜良是半斤八两。由于此人在颜良被斩后立刻心怯,所以素质基本分比颜良低1分。
  10、黄忠
  攻击:射中关羽头上的红缨,加1分;
  防御:
  素质:对冷苞10数合、对张合20余合、对夏侯渊20余合、对李严40-50合都仅平手且没有占上风的趋势,有负盛名,扣1分;
  不能加减分的情况:身为S级武将,首战关羽百合,不能加防御分
  总评:33+32+31=96,实力范围95~97,根据罗版实战我不认为其武力可以胜过以上诸人。幸运的是他遇到了97的关羽。
  11、庞德
  攻击:
  防御:
  素质:
  不能加减分的情况:奋力逼退魏延,50余合后射伤关羽,是仅有的亮点,这两条可以使他成为S级武将,但不能再额外加分了。
  总评:32+32+32=96,实力范围96~96,无突出表现,忠义之士。
  12、孙策
  攻击:
  防御:
  素质:
  不能加减分的情况:挟死一人,喝死一人,看上去很厉害,可惜都是无名之辈,和马、赵、许的多次力敌数人比还差不少。
  总评:32+32+32=96,实力范围96~96,君主的身份加上江东无名将,使他没有机会表现了。我想把他定在S级武将已经很高了。比庞德还稍弱一点点。

  S-级武将:甘宁、太史慈、曹彰、夏侯敦
  基本分94,攻31、防31、素质31
  13、甘宁
  攻击:“权部将凌操,轻舟当先,杀入夏口,被黄祖部将甘宁一箭射死”“宁恐普来争功,慌忙拈弓搭箭,背射黄祖,祖中箭翻身落马;宁枭其首级”孙系武将中单挑表现最佳者,百骑劫营无一损伤,累计加1分;
  防御:
  素质:
  不能加减分的情况:
  总评:32+31+31=94,实力范围93~94,不愧为“锦帆贼”。
  14、太史慈
  攻击:“慈倚住枪,拈弓搭箭,八面射之,无不应弦落马”“慈就马上拈弓取箭,顾军将曰:"看我射中这厮左手!"说声未绝,弓弦响处,果然射个正中,把那将的左手射透,反牢钉在护梁上”,凭箭术加1分;
  防御:
  素质:战例太少,罗版中还没斩杀过一个有名字的武将,为显出与甘宁区别,扣1分;
  不能加减分的情况:
  总评:32+31+30=93,实力范围92~94,箭术高绝,却死于乱箭。
  15、曹彰
  攻击:
  防御:
  素质:
  不能加减分的情况:对于1个S-级武将来说大败刘封、斩吴兰只能算一般功绩,不足以再加分
  总评:31+31+31=93,实力范围93~93,可惜出生晚,表现机会太少,否则成就不下于典、许
  16、夏侯敦
  攻击:
  防御:
  素质:50合才胜高顺,速败于吕布(但我没找到10合内的证据),扣1分
  不能加减分的情况:
  总评:31+31+30=92,实力范围92~93,把他定位为S-级武将,是因为其拨矢啖睛,主动挑战吕布,追杀过关羽、赵云,勇气可嘉,应该有点刷子。
  A+级武将:姜维、华雄、张辽
  基本分90,攻30、防30、素质30
  17、姜维
  攻击:接住郭淮的来箭,反射回去,加1分;
  防御:
  素质:
  不能加减分的情况:赵云10余合退走——当时赵云依诸葛之计竟然中伏,当然不敢恋战了;
  总评:31+30+30=90,实力范围90~91,可能有人说他排得太低了,可是谁要他出生晚,没有突出表现呢?排他个A+之首吧。
  18、华雄
  攻击:击败过孙坚,战诸侯时,攻击表现不逊于任何超一流武将,加1分;
  防御:
  素质:
  不能加减分的情况:
  总评:31+30+30=90,实力范围90~91,独挡十八路诸侯除了吕布谁都不放眼里,可惜让关羽成了名。
  19、张辽
  攻击:
  防御:
  素质:
  不能加减分的情况:与张郃50合不分上下,无加分亮点。
  总评:30+30+30=90,实力范围90~90,虽然关羽说“武艺不下于你我”实则差了不少。威震逍遥津只能算指挥厉害,不算单挑厉害。

  A级武将:文鸯、张郃、徐晃、
  基本分90,攻30、防30、素质29
  20、文鸯
  攻击:乐嘉城内重现子龙,加1分
  防御:
  素质:
  不能加减分的情况:
  总评:31+30+30=90,实力范围89~90,又是一个姗姗来迟者。三国后期无猛将,和邓艾也就平手,最多排到这里了。
  21、张郃
  攻击:
  防御:和比自己高3级的张飞战110合不败,可以加1分
  素质:
  不能加减分的情况:
  总评:30+31+29=90,实力范围89~90,后期魏的首席大将。
  22、徐晃
  攻击:比武射杨柳,在罗版中是魏营箭术最好的,加1分
  防御:
  素质:
  不能加减分的情况:战关羽80不败,是关羽“一臂少力”,防御不加分;
  总评:31+30+29=90,实力范围89~90,与张郃差不多,一个攻稍强,一个守稍强。

使用道具 举报

崂山道士

特级山寨大师

Rank: 3Rank: 3

UID
42371
帖子
396
主题
10
金币
295
激情
146
积分
335
注册时间
2004-12-15
最后登录
2019-1-4
9
发表于 2009-4-14 02:51:51 |只看该作者
挺复杂的,看了好半天!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3Rank: 3

UID
224473
帖子
144
主题
36
金币
148
激情
140
积分
162
注册时间
2007-3-21
最后登录
2020-6-23
10
发表于 2009-4-16 00:01:26 |只看该作者
他们没打过,只能猜。不过,我觉得知道他们都是猛将就可以了吧。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註@冊


联系微信QQ:5087708 Email:5087708@qq.com
本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友上传分享,仅供试听,若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