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落魄狭 于 2011-4-14 10:13 编辑
在1955年授予少将以上军衔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千零五十二名将领中,百分之九十以上出自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红军。长期以来似乎有一种说法,红军将领都是“土包子”、“大老粗”,既没有什么文化,也没有什么军事学术水平。其实,这是一个大大的误解。
坚持办学校 师资力量非常强大
1927年11月,毛泽东就在井冈山创办了中国GCD的第一个军校——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军官教导队。之后,在这个基础上,逐渐发展成第四军教导大队,红四军随营军校、中国工农红军大学、工农红军大学校、西北红军大学、中国抗日红军大学、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等等。毛泽东当时说过一段著名的话:北伐时有“黄埔”,我们要办个“红埔”,开办个培养干部的基地,适应革命战争的需要,向部队源源不断地输送经过学校培养的军政素质好的红色指挥员。GCD内著名的军事家萧劲光、陈毅、刘伯承、叶剑英、何长工、陈赓、林彪等都曾先后担任校长或主持工作。
军事教员中不但有毕业于当时国内著名军校如保定军校、黄埔军校、西北军校的学生,而且还有日本士官学校、苏联军校的毕业生。例如军事教员左权、伍修权、郭化若等毕业于苏联军事学院,工兵教员吴子罕留学日本。政治教员董必武、徐特立、瞿秋白、吴亮平、蔡畅等不仅曾留学海外,而且是学贯中西的大学问家。同时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博古、张闻天、王稼祥、任弼时、邓小平等领导同志,也经常以兼职教员的身份到校授课。
红军军校非常可贵的一点还在于,能够紧密地跟踪、注视世界军事学术上战略、战术理论的发展,及时地结合实际改进教学内容,使之适应战场的变化,并领先于国民党军。
学习很刻苦 校风学风堪称一流
红军军校的学员从井冈山起,就要求做到“三不八能”,即不嫖、不赌、不偷和能写、能说、能唱、能算、能吃苦耐劳、能打仗、能生产劳动、能诚实可靠。这对于刚刚从旧军队脱胎出来的干部、战士实是难得不易,体现出人民军队的新气象。井冈山军校的作风得到了继承和发扬。红军军校坚持把政治教育放在重要地位,不断改进政治教育的施训纲要,坚定共产主义的信仰与坚决听党的话的信念。学员们一日三餐一般都是大米干饭,尚只能半饱。副食多为青菜、南瓜,有时有点豆腐、竹笋就算是改善生活,没人叫苦。刻苦学习、严格训练也是红军军校的传统。毛泽东在井冈山军官教导队第一期开学典礼的讲话中说:“从今天起,你们就要在这里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人不是在娘肚子里就懂马列主义,懂用兵打仗,所以要学习,但在短期内学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有移山倒海的气魄。”红军军校的教员一直是在用移山倒海的气魄在教学,学员也一直在用移山倒海的气魄在学习、训练,其效果可想而知。
红军将领均受过正规学校的训练
据不完全统计,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仅在中央苏区进入红军军校学习的人数就在一万人以上。这就是说,红一方面军的排以上干部都曾进入学校学习。再加上湘鄂西苏区、鄂豫皖苏区、湘赣苏区都创办了红军军校的分校,长征到达陕北后继续开办了军校,以及同时期红军创办的通讯学校、卫生学校、地方武装干部学校等,人数远远超过两万人。虽然因战争环境局限,学制不长,但他们受到的教育,从教学内容到教员质量、教学水平,都堪称是一流的,绝不低于国民党的军校。而且,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将领,从红军时期开始,就几进几出自办的军事院校,经历了科学周密的课目学习、训练与严格的考试制度。红军军校第二期学员,入学时不识字的占百分之三十四,略识字的占百分之三十八,能看书看报的只有百分之二十八。毕业时,已经能看书看报的占百分之八十九,能为校报、墙报投稿的占百分之八十。
红军之所以战无不胜,不仅仅在于其优秀的政治素质,还在于其优异的军事素质、文化素质。红军军校一直是担负与完成这个任务的最重要执行者之一,而广大红军将领则是她的优秀学员。这才是真实的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