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册
- 0
- 阅读权限
- 255
- 日志
- 0
- 精华
- 3
- 记录
- 0
- 好友
- 1
- UID
- 264651
- 帖子
- 6378
- 主题
- 4865
- 金币
- 5531
- 激情
- 2154
- 积分
- 6199
- 注册时间
- 2008-6-12
- 最后登录
- 2013-2-2
- 在线时间
- 494 小时
- UID
- 264651
- 帖子
- 6378
- 主题
- 4865
- 金币
- 5531
- 激情
- 2154
- 积分
- 6199
- 注册时间
- 2008-6-12
- 最后登录
- 2013-2-2
|
本帖最后由 落魄狭 于 2010-4-26 14:15 编辑
电视报道中人性化的采访就是在采访中依靠记者的理智展示情感,并以此来换取采访对象真实的情感,最终回归到挖掘其理性的主题上来。电视报道中的人性化采访就是要在摒弃一切虚伪的基础上真正实现还原人性的真本色彩。众所周知,采访是信息实现传播所要完成的第一步,可以这样说,采访质量的不同可直接导致其传播效果的差异。因此,人性化的采访在电视信息传播中的作用则显得尤为重要。 一、它有益于实现采访双方的互动。 采写采访对象是记者的任务,但就情况而言,接受采访并不是采访对象的任务,而只是“额外负担”。这样,记者并没有理由去要求采访对象采取积极合作的态度。那么,怎样才能使得采访对象潜在的消极心理变为现实的积极行为呢? 在这里,记者情感的运用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素,即人性化的采访。记者对真理的执著追求,对新闻受众的高度责任感,对采访对象的谦逊与真诚,往往能够打动采访对象,使他主动配合。在采访实践中会发现,采访对象的态度如何与他们在情感与记者距离的远近是一致的,而他们在情感上与记者的距离又取决于记者接受他们的程度与所投入感情的多寡。记者高高在上,采访对象就会拒你于千里之外,缄默不语或者无可奉告;如若记者满怀激情,一片真诚,那采访对象便会和你合作,鼎力相助。这叫以情易情,以心换心。 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节目主持人敬一丹在一个以扶贫为主题的采访中,就极有力地说明了节目主持人人性化采访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在刚刚下过一场春雨的水坑旁,一位西北妇女在这里洗衣服,只见敬一丹上前,二话没说先是挽起裤腿,与村妇一起洗衣服,然后十分亲和地问:“用这样的水洗出的衣服会干净吗?”似不经意一句话却引发出了村妇由衷的感慨:“西部缺水呀,我们只有天天盼下雨,下雨了这些脏衣才能洗。”敬一丹又问:“那你们平时洗脸、洗澡用什么水呀?”村妇回答出人意料:“平时俺们都不洗脸,不洗澡。”就这简短的对话,西部人艰难的生存环境被鲜活而生动折射出来,细细品味敬一丹此时的问话,并非是惊人之语,但在她与村妇平等、亲和的沟通中,电视传播出来的信息量却是那么的多意和丰富。 二、有益于营造自然真实的语境。 采访对象包罗各个阶层的人,他们有不同的身份、地位、阅历、修养、知识层次。如果采访对象是名人、是领导人,他们抛头露面的机会多、见的世面广,都能泰然自若地回答记者问。但是他们可能因为经常接受采访,对采访不感兴趣,想“公事公办”来敷衍打发记者。显然,这会使采访平平淡淡。这就需要记者以精神的力量激发对方,以情感的力量打动对方,让采访气氛变得活泼,宽松、蕴含生机。同时,新闻采访中大量的采访对象是寻常百姓。由于种种原因,有些群众见记者打开采访本,或者把镜头对准他,把麦克风伸到他面前,便慌了神,手足无措,讷讷无语。我们知道,紧张兮兮的气氛和冷冷清清的气氛一样,都不可能使采访取得理想结果。这就要求记者情真意切,循循善诱,或真诚而耐心地和他们闲聊,或亲切而热忱地给他们以关怀。这些努力都能有效地缓解采访时的紧张情绪,逐渐形成宽松自在的采访氛围。有许多人都在问,为什么人一到了《实话实说》就都有了一种说话的欲望?这个栏目的制片人兼主持人崔永元说:“我们的一切技术手段都是为谈话氛围服务的。脱离了这个宗旨,传播的效果只会是机械而呆板的。”的确,崔永元堪称在人性化采访方面最具代表性的例证。《实话实说》所追求的理念就是最大限度接近真实、接近心灵。不仅仅是简单的形式的交谈,更是一次令人身心愉悦的心灵之旅。崔永元永远不会给你的心灵带来阴影,永远让你在他一脸“坏笑”中而变得阳光灿烂。 三、它有益于记者拓宽采访的领域。 中国是一个礼义之邦,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濡染,使人们形成了重情尚义的道德意识。记者的责任与敬业精神,会赢得采访对象的尊重与敬意,记者的满腔激情与真诚恳切的态度,会赢得你对方的好感与友谊。一名优秀记者,采访对象往往会视他为朋友,甚至亲人。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敬一丹,被许多采访对象亲昵地称作“一丹大姐”。一位看过她采访少年犯节目的观众对她说,你不像是一个记者,倒像是孩子他大姨。
把记者视为朋友、亲人的采访对象,内心是向记者敞开的,有什么心里话都愿意倾诉。他们对记者的工作是热心支持的,有什么线索他们会积极地提供,许多记者因此而得了不少“耳目”、“助手”,获得了取之不竭的生活源,从而拓宽了自己的采访领域。再者,新闻人物的新闻价值可能是多重的,也有可能具有再生性,这样,记者就完全可能第二次甚至多次来采访同一位新闻人物。如果第一次愉快的合作,使他们变成了朋友、亲人,那么,日后的再访就要轻松得多,理想得多了。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一个记者广结善缘,广交朋友,这对树立整个新闻队伍的良好形象,提高新闻事业的信誉与影响都是大有裨益的。中央电视台主持人、记者白岩松采访了上百个《东方之子》,用他的话说:“并不是我采访的东方之子有多么多,而恰恰是东方之子们给予了我那么多,沿着他们的人生坐标,你会觉得在人生旅途中,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一盏航标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