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册
- 0
- 阅读权限
- 255
- 日志
- 0
- 精华
- 3
- 记录
- 0
- 好友
- 1
- UID
- 264651
- 帖子
- 6378
- 主题
- 4865
- 金币
- 5531
- 激情
- 2154
- 积分
- 6199
- 注册时间
- 2008-6-12
- 最后登录
- 2013-2-2
- 在线时间
- 494 小时
- UID
- 264651
- 帖子
- 6378
- 主题
- 4865
- 金币
- 5531
- 激情
- 2154
- 积分
- 6199
- 注册时间
- 2008-6-12
- 最后登录
- 2013-2-2
|
农家的酒宴是流水席,不像城里的饭店几十桌一起开,通常是三四桌或四五桌开席,人若坐满,得等下一轮。厨子也是当地的农民,他们的手艺毫不逊于专业厨子,特别是一些农村土菜,做得比大饭店的味道还好。在办酒宴的前几天,主人就与厨子联系好。厨子提早忙完自家的农活,在宴席的前一天,用竹筐挑着几桌酒席用的碗筷,肩上搭着毛巾,直奔主人家来。
厨子到了主人家,捞起鱼塘里的鲜鱼,拾掇好,用大锅蒸上。放上酱油和鲜嫩的香菜,一盘盘盛好,到时浇上汤汁就可上桌。山芋粉做成晶莹的粉皮,放在瓷盆里备用。妇女们在厨子的指挥下,拔去鸡鸭的毛,洗净放在木桶里。一应物品大盆小盆地摆在案板上,放在风凉处,就等第二天开席。
农家的厨房很宽敞,土灶上放着三口大锅,旧式的灶上还描着花草或鲤鱼图案,现在这些已不多见,大多是用白瓷砖贴台面。锅灶之间的汤罐倒是还有,可以温热水。灶后有一低矮的小门,以便通风和人抱柴草进入。厨房的案板是临时卸下的木门,搭在两条长凳上,上面堆着一盘盘备好的菜。只见厨子在灶间挥勺忙个不停,一边用肩上的毛巾擦汗,一边不停地吩咐小伙计配菜下锅。
我参加的流水席,是一位老人的九十岁寿宴。主人告诉我,由于来的人很多,可不能彬彬有礼地谦让,要不然,你得一直饿肚子,要见空就坐下。在院子里,一桌桌的人吃完离席,一桌桌的人又坐上来。
上菜的人是主人请来帮忙的左邻右舍。他们端着盛菜的紫红木托盘,脸上沁出汗珠,笑着长长地吆喝一声:“让啦!”靠近桌边的客人便侧出身子,让出空间,以便他们上菜撤碟。
客人多是朴实而豪爽的农人,他们穿着洗净的粗布衣裳,黑红的脸庞略显拘束地带着憨笑,虽然互不相识但友好热情。大家帮忙抹平台布,各端起一只杯子,或白酒或饮料,自斟自饮。城里来的人看着刚洗过的筷子还带着水,就用纸巾一遍遍地擦,惹得旁边的农人友好地注视着,自己也会笑笑而不好意思起来。
农家的酒席桌,每桌都有“酒司令”,他给大家一杯杯地倒酒劝酒,要让人喝得尽兴。大家大声说笑,互相让菜,乡下人问问城里的新鲜事,城里人探听乡下的趣闻,气氛热烈融洽。坐在靠近上菜处的人,在每道菜端上来时,都会把菜盘挪到桌子中央,方便在座的人夹菜。
酒席上盛菜的都是些大盘大碗,高高地冒着尖。家养的土鸡土鸭烧得喷香,放上刚从园子里摘的青菜心,味道鲜美香浓。农村厨子做的红烧肉很有特色,块大而油亮,炖的时间很长,尝一口,肥而不腻。粉皮与皮蛋加入鸡汤、木耳做的三鲜汤,鲜得让人舌头转不过弯来。蔬菜都是农家园中自产的,大锅猛火炒,原汁原味,远比平时从菜场买的新鲜得多。
肉丸也要比城里饭店的大一倍,那味道更加纯正鲜美。
正吃着,忽感桌下有毛茸茸的东西从腿边蹭过,低头看,原来是黄狗在摇尾巡查,它在等人们扔下的肉骨头。猫抢不过狗,则气呼呼地翘着胡子,在一边瞪着眼。于是我扔下几块肉,让它们互抢,甚是有趣。
先吃完席的,到一边厢房里上账去了。所谓“上账”,就是随礼的份子。早有主人请好的账房先生端坐着,面前放着红纸订成的账簿。他接过客人的礼金,用毛笔写下名字和金额。桌子旁边的一位则专门负责发寿碗和寿面,一人填写,一人发礼品,两人配合得很是默契。
吃完席后踱出来,看到脸盆架上备着温热的水,主人早备好新毛巾与香皂,让客人们洗脸擦手。廊下放着一些长条凳,让长久未见的亲朋互叙家常。院东边的丝瓜架下,是主人请来的乡下乐队,歌手也大多是朴素的村姑,声音清越高昂,唱着一些小调和流行歌曲助兴。西面的井台边,妇女们围在一起,在堆满碗和盘的木盆里洗碗,一边高声开些乡野玩笑,一边不时地应答厨子的问话。因为是高寿老人的生日,宴席上的饭碗常被吃酒席的人拿回家,此乃“讨吉利”,是农村的一种习俗。
午后的太阳挂在高空,虽然是初夏,却如同三伏天的骄阳。田里庄稼的清野香气,隐隐飘过来,让人沉醉慵懒。酒席仍在一桌桌地开着,门前宽阔的场地上已搭好戏台,农人们喜爱的古装小戏即将开演了。
这就是乡村的酒席,别有一番风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