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册
- 0
- 阅读权限
- 255
- 日志
- 0
- 精华
- 3
- 记录
- 0
- 好友
- 1
- UID
- 264651
- 帖子
- 6378
- 主题
- 4865
- 金币
- 5531
- 激情
- 2154
- 积分
- 6199
- 注册时间
- 2008-6-12
- 最后登录
- 2013-2-2
- 在线时间
- 494 小时
- UID
- 264651
- 帖子
- 6378
- 主题
- 4865
- 金币
- 5531
- 激情
- 2154
- 积分
- 6199
- 注册时间
- 2008-6-12
- 最后登录
- 2013-2-2
|
凑巧与几位农业学部的工程院院士同桌吃饭,一位院士夹起一条鱼放在餐盘上,拨弄了好几下。他忽然叹了声:“我搞了一辈子黄鱼研究,现在连黄鱼也认不出了!”随即他转向另一位院士:“老宋,你分得清吗?”尽管院士们已经挑出了鱼的某块骨头来研究,但还是没法确定这是不是纯种黄鱼。
黄鱼是中国近海的“家鱼”。院士真正叹惜的是,我国独特的生物种质由于种种原因,可能正加速变化,变得渐渐失去了特征。这是件可悲的事。
百科书上说,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墨鱼是中国人民喜欢食用而且产量较大的海洋水产品,被称为“中国四大海产”。但这句话也许应该“改写”。因为就像森林过度砍伐一样,海里的这4类物种资源也都遭遇过度捕捞,出现不同程度衰退。其中大、小黄鱼更是无法形成渔汛,产量骤减。尽管连年休渔、禁渔,但陷入衰退的物种是不易恢复原状的。
这还只是数量问题。更令院士忧虑的是,大、小黄鱼本是两种不同的鱼,但如今餐桌上“小黄鱼长大了,大黄鱼长小了”。这是人工养殖中不科学方法带来的问题,不论是高密度养殖,还是高添加养殖,破环的都是野生黄鱼的种性。日积月累,受尽非常待遇的黄鱼们,自然容易变种甚至变味。
不知怎地,想到了挪威三文鱼、澳洲大龙虾,它们之所以在地球上大名鼎鼎,之所以总是与一个国名并称,正因其特有的那个“种”。假如“我们的”大、小黄鱼消失或变异在中国海边,那我们将对不起这个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