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册
- 0
- 阅读权限
- 255
- 日志
- 0
- 精华
- 3
- 记录
- 0
- 好友
- 1
- UID
- 264651
- 帖子
- 6378
- 主题
- 4865
- 金币
- 5531
- 激情
- 2154
- 积分
- 6199
- 注册时间
- 2008-6-12
- 最后登录
- 2013-2-2
- 在线时间
- 494 小时
- UID
- 264651
- 帖子
- 6378
- 主题
- 4865
- 金币
- 5531
- 激情
- 2154
- 积分
- 6199
- 注册时间
- 2008-6-12
- 最后登录
- 2013-2-2
|
《阿Q正传》里作为一心向往革命的阿Q与假洋鬼子之间的区别是后者从省城里搞到一枚“银桃子”,有了它假洋鬼子就是个地道的革命军,并且可以用文明杖殴打阿Q,不许他革命了。不知怎么的,我总感觉在今天所谓的“国际惯例”就像那个“银桃子”,是一个非常可笑却可唬住很多人的东西。很多事情的头上只要扣上这个帽子便理直气壮了。可实际情况却是“国际惯例”成为一些人谋夺他人利益的幌子。所以,在稍作思辨后,很多人都会说出一个共同的心声:少拿国际惯例蒙人吧!
国际惯例怎成了忽悠把戏
见到“国际惯例”这几个字,我就想摸一摸自己的口袋。十年前可不是这样,见到这几个字,就有一种别动队将要加入大部队似的激动,那时“国际惯例”大多还只是说法。现在,“国际惯例”见得多了,也就知道它到底是怎么回事了。
一个人病了,据说,按照“国际惯例”,你要是没有医疗保险的话,就应该看不起病。其实,国际上是不是有这样一个惯例,我也不知道,反正见多识广的人士都这样说,不相信也没有依据是不是?后来,这个“国际惯例”被采用了,果然大家就看不起病了,因为大部分人没有医疗保险,病人的待遇也就符合“国际惯例”了。不过,那些已经有了医疗保险的人就看得起病了吗?好像也不是这样,这又算是一种中国特色。特色还多着呢,比如医生收红包、医生卖药拿回扣,这些就不必看“国际惯例”了。
读大学要交钱,据说也是“国际惯例”,收多少呢?似乎又没有“国际惯例”了。有的大学学费一收5000元,还算低的,已占人均GDP的60%,超出了美国私立大学(其学费占人均GDP的58%)而高于所有发达国家。挪威、瑞典、丹麦、德国之类免费高等教育的国家,既然不属于“国际惯例”,我们当然也就不说了。
又比如银行,去存零币要交点钞费,存的钱少了要交费,贷了款提前还又要交费,你放假他关门,这些都是“国际惯例”,据说要推广,但呆账死账多,放贷随心所欲,业务员拉存款得回扣,这些是不是“国际惯例”呢?没听说,反正我们这儿是这样的,也没见银行里的人有多着急,大概也是“国际惯例”吧。
有时候我就想,“国际惯例”怎么都是些让人不舒服的呢?原来那些让人不舒服的东西,没有“国际惯例”来改掉;原来没有让人不舒服的东西,搞起来又都是“国际惯例”。看人们说起“国际惯例”,仿佛都是先进的做法,不引进就不合现代化之体统,难道不过是增加一些“多收钱少办事”的由头,让人多一些不舒服的东西?
我又知道,一个人能不能掌权,要大家来作主;一个女人算不算卖淫,不能看处女膜完整不完整;一个人失了业,不能归结为“就业观念”有问题。这些都是“国际惯例”吧,却又没有听说要引进。莫非“国际惯例”已变成了忽悠(感谢赵本山送来这个再好不过的好说法)大家送钱还添堵的鬼把戏?
国际惯例:打破还是接轨
地铁虽是先进的交通工具,但在国外和国内已开通地铁的城市,乘客想在地铁内“方便”都不太方便。据悉,地铁内不建公厕已成“国际惯例”。那么,即将开通的南京地铁,乘客想“方便”时方便吗?从南京地铁物业管理部门获悉,南京地铁打破了“国际惯例”,在一号线16个车站内已建好了23座公厕(《现代快报》4月27日)。
时下,“国际惯例”是一个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汇。一些地方和部门在推出各项改革举措的时候,往往言必称要与“国际惯例”接轨。而南京市地铁主管部门,却打破“国际惯例”,为方便乘客“内急”,在车站内建公厕,笔者不禁为之叫好。
但现实情况并不都令人满意,有关职能部门做事情,惯于同世界同步与世界接轨,追赶国际新潮流,而全然不顾国情。
比如说今年1月23日,北京第一批新款出租车索纳塔上路。据了解,北京的新款出租车全部都没有安装防护栏。对此,主管人士讲,这样做是符合“国际惯例”的,近乎囚禁般的防护栏曾让国外游客和外地游客怀疑北京的治安水平(《新京报》4月27日)。此举一出,立刻遭到的哥的姐的强烈反对,主要原因是,司机们对目前的社会治安状况并不认可。
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国际惯例”是接轨还是打破,我想,最为重要的是要以符合国情为出发点,要充分考虑本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做到有破有接。对符合中国国情,百姓满意拥护的,要主动接轨;反之,要勇于打破“国际惯例”。想想南京市地铁主管部门打破“国际惯例”,在一号线16个车站内已建好了23座公厕的做法,无疑是打破“国际惯例”的一个成功范例。
为什么拿国际惯例唬人?
当一些人打着“国际惯例”的旗号对我们说这说那的时候,我们还真得问一问,有这样的“国际惯例”吗?
我做梦也没有想到,前不久中国旅游饭店行业协会制定的“饭店可以谢绝顾客自带酒水”的行规,所依据的“国际惯例”竟然是假的,银行对小额存款收费所依据的“国际惯例”也是子虚乌有。想当初这两则消息公布时,人们对它们的关注度以及对之发表的议论不亚于一场大地震。看来,这次很多人被某些人老老实实地骗了一把,受骗的程度跟过了一次愚人节差不多。
“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这是目前很多领域很多人使用频率很高的一句话。紧随这句话之后,则是提醒我们各行各业要与“国际惯例”接轨。当然,很多“国际惯例”已在国外运行了很多年,被事实证明的确行之有效,这样的“国际惯例”引进我国以后,自然能够给我们带来各方面的效益,我们有什么理由对之拒绝呢?我们巴不得赶快把它们全引进!现在倒好,有人为了自己的小集团利益、为了自己行业“圈内人”的利益,竟然想出了在“国际惯例”上造假,他们的聪明比起那些普通的造假者强多了,也高智商多了。
在“国际惯例”上“掺假”的背后,实际上是一些部门、一些行业协会在观念上和价值观上陷入了误区。本来,职能部门的服务对象是老百姓,行业协会的服务对象是协会会员,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行业协会的服务对象也是老百姓。所以,如何使老百姓的利益不受损失,如何使老百姓的利益能够最大化,这是职能部门存在的意义,也是行业协会赖以生存的基础。那种为了小团体利益不惜损害老百姓利益的行为,无异于竭泽而渔、焚林而猎。但不幸的是,目前,在一些地方、一些部门,一些人因为手中拥有权利特别是规则的“解释权”,他们为了自己地方、自己部门的利益,将这种“解释”化作了为自己张目的利器;而一些行业协会则担当起了“第二ZF”的角色,不是靠服务而是靠手中的“裁判权”维护小团体的利益,更有甚者,将“裁判权”这把利剑根据需要随时掉转方向刺向老百姓。“国际惯例”,只不过成了他们手中的一个现成的、现代的、好用的抓手。
由于对世贸组织规则和“国际惯例”的了解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这就使得一些东西常常被歪曲、被“私吞”。所以,有关部门和有关行业应该把事关本部门、本行业的世贸组织规则和“国际惯例”方面的知识,完整、及时、准确地披露给老百姓。这实际上是“双赢”:世贸组织规则和“国际惯例”方面的知识得到了普及,有关部门、有关行业在与老百姓打交道时可以降低成本;而老百姓则可以利用知晓的世贸组织规则和“国际惯例”知识,在日常经济生活中为自己赢得更多的利益——最起码不再轻易被人蒙。不过,当一些职能部门、一些行业协会打着“国际惯例”的旗号对我们说这说那并使我们的利益最终受损的时候,我们还真得问一问,有这样的“国际惯例”吗?
试试这个“国际惯例”如何
而今,“国际惯例”成了吓唬国人的惯例,有的人言必称之,行必果之。近日,我也发现一个“国际惯例”,推荐给诸君,不知能否一试?
7月1日的《环球时报》有条消息说,日本仓吉市为削减ZF开支采取一项新举措:从7月1日起,市长谷川稔率市ZF职员共370人承担起清洁ZF厕所、走廊等处的工作,轮流(每人一周3次)利用下班前15分钟打扫。此举每年将为该市节省350万日元(约折合人民币27.3万元)。
无独有偶,新华社7月3日有则消息又说,伊朗新总统马哈茂·艾哈迈迪·内贾德自带午餐,不想让ZF为其埋单。
我希望这种“国际惯例”,让咱们的某些公仆也借鉴借鉴,大有裨益。
首先,有利于拉近公仆与群众的距离。某些公仆高高在上,养尊处优,天天都“吃工作餐”,事事都用公款付;亲自上厕所,却从不亲自扫厕所,宁愿天天吃减肥药,也不会干此类百姓做的事,宁可做高尔夫运动锻炼,也不肯做清洁运动流汗。与百姓形同路人,感情越来越疏远。这个“国际惯例”的确值得一试。
其次,有利于节约行政成本。民间早有传言:几十个文件管不了干部一张嘴。吃喝招待已是财政的沉重负担,成了自律的一大顽症。倘若官员自带午餐,乃古今奇闻,媒体非炒翻天不可。所以,把自备午餐当作“国际惯例”来遵循,或领导进食堂自费与职工共进午餐,不知要省却多少关于制止公款吃喝的禁令,节约多少资金!
毕竟国情不同,官员扫厕所,公仆带午餐,还不能奢望这个“国际惯例”在中国付诸实施。但,其中的节约、亲民精神,我们是可以洋为中用的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