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仙来居伴奏网

 找回用户名密码
 註@冊
查看: 89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这个时代,你们还“走亲戚”吗?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64651
帖子
6378
主题
4865
金币
5531
激情
2154
积分
6199
注册时间
2008-6-12
最后登录
2013-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0-27 11:35:3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前两天,民声群在讨论“百元过一周”时,网友“没有翅膀的鸟”说出的一句话引起了很多群友的讨论,他说,“很多尝试‘百元过一周’的人都去朋友或同事那儿蹭饭了。因此,在如今这个社会,没有朋友是很难立足的。”又有人问,离不开朋友,那我们身边的亲戚呢?的确,如今不少市民已跳出了传统的生活圈,通过身边的同事、朋友,通过互联网、社交party等方式,建立了一个新的“社交伙伴”圈,而以前那种家庭与亲戚的关系却出现弱化的趋势,经常来往的亲戚越来越少,直接面对面的交往更是日益稀疏。
  看到这个话题,你是否也有同感?对家庭亲戚关系的变化,你怎么看?你家亲戚,还常走动吗?
  你有没有这样一种感觉,多了朋友、同事、客户,却忽略了身边的亲戚
  感受: 生活便利了家人却疏远了
  “上个月,我阿姨给我们带来了请帖,说表弟要结婚了。晕呀,从小一起玩的表弟现在多大了,长什么样了,我竟然一点概念都没有了。仔细想想,阿姨家从朝阳那边搬到新区已经6年了,而我家也就在西新桥这儿,并不是太远,我都没去过她们家。想想小时候,一个住在朝阳一个住在西直街,基本上还隔三岔五会走一走,可现在,手机电脑虽样样都配齐了,却连短信都难得给亲戚们发一回了。怎么生活越便利,咱们却越疏远了呢?”网友“与我有缘”的经历和感受我们很多人的确都遇上和体会到了。
  网友“mushroom”则谈到,“小时候,家里总是很热闹。每到空闲的时候,亲戚间你来我往,兄弟姐妹们聚在一起的机会特别多。每逢年节,更是热闹得不得了。一大家人在一起,大人们有大人们的谈资,我们孩子也有自己的快乐。时代进步了,我们这群孩子也长大了,可亲戚间的距离却好像拉远了。大家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忙,平日里打打电话,到中秋、春节时才能聚在一起吃顿饭。饭吃完了,人也散了。很怀念以前串门时的热闹场面。不管多远,也不管多忙,莫淡了这份亲情。”
  看法: 亲朋友疏亲戚是一种趋势
  很多网友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亲戚、邻里疏于来往会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因为人们的社会关系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还有些网友认为,年龄因素也影响着人们的选择,年轻一代更乐于亲近朋友,而等到年纪大了,血缘亲情又会越来越被重视。
  
  社会的快节奏,影响了亲戚间走动
  若水:社会发展到了市场经济阶段,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激烈,同事、朋友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的影响,远大于亲戚和邻里。再说整天忙于工作,稍有闲暇,又要忙于“充电”提高,处理家务,亲戚走动自然就稀疏下来。不像以前,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产力低下,生活节奏慢,人们有了困难,必然要依靠有血缘关系的亲戚和世代相处的邻居,既有需求也有时间,走动就必然多。
  
  朋友是选择的,是感情投资的结果
  七八个星天外:亲戚是不能选择的,是由各种血缘关系编织而成的,不会因为互相间不走动,就改变了亲戚的关系。而朋友则不同,朋友是你自己选择的,是长期感情投资的结果,某个人之所以成为你的朋友,总有你喜欢他的理由,否则各奔东西便了。所以,同朋友在一起应该是愉快、融洽的。朋友关系同亲戚关系相比少了强迫的成分,相处自然会放松许多。
  
  生活代沟,阻碍了亲戚间交流
  弱水一瓢:尽管我父母亲的兄弟姐妹都不少,按说我有不少亲戚可走,可细一数,一年也才一两回。我的体会是到了亲戚家,问候之后就无话可说了。同辈年轻人或忙于工作学习,或忙于谈恋爱,很少相遇。长辈们则热衷聊家常、谈往事,我们搭不上口,我们关注的经济、健身,他们不懂。生活方式的不同造成代沟,妨碍我们交流,没法像长辈间能从插队轶事谈到踩缝纫机补裤子。何况时间宝贵,有点业余闲暇,我更愿意与同事或同学相处,更有共同语言。
  
  亲戚的“关心”,让人觉得很累
  Elliost.T:前一阵我一个姨婆来看我妈,她摸着我的头,左一句“这孩子都这么大了啊”,右一句“什么时候结婚啊?”聊了几句我就跑出去了,说的话全都是客套和敷衍,有什么意思呀?还有些邻居也是这样,总是摆出一副很关心你的样子。关心你的头发,关心你的前途,关心你的女朋友。朝九晚五的生活,本来节奏就很快,回到家里只想好好地休息一下,这些关心让人觉得很累。给别人留一些空间不好吗?
  建议: 举手之劳就能让危机缓解
  过去经常往来的亲戚,现在来往得越来越少,反映了现代城市人获取社会资源手段多样化这么一个事实。过去,家庭关系就是我们社会关系的核心,那时一个人要想获得社会的资源,也就只有家庭这么一个单一的关系网络。显然,家庭或亲属能够提供的社会资源毕竟十分有限;相反,家庭或亲属以外的社会资源则宽广得多。因此,现在的人通过交往方式的多样化,实现个人获取资源手段的多样化,弥补家庭资源不足的缺点,从而给一个人更多的发展机会。那么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亲情危机”能否避免一下呢?
  
  把家人当客户把亲人当作同事
  “其实也不难,只需要偶尔把你的事业和生活调个个儿。”网友“心亦无心”透露了自己维持良好亲情关系的一大秘诀。“对于现在很多人来说,也许会记得每周给客户打个电话,也许天天都有机会与同事朋友共进晚餐。但是,当对象换成家人和亲戚,情况就大变样了。那么我们可以作这样的尝试:把你的家人当成客户,把你的亲人当作同事,用经营一份事业的态度去经营你的亲友关系。”“心亦无心”坦言,这样的方式也不是经常受用,毕竟生活琐事总会扰乱情绪而无法始终保持耐心。
  
  建一个专属于亲戚间的QQ群
  “木头做的偶”所在的是一个标准的大家庭,按照她的介绍:“仅是爸爸这边,我就有20多个堂兄弟姐妹、表哥表姐,而且大家都分散居住在全国各地、国内国外。”现在,他们专门建立了一个家用QQ群,每天最快乐的事情就是互相在群里打听:“你是谁家的孩子?”
  “其实,现在已经是标准的e时代生活了,大家既然都热衷于上网,何不开设一个‘亲情网’呢?”网友“清蒸鲫鱼”的一番畅想获得了颇高的支持率。网友“绿茶笑”表示,自己最近正沉迷于一个白领休闲网站,在上面还联络到了失散多年的同学。“如果有一个类似的亲戚关系网站,那一定也会很有人气!”
  口水闲聊
  
  流水鸡:真不知道我们下一辈,会不会变成孤家寡人。以前大家庭的时候就难得聚会,接下来都是独生子女,再与亲戚疏离,那真是太孤独了。
  江南阳光:由于工作的需要,很多时候交往的朋友也是带有一定目的和功利性的,但这也都是生活压力所致。
  随风:我家有几位亲戚,要么不来,一来就是搓麻将。通宵达旦是常事,有时还要板面孔吵架。与其这样,还不如不走动得好。
  飘飘何所似:反正今后亲戚只会越来越少,堂哥表姐之类的,今后的孩子也不会再有了。
  低调:家中的老人是一个家庭的凝聚所在。因为老人们都还在,亲戚朋友间也有个聚的理由。如果有一天,老人们不在了,也许聚会的次数和到场的人数,都会越来越少。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64651
帖子
6378
主题
4865
金币
5531
激情
2154
积分
6199
注册时间
2008-6-12
最后登录
2013-2-2
2
发表于 2011-10-27 11:43:57 |只看该作者

聚焦当代中国人的春节:“走亲戚逛庙会”还是“网拜宅居”

几千年来的传统佳节春节,在城乡壁垒日渐消融而又阻隔仍存的当代社会,一方面执着地延续着传统,另一方面又时时透射出现代的节奏与气息,由此在城与乡、传统与现代的冲撞、交融中,呈现出一番别样图景。一定意义上,这也是转型中国社会状态的一个缩影。

宅居”、“网拜”等春节新风向引争议:新潮还是“忘本”?

宅居、网上拜年VS走亲访友、赶庙会

过年不出门,一些中国年轻人选择“宅居”在家,逛网上庙会、发网上拜年祝福、放网上鞭炮,这种与中国传统春节风俗习惯截然不同的过年方式引发热议。

“在我的记忆里,春节是一个让人特别容易感到幸福的节日,而如今不知怎的,过年的惊喜少了,常常感到很累,还不如在家里上网。”在贵阳一国企工作、现年24岁的李莹说。

网友论见:春节,“走出去”还是“宅起来”

甲方:

网友“云淡风轻”:“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传统过年习俗带给人的满足感正在消失。比如,以前赶集、逛庙会为了买新衣新帽,但现在谁还在意这个?”“通过互联网同样可以联络亲情,还能有效地压缩人情消费成本,何乐而不为?”

东北牡丹江市张凌灵:由于长年在外读书、工作,老家的很多亲戚朋友都很陌生了,即使从小一起长大的表兄妹,如今相见也缺少共同的话题,走亲访友让人精神上很疲惫。

李莹:“长期以来,春节被外界赋予了太多意义,比如辞旧迎新、人情往来等,但在我们年轻人看来,春节应该是一个让人放松的节日。”“和家人在一起,我们感受到家的温暖,通过互联网,我们获得轻松,这就够了。”

乙方:

网友“小青”:很多朋友平时聚不了,趁过年有时间聚了下,还是很惬意的!“宅”在家里?浪费时间啊!

钟先生: “现在光靠短信、电话拜年或者虚拟的网络世界,肯定会弱化人际关系的交流,也难怪现在人情淡薄、世态炎凉”,“不出门给师长拜年,几个短信电话就打发了,是不是忘本了?” 张继波认为,春节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产,保护它的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需要年青一代作出努力。但同时,人们也要适应变化,积极寻找新的过年方式。

旅游过春节:“年味儿”少了,心情依然舒畅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透视传统节日中的变与不变

30余年来,中国人口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流动和迁移,规模之大,涉及地域之广,超过中国历史任何一个时期。在此过程中,每个人、每个家庭都在经历着断裂与绵延、故乡与他乡、漠然与眷恋。无法确知,这样一种对个人、家庭、家族先人的追念是否是可以重新赋予春节以独特人文标识的传统资源,还是只是一代人漂泊之后的慰藉之法。但已经看到的是,春节、家庭足迹的追寻、先人的追念、祖先的拜祭,也许可以让我们这一代饱经漂泊、诱惑的心灵得到慰藉、温暖和皈依。

归心似箭

1月26日,旅客在广州站进站乘车。春节日益临近,全国各地的旅客归心似箭与家人团聚。

城市与乡村:故乡与异乡之间的人们

想到今年能在村里过年,蒋高明有点儿说不出的兴奋。很多个春节他都是在北京过的,邻居们互相不认识,所谓过年就是跟全国人民一样看看春节联欢晚会,放几百块钱的鞭炮,噼里啪啦一通乱响。前几年他们还去去庙会,但是越逛越觉得没意思,“不就是买东西吗?”他记忆中的春节不是这样的。

珠三角10万农民工骑摩托车返乡过年

戴上头盔、披上雨衣、载上家人,回家过年。春节临近,由珠三角城市返乡农民工组成的10万“摩托车返乡大军”,沿着国道返回广西老家过年。  

  

独生子女婚后过春节 “究竟到谁家过年?”

“独生子女婚后在谁家过年”是近期市民热议的话题之一。昨日,记者在哈尔滨市某网络论坛看到,与该话题相关的讨论帖子始终被“顶”在热门位置,一些网友为此还发起了投票,诸如“双方四位老人一起过”、“今年在婆家,明年回娘家”……都是新婚夫妇热衷的解决办法。 深圳“蚁族”的另类春节:早去早回 提前过年

为避开不必要的麻烦,过年前一个月,小琴就想好了今年回家过年的计划“不在春节那几天回去”。早在一个月以前,她就跟公司请好假,提前半个月回了趟家。等她带着被父母塞满各式吃食的行李箱踏上回来的火车时,深圳的回乡大军还没有起程。临近春节那几天,她还跟几个同学去公司附近免费开放的球场打球,一到过年就闭馆了。大年三十,她和一个从东莞远道而来的同学一起猫在电脑前看了场春晚,第二天又去单位上班了。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註@冊


联系微信QQ:5087708 Email:5087708@qq.com
本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友上传分享,仅供试听,若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