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来居伴奏网

标题: 水变油技术 [打印本页]

作者: 落魄狭    时间: 2012-2-6 11:09:17     标题: 水变油技术

本帖最后由 落魄狭 于 2012-2-6 11:11 编辑

美科研人员掌握“水变油”技术最新一期《自然》杂志报道了美国宾西法尼亚州立大学教授克雷格·格兰姆斯的“水变油”实验:宾西法尼亚大学操场内,上演了一幕让人瞠目结舌的奇迹。研究者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装入一种纳米试管中,在光的作用下,开始发生化学反应,转化成俗称“天然气”的甲烷。
1996年,美国上映了一部名叫《链式反应》的科幻影片,说的是芝加哥大学的一群科学家,搞出了一种全新的能源技术,这种技术能够从水里提取出无穷无尽廉价而又环保的燃料。结果,当负责这个项目的科学家,打算向外发布新闻时,一群蒙面杀手从天而降,炸毁了整个实验室,“水变油”技术灰飞烟灭。

13年后,原本只会在科幻片中出现的“水变油”技术变成现实,他的发明者同样是美国高校的一群科学家。宾西法尼亚州立大学材料工程学教授克雷格·格兰姆斯和他在宾西法尼亚州立大学的同事们一起在学校的草地内,用二氧化钛纳米管(大约135 纳米宽,0.1毫米长)去催化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结果喜出望外地得到想要的结果——碳氢化物。

“这是一个相当艰难的项目,我们为此研究超过一年半,而且是在完全没有先例参考的情况下完成的。”格兰姆斯告诉记者,尽管在他之前,已经有科学家提出了用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催化反应,但由于催化效果不明显,科学家普遍认为这一研究没有任何价值。对此,格兰姆斯却提出不同观点。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尝试,他发现当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通过二氧化钛纳米管,同时引入氮气,另外在纳米管的表面负载了铜和铂的纳米颗粒,生成碳氢化学物的速度比以前快了20倍左右。

“蚊型”团队的大成果

格兰姆斯教授带领的研究团共有12人,“水变油”项目只是整个研究项目中的一小部分,只有4人参与,和一般队伍庞大的科研团队相比,只能算一个“蚊型”团队。“我主管项目研发,研究员Oomman Varghese负责研发,他的助手研究生Thomas La Tempa,最后一个成员是擅长纳米管研究的Maggie Paulose。”

在开始“水变油”研究项目前,格兰姆斯发明了一种名叫“利用可见光分解水”的新技术,这为“水变油”提供了基础的技术保障。2007年7月,格兰姆斯在《纳米快报》(Nano Letters) 上发文称,由自动排列、垂直定向的钛铁氧化物纳米管阵列组成的薄膜,可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将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2008年夏天,格兰姆斯在宾西法尼亚州立大学进行实验。首先,他向钢管内通入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用纳米管薄膜覆盖住仪器的后部,然后在容器顶部安装石英窗户使阳光进入。随后,把这个封闭的仪器在天气好的时候放置在室外的校园内。“当阳光照射在纳米管上时,纳米管释放出高能量的载荷子,使得水分子分解为氢氧自由基和氢离子。二氧化碳分解后的产物——氧气、一氧化碳和氢气后,就反应生成了甲烷和水。”

“每克二氧化钛纳米管,大约每小时生成160毫升碳氢化学物。这个反应速率至少要快于先前在紫外线下得到的结果20倍。”格兰姆斯指出,在整个反应后期,铜和铂催化作用明显,但由于铂的价格昂贵,如何减少铂含量而使得催化效果不变,仍值得研究。

“还不具备拯救人类的能力”

在《链式反应》中,杀手“香农博士”这样说:搞出“水变油”技术当然是好事,但当今社会的能源支柱是石油!如果“水变油”技术向外公布,所有的石油产业将会在一夜之间倒闭!美国的股市会在第二天崩盘!金融体系将会瘫痪!整个社会就会陷于骚乱!所以说,“水变油”技术必须被雪藏,等到石油耗竭时,才可以问世。

当记者问及格兰姆斯是否担心“水变油”技术对于能源行业的颠覆性影响,他的回答却颇为谨慎,他承认目前催化剂的效率仍然很低,“目前为止,我们还不具备拯救人类的能力”。

然而,格兰姆斯对未来的研究持乐观态度。他向记者讲述了他未来的三步计划:第一步是给纳米管安装感应器,让它更好地起到光导作用;再者,通过在纳米管的表面更平均地沉淀铜纳米颗粒;第三,使用实惠的太阳能光电板,这样一来,可以更长时间给薄膜照明。“结合其他一些改进,转化速率还能成倍提高。”

格兰姆斯还指出,“水变油”技术顺带提供给二氧化碳一个绝佳的处理方式。“我相信如果有一个集中的二氧化碳来源,就像煤电厂一样,这个生产工艺就能得到工业应用。”

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校的物理化学家Michael Grtzel称这个结果是基础性的研究,它表明纳米管通过变化试验,能让“水变油”具备更高的转化效率。科罗拉多州葛尔登市的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的电子化学家约翰·特纳也表示,这是很好的工作,很有科学性。但他指出,处理二氧化碳,或许还有更好的方法。现在已有人通过工业生产,把二氧化碳变为合成气,而且可以在同一个生产过程中把合成气转化为液态碳氢化合物,而格兰姆斯的实验则需要依靠太阳光提供转换条件,这样一来,二氧化碳转换为碳氢化合物,就变成了间断性生产过程。

作者: 落魄狭    时间: 2012-2-6 11:10:29

在日本看到的“水变油”
承蒙日方UFO等单位大力关照,记者日前前往日本采访了爱知世博会。采访中印象最深的一点就是,在中国耳熟能详的“水变油”、“变废为宝”、“建立节约型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概念,在日本爱知世博会和大阪的新技术发布会上都看得真真切切。
在去爱知世博会前,记者先在大阪关西城市银行采访了主题为“明天的人类”的新技术发布会。由52家日本中小企业参与的发布会上,多家公司都发布了很有吸引力的新技术产品。比如,通过“心筋再生疗法”治疗心脏病的新技术、通过改变通讯方式的途径提高因特网的速度和安全的新技术、通过研制出“黑灵菌”成功治疗艾滋病的新技术、开发出新型的内外系统隔热的建筑材料,等等。

  在新技术发布会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日本量子波动科学研究所所长仓田大嗣教授独创的“仓田科学·仓田技术”,又称“仓田方式”。仓田教授花了将近30年时间,通过对爱因斯坦一般相对论、埃文斯的统一场理论和旋转磁场理论等的研究,发现并利用了物质波动的量子现象,开发出变废塑料为高级汽油的技术,即“废塑料的油化还原”技术,以及把水变成燃料的“水变油”技术。

  不过,这两项技术的核心就是仓田教授研发的一种“触媒”。据仓田教授透露,触媒的核心物质是由氢和炭两种元素组成的,但如何做成触媒,则是仓田教授的天大秘密。记者没有看到制造触媒的过程,但看到了试验时触媒发生作用的结果。比如,在变废塑料为高级汽油的试验生产中,记者看到了高级汽油的吸引力:颜色跟水一样清,燃烧后几乎没有黑烟,也没在容器上留下黑乎乎的印记,在日本,这种汽油还没有标号。

  再比如,在“水变油”的试验中,加热沸腾的水经过触媒处理后就可以像酒精或汽油那样燃烧起来,触媒的作用在于把水中的氢和氧分解出来。在场的近百名中日人士中,很多人都对这项技术表示了兴趣。值得注意的3点是:第一,这两项技术,日本的银行界和企业界都是投了大笔钱的。第二,这两项技术的潜在庞大市场是针对中国的。第三,对于这两项技术的开发成本,各方都秘而不宣。

  据日本方面说,仓田教授的这两项技术已在中国申请专利。有分析人士认为,在能源、资源高度紧缺的前提下,对于中国来说,这样的技术具有重大的战略价值和市场价值,也确实是中国特别需要的。但是,如果中国不采取有效的合作措施,日本人很可能会利用这两项技术的关键部分大赚中国的钱,还会成为遏制中国的有效手段。此外,有人怀疑,这项技术究竟如何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在爱知世博会现场,在谈及“光明富裕的未来社会的方向”时,日本方面为我们列举了5个具体的方向,且跟中国主流社会现在的议论可谓异曲同工。比如,日本人理想中的未来社会就是,“地球循环性社会”、“能源革新”、“灵活利用最佳移动方式”、“与社会的协调”以及“满足个人的愿望”。这些理念,在爱知世博会的诸多地方都能找到例证。

  比如,在世博会上,记者看到,日本很多大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展馆。“丰田集团馆”是最受日本人欢迎的5个展馆之一。在丰田展馆,记者看到了一种“未来汽车”———“i-unit”,即所谓“概念车”。这种汽车已不再是由钢铁制造的,也不是靠燃烧汽油启动的,而是使用生物塑料技术制成的,不仅环保,而且节约能源。当然,这只是爱知世博会诸多内容中的一例。
http://6.cn/watch/5605301.html





欢迎光临 仙来居伴奏网 (http://64.32.13.154/)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