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来居伴奏网

标题: 重庆成为直辖市后可能面对的问题和应对措施(庆贺重庆走到了前面) [打印本页]

作者: 落魄狭    时间: 2011-10-27 15:16:10     标题: 重庆成为直辖市后可能面对的问题和应对措施(庆贺重庆走到了前面)

(一)推动内陆开放型经济大发展,培育区域竞争新优势  对外开放一直是重庆的短腿,必须以融入全球价值链、参与中高端分工为重点,统筹ZF投资与招商引资、本地消费和外来消费、进口和出口联动发展,走出一条内陆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新路。  统筹ZF投资与利用内外资。把宏观调控转化为投资机遇,力争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000亿元以上,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达3700亿元。统筹投资结构调整,ZF投资重点加大基础设施尤其是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重大产业项目尽可能吸引内资、外商投资。加强与国家规划对接,争取在主体功能区、成渝经济区等规划中进一步完善我市重大战略项目布局,沿江高速公路、成渝第三高速公路、渝万、成渝城际铁路、核电站、抽水蓄能电站、煤化工等重大项目列入国家近期建设规划;加快已纳入国家专项建设规划的项目报批,尽快完善江北机场三期、渝利铁路、遂渝铁路二线、兰渝铁路、“泽渝工程”二期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1000万吨炼油厂、乙烯下游、重钢环保搬迁、燃料乙醇、福特三工厂等重大产业项目审批核准和环评、用地手续。加强能源建设,力争新增电力装机100万千瓦以上、原煤产能90万吨。适应中央投资转向新变化,有针对性地做好节能减排、安全生产、乡镇基础设施、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等领域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国债和中央预算内投资占全国比重不低于2007年。利用人民币升值预期,适度扩大国外优惠贷款额度,支持乡镇基础设施、医疗教育等建设,争取更多世界500强和中国200强企业落户,吸收内外资分别超过500亿元和12.5亿美元。  统筹本地消费与外来消费。千方百计吸引外地居民入渝消费,增强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办好第十二届山水都市旅游节、第四届花博会、第四届火锅节等大型会展,加快北部新区、中央商务区、中央休闲区、西部新城为内核的综合服务高地建设;充分利用渝洽会、高交会等开放平台,承办专业国际博览会、国际论坛、商务会议,争取商务部主办或联办“渝洽会”;着力培育5个百亿商圈、5个百亿市场、5个百亿流通企业,完善区县商圈、特色商街、乡镇和社区商业网点,促进内外消费联动。  统筹进口和出口。支持产品进口,鼓励进口样机样品、关键设备和零部件、大宗原材料,以进口带动出口。加快建设汽车摩托车、通机、船舶、仪表、信息技术等出口基地及生猪、柑橘、茶叶、榨菜等出口示范区,构建国家汽车出口制造基地、服务外包基地、软件出口示范基地和西部承接沿海加工贸易转移基地。构建面向西部地区的国际采购平台,加快建设国际工业品采购基地,吸引众多国际采购机构入驻。建设服务西部的“无水”保税港区,争取国家批准设立内陆保税港区,增强出口加工区、寸滩集装箱物流、航空物流功能,着力发展国际货物中转、分拨、采购和出口加工等业务,对入驻企业实行国外货物入港保税、国内货物入港退税、港内加工产品不征增值税、港内货物自由流通等政策,引进招商集团、马士基等行业巨头参与保税港区建设。有效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完善出口预警、法律援助、产业调查等机制。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发展。把引进世界500强、国内200强企业与壮大本土企业结合起来,重点围绕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资源加工、集成电路、医疗器械等重点产业链招商,提高引资质量。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建立数字芯片、工业控制、交通通讯跨国公司战略联盟,加快建设重汽重组、85万吨甲醇等项目,投产理文、玖龙纸业一期等项目,开工6英寸晶园线和封装测试线、巴斯夫MDI、霍尼韦尔新材料等项目,推进中缅输油管道重庆段及1000万吨炼油厂等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支持企业走出去发展,扩大海外并购,拓展海外工程、外派劳务、资源利用。  统筹“内引”“外联”战略。促进“一圈两翼”互动发展,推动“两翼”人口向“一圈”转移,“一圈”土地集约利用和“两翼”耕地规模经营;完成三峡移民任务扫尾,着力培育骨干产业,打造中国柑橘产业第一品牌,建成优质柑橘基地10万亩,建设“千里山水画廊”和世界级生态园区,完成长江三峡“7+4”景区整合,争取开工三峡库区中药材市场等物流项目。促进川渝黔联合发展,积极配合国家编制成渝经济区规划,发挥好成渝经济区高层论坛平台功能,提升成渝经济区影响力,推进川渝黔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产业协作配套。促进三峡库区与对口支援省份合作,通过异地合作办园、劳动力定向转移就业培训等形式,实现互利互惠。强化部市合作,争取更多国家区域性调控中心或中央大型企业区域性总部落户,更多重大战略骨干项目布局,更多参与国家垄断性资源开发和军民结合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强与其它省市的合作。  (二)坚持以人为本,加快解决市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优先发展教育,使学有所教。以中小学标准化建设为抓手,统筹实施农村初中改造、教育信息化建设、农村教育扶持等各项工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学条件标准化的中小学达30%以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普及率达85%以上,“两基”人口覆盖率保持在100%,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比例达86%左右;加强对口支教、扶贫帮困,组织“一圈”100所优质学校对口支援“两翼”100所薄弱学校。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提高普通高中办学水平;加快职教基础能力建设,新建3所国家级和市级重点中职学校、3个县级职级中心,启动建设区域性实训基地,培养10万紧缺技能型人才,培训120万技工。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推进国家级和市级重点学科、精品课程建设,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4%;继续推进大学城和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大学城入住学生总数突破10万人;深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改革。  注重公平正义,使劳有所得。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和“充分转移就业村”,城镇新增就业岗位22万个,就业再就业培训1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建立城镇零就业家庭长效援助机制,推进农民工小额贷款和困难农民就业援助,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税收调节,实施“提低、扩中、调高、打非、保困”十字工程。加强和改进价格调控,特别要注意防范少数商品价格异常波动向更大范围传导,及时减轻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对低收入群众生活的影响。  改善医疗卫生,使病有所医。建设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及保障体系,推进县级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村卫生室建设;整合主城区卫生资源,加强区域中心综合医院建设,新建9个医学重点学科、20个医学特色专科、10个医学重点研究室。提高人口素质,抓好中心乡镇计划生育服务站建设,确保70%以上的育龄人群享有初级生殖卫生保健,新农合参合率达80%;抓好农村计划生育部分家庭奖励扶助、“少生快富”扶贫、“关爱女孩行动”试点,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失衡;加强出生缺陷干预,缺陷率控制在3%以内。  健全社会保障,使老有所养。规范城镇经济单位用工,进一步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扩大合作医疗保险试点,设立不同缴费标准和保障水平供城乡参保家庭自主选择;建立城乡低保制度接轨联动机制;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扩大支付范围和限额,提高支付标准,逐步将区县统筹部分纳入市级统筹,将制度外的学生、少年儿童和其他非从业城镇居民纳入保障范围。建成20个乡镇敬老院、1000个五保家园,集中供养率55%。完成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等建设。  强化房产调控,使住有所居。加大普通住宅土地供应,严格规划审批,确保中小套型、中低价位普通住房保持一定投资强度,改善住房供应结构。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拓宽廉租住房覆盖范围,对主城区人均使用面积10平方米以下、远郊区县6平方米以下的城镇“双困家庭”实现应保尽保,规范经济适用房建设管理,确保廉租住房公益性。加快推进旧城改造,进一步改善市民居住环境。  繁荣发展文化,激扬市民精神。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建成市川剧艺术中心,推进重庆大剧院、国泰艺术中心、重庆自然博物馆、市体育竞技训练中心等重大项目,继续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工程,加快重庆市群众艺术馆、重庆少年儿童图书馆、重庆音乐厅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建设并争创全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户外营地。繁荣群众文化,大力发展社区文化、广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加快建设区县图书馆文化馆、乡镇街道文化站,推进村和社区文化室(农家书屋)设施达到国家标准,逐步常年提供文化服务。塑造文化品牌,继续打造抗战文化、三峡文化、民族文化、移民文化等特色文化品牌,重点推出1—2个新创剧目。孕育城市精神,开展千万市民文明行动,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大力弘扬红岩精神、三峡移民精神、抗旱精神,积极培育重庆人文精神。发挥媒体作用,运用网络等新型传媒手段,影响和引导舆论,尤其要提高ZF新闻应对突发敏感事件的能力。  提升社会管理,维护安定和谐。按照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原则,创新ZF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机制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平安重庆”创建。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吸纳农民工加入工会组织、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  促进生态文明,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发展新机制  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积极推进资源价格和环境收费改革,实施促进节能减排的市场准入、强制能效和环保标准;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提高排污费、污水垃圾处理费标准,并强化征管;实行环境管理问责制,严格执法,加强惩戒;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和重点排污企业的监管,严格能源审计和清洁生产审核;突出抓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及燃煤电厂脱硫设施等建设,加快淘汰以燃煤小火电、小水泥、小钢铁为重点的落后产能。加快主城区重点污染企业搬迁整治,严控城市扬尘污染,扩大主城区创建无煤区域范围。加强宣传教育,使节能减排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稳步推进生态环保。完工15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和10座垃圾处理场,开工4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及梁滩河、苎溪河综合整治和一批小城镇生活污染治理项目;强化饮用水源保护;加快试点区县石漠化综合治理,开工奉节朱衣河胡家坝消落带环境综合整治等工程;建设一批环境噪声达标区和市级“安静居住小区”;探索建立“一圈两翼”、城乡之间、流域上下游之间生态补偿机制,开展重点行业排污权交易试点。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完工长寿范家桥、巴南丰岩等4座中型水库,力争开工玉滩水库等水利工程,新增有效灌面15万亩,解决农村饮水安全200万人,投用农村户用沼气池10万座,建设农村公路8000公里,完成5000户高山移民,减少建卡贫困人口12万人。
作者: wenjing    时间: 2011-11-4 11:30:02

重庆以前也是当过前朝的首都的嘛~




欢迎光临 仙来居伴奏网 (http://64.32.13.154/) Powered by Discuz! X2